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3)

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7

  前几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一部电影《钱学森》,这部电影演绎了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爷爷传奇的一生。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学院出身的教授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但他却心系祖国,归心似箭,一心想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意识到钱学森巨大价值的美国政府对其归国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以间谍罪逮捕钱学森。最终,中国政府以放归11名美军战俘为条件,迎回了钱学森。

  钱学森回到祖国时,中国还是一穷二白,但他坚定地说:“不就是掉下来吗?今天掉下来,明天再射上去,我一定要让中国有自己的导弹”。大家都说他一个人可以抵五个师,可是钱学森却说“不要服我,要服科学”。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同志逝世于北京,享年98岁。

  通过这部电影,我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为了祖国,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导弹事业,呕心沥血;为了科学,穷其一生。他是一位伟大的,值得尊敬、令人钦佩的'人。我要以钱学森爷爷为榜样,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也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8

  从小就知道,“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太小的年龄让我无法说出更贴近内心的溢美之词来称颂他,“了不起”是当时觉得最崇高的词汇。或许和许多人一样,我们并不能真正懂得他所研究的领域,但我们对他的成就感到由衷的自豪,他真的做到:“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钱学森》用一种比语言更直观的形式向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致敬。

  陈坤饰演的钱老睿智,浪漫,优雅,坚定,让人折服。他是一个天生的数学家,将爱情,友情,亲情都经营的极好。依我看来,陈坤是很适合这个角色的。他总是有一种优雅与沉稳的气质,像极了心目中那样一个天才又平民的钱学森。就像导演张建亚所说:现在,我们知道,幸亏选了陈坤。

  剧中,钱学森有着浪漫而坚定的爱情。当他在音乐厅对着蒋英说出“跟我走”时,蒋英并没有任何犹豫,那样坚定地信任他,放弃掉自己的事业,只为了成全他们的爱情。他们在帕萨迪的家庭宴会中,男子弹琴,女子和曲,缱绻深情,羡煞一群外国人。他们在祖国,因为工作,分离十数载,不减情深。在航空大院中,那么多人见证着,白发苍苍一对伉俪,在夕阳柔和的沐浴中,走过漫长的林荫道,背影相依,平静祥和。他们何其幸运,前世多少次的擦肩才能换得今生的相伴,直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终点。在钱老的追悼会上,蒋老颤巍巍的俯下身,脸颊贴在爱人的脸上,难掩深情,却再等不到一声深情地呼唤。十几年相知相守,让我似乎知道了什么是“相濡以沫”,不胜唏嘘。张雨绮和陈坤将那样一段爱情演绎的温柔缠绵,让人动容。

  一生唯知己难寻,而有来真的不愧对挚友二字。“有来”以郭永怀(著名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为原型。当钱学森因被怀疑携带危及美国安全的文件回国而接受美当局调查时,他毅然决然的烧毁了自己的心血,“他们就是用这些东西来污蔑学森的”,“这些都已经记载我的脑子里了”。一个人有多少福气能得朋友这样对待啊。

  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总是有着高尚的情怀。钱学森无疑是成功的。他的老师这样说:你已经不是我的学生,而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他是加州理工的终身教授,生活优渥,却始终心系祖国,因为“我曾经发誓,要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即使因此被囚禁长达5年之久。

  回到祖国,他带领着一批科学家攻关研究,“美国人能做出来,我们也能”。加州理工大学院长杜布里奇曾以言相激:“你是航空专家,回到农耕社会,要做什么。”他是这样答的:“在我的国家,我想做什么都可以,即使种苹果。” 面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他想:杜布里奇先生,这就是我种的苹果。

  他放弃一人之家的安逸,为祖国千千万万家庭的安稳费尽心力。那不是常人能想象到的枯燥,寂寞,钱学森坚守了数十年,为中国铸造了一把锋利的宝剑。

  天才总是比常人多了那许多的磨难,而让人更敬佩的是他们的精神。即便身死,也会被人们缅怀,钱学森如是,还有更多为国奉献的人亦是如此。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9

  近日,为了更好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更是为了缅怀这位享誉海内外为中国军事、航天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西坝河第三小学党支部组织本校全体党员、积极分子观看了电影《钱学森》。

  科学家钱学森是我国的导弹之父,他发明制造了很多导弹,而且为中国的两弹一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你大概不知道,钱学森3岁的时候以可背诵百首唐诗宋词了,邻居都说钱家出了神童,5岁时他以可以读水浒传了,还有一次他在测试中得了100分,但是他却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误,他立刻举手,向老师指出自己的错误,并要求扣分,老师感动了,主动收藏了他的卷子,这份卷子在老师那里一放就是40年。他这种认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想回到祖国来,但是美国设置了重重障碍,回国的时间长达5年,他是靠着信心和聪明才智回来的。

  回到祖国后,他投入到武器制造中,领导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否搞成导弹,钱学森回答;为什么不能搞,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头吗,陈赓说;太好了,钱学森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肩上担负着民族未来的希望。我们一定要学习钱学森爷爷爱国、勇于奉献自己的精神,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成为栋梁之才!

  他的严谨的学习态度,爱国的思想,克服困难的信心是我学习的榜样。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1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代人都在谈论自己的理想。虽然我们很清楚,梦想之于理想的区别在于能够实现梦想的几率远低于理想,但是我们却很难弄清楚,将梦想转变为理想的要点是什么。

  最近,所党委组织观看《钱学森》,电影讲述了这位伟人毕其一生的心血,克服重重困难,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为共和国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艰辛历程,为每一个中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关于理想的课。

  每天在茶余饭后读报上网的时候,总会听到和看到很多的抱怨,抱怨现实是多么的残酷,仿佛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永远存在着各种各样我们无法跨越的鸿沟。于是有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现在的人们只有梦想没有理想。但是,电影《钱学森》用这个伟人一生的奋斗经历告诉我们,理想与梦想之间最大的鸿沟是缺乏坚定的信念和真正的行动。

  这部电影看似是在讲述钱学森老先生的事迹,但它实际上向我们展现了一代人的奋斗历程。他们就是在那样一种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创造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核武器。在创造奇迹的过程中,没有来自名牌大学的科学家,没有基本的航空制造技术、没有风洞、没有研制导弹的基本参数,他们有的只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人”和“一批信仰坚定、愿意为共和国国防事业献身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就是在这样一个仅由信念与行动搭建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令世人惊叹的奇迹。

  在我们“痛心疾首”地空谈我们的梦想时,是否应该先反思一下自己为这个梦想做过什么。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说“我不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我相信一分耕耘就会有一份积累,而成功就是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获得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450419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