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鉴史问廉之六·律令之矩》观后感(2)

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其实人这一生,食不过三餐,睡不过一蹋。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一首《宽心谣》,读来发人深省:

  “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宽心谣》对愁与喜、对为人处事、对俸禄多寡、对吃穿、对儿孙、对贫富、对忙闲等,无不作了朴实而深刻的阐释,直让人感慨佛家“得非难,舍不易”的妙言至理,更感慨大师的平常心是何等的博大。

  这一集同时也是一部中国反腐立法制度的发展简史。

  西汉的《二年律令》法典的制定,规定了“受赇以枉法,及行赇者,皆坐其臧(赃)为盗。罪重于盗者,以重者论之。” 贪赃枉法者,与盗窃罪处以刑罚;贪腐达一定数量的,可以处以死刑。此令一出,出现了当时的官吏王立因其妻私自受贿而羞愤自杀。一时间廉吏丛生,政治清明,法律对惩治贪腐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西晋王朝的《晋律》规定了贪污与不孝、杀人等,均属“不赦之罪”。

  《唐律疏议》提出的“六赃”的定罪分类一直到今天,对我们的反腐立法仍有借鉴意义。《贞观政要》记载,整饰吏治,严惩贪赃枉法,才使得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良好政治局面和社会发展。

  现存于内乡县衙的明朝万历年间的《三院禁约》,是“刻在石头上的反腐宣言”,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详细的对公务招待的规定。

  朱元璋重典治国的治国方略,被后世史学家评论为“大力治贪成效非凡,几有两汉之遗风,且架唐宋之上”,他颁布了《大明律》和《大诰》,尤其是《大诰》中80%以上的条目是用来处治官员的,并且规定百姓可以手持《大诰》,直接入衙抓污吏,解入京城面圣,沿途不得阻挡。重典之下,官员无不洁己爱民。  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包拯,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法立奸胥畏,官清凭素心”。而当官员受不住各种各样的物质诱惑时,我们就应该制定法律、法规约束从政人员的行为。历朝历代的兴衰历史告诉我们,腐败可能产生在开国之初、也可能产生在中期、后期,因而制度的约束应该与时俱进,时时监控,不给官员以贪腐的机会,也就是形成“不敢腐、不能腐”的大气候,从而正常过渡到“不想腐”的预期状态。

更多相关文章请点击:鉴史问廉观后感【最新】

观后感:对纪录片《鉴史问廉》的几点梳理

观看《鉴史问廉》第五集:穿越历史的文化之力

《鉴史问廉》第六集律令之矩观后感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汇总

《鉴史问廉》第三集清官之风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uanhougan/700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