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故乡_高一作文(3)

故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故乡_高一作文7

  我的童年,是一条老街陪着我长大的。

  我的故乡坐落在太湖边上,是一座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湖州。而我的家,则是在一座小镇上,名为织里。顾名思义,这里就是皮革和各种纺织品的天下。

  所以说,我的外婆家就住在一座棉布城里。外婆家以前也经营棉布生意,不过因市场竞争太激烈,现在已经不做了。而那座老街,就在外婆家的旁边。

  那老街,一边是皮革城,另一边则是美食的天下,虽然这些美食并不那么地精美昂贵,但在我看来,简直是天下奇珍。先从第一个摊位说起吧。这个摊位卖的是葱花烧饼,是一位老爷爷开的,每天早晨,老爷爷都摊着烧饼车来到街上卖烧饼。我当然也特别钟情于他的烧饼,而且价格不贵,一个5毛钱。每天早上,我总是拿着一块五毛钱的硬币,去买老爷爷的烧饼吃,自然也就成了他的常客。“呦,小家伙,你又来啦,哈哈哈!爷爷这就给你做烧饼吃。”“嗯,好!”我把硬币放在爷爷收钱的小碗里,爷爷立刻开始擀面团,在面团里面放肉放葱,擀平了,放进灶子里烘烤,不一会儿便熟了。爷爷扯下一个纸袋子,夹起烧饼放进袋子里。我接过袋子,烧饼还冒着热气,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咬下一口,饼是脆的,肉是香的……那滋味,别提有多美了!

  后面是一家馄饨铺,我很喜欢他们家做的小馄饨。坐在路边,吃着热腾腾的馄饨,当然也是极好的。看着路边的行人走过,枝桠被微风吹拂,仿佛有种回到了过去的感觉。

  最后,也是我最喜欢的小吃,粉丝。这小铺子也是一位老爷爷开的。他的儿女都在外面打工,只剩下他一个人在这里,靠卖粉丝过活。他说他干这行当已经快二十年了,刮风下雨从不停歇,就为赚那一些微薄的生活费:一碗粉丝只卖一块钱。要一碗粉丝,把粉丝放进锅里烧,再放些虾米、葱、肉和榨菜,一会儿功夫,一碗热腾腾的粉丝出炉了。爷爷总是笑着把粉丝递给顾客,岁月在他的脸上画上了一道道印记。我看见,在他的摊位的帘子上,挂着他儿女的照片……我喜欢这粉丝糯糯的嚼劲,也喜欢这汤的味道,鲜咸中又带着些丝丝的回甘,这是爷爷对儿女的思念么?

  细雨茫茫,薄雾萦绕在老街上。粉丝铺冒出的烟气正向空中飘去,雨水滴在泥泞的石子路上,不时传来烧饼的香味,还有卖馄饨爷爷的吆喝声。这就是我至今念念不忘的,深爱的故乡的老街,充满人们情思的一条街。

故乡_高一作文8

  香酥的排骨,鲜红的辣椒,一口下去,舌尖上蔓延着麻麻的、酥酥的感觉,嘴唇却像着了火,勾得我忍不住再吃一口——

  这,就是麻辣香锅。

  这道地道的川菜,虽然好吃,但做起来格外麻烦、耗时,平时父亲工作太忙,只有春节才能为我们做,所以麻辣香锅成为我们家春节的压轴大菜。

  盼了快一年了,今天,爸爸终于拿出准备好的食材:面片、排骨、笋、素鸡、香菇、豆腐、鱼虾等等,过了一会儿,那调料的香味就扑鼻而来了。太棒了,今天终于可以吃到麻辣香锅了!香味越来越浓,突然“嘶啦”的一声,把我从作业界中拽了出来,我的心里痒痒的,排骨是不是已经香酥可口了呢?素鸡是不是已经上色了呢?面片是不是已经入味了呢……

  我再也坐不住,索性放下作业,循着香味跑到厨房。爸爸正把豆腐切成小块,使它香嫩可口。他灵巧的双手把所有的食材倒在锅里,用铲子翻炒着,锅中的一切都是红通通的。锅又“嘶啦”一声,像是所有食材在一起欢快地跳舞。我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问爸爸:“爸爸,什么时候才好啊?”爸爸笑着跟我说:“你这个小馋猫,马上就好啦!”说完,爸爸从锅里挑了块排骨塞进了我的嘴里,那味道,麻麻辣辣的。排骨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我几口嚼完,咽了咽口水,意犹未尽,焦急地盯着爸爸继续翻炒。

  锅下的火苗终于慢慢变小,直到没有。家里每个人都情不自禁、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精确地瞄准了自己最想吃的食物。真不愧叫“麻辣”“香”锅,真是又辣又香!只见锅里的筷子你来我往地忙碌着,妈妈天天叫喊着减肥,今天也无暇顾及了;我更是吃着嘴里的排骨,瞅着锅里的藕片,只恨自己一张嘴不够用;爸爸一边吃,一边不时看着我和妈妈,脸上情不自禁地绽开微笑,颇为得意。

  爸爸问我,知道为什么过年要做麻辣香锅吗?我不假思索地说:“因为好吃又难得吃嘛!”妈妈摇摇头,微笑着告诉我——麻辣香锅预示着我们今年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就像麻辣香锅里食材与食材之间一样的和睦。

  哦,原来如此!

  锅中的一切终于空空如也,我们咂吧着火辣辣的嘴唇,轻轻抚摸着圆滚滚的肚子,看着彼此,忍不住会心一笑。

故乡_高一作文9

  我的祖上真是高瞻远瞩,相中了东北最南端的海边定居。虽说老家在海的边上,那冬天也够难熬的。三九天,早上出门拨洗脸水,回头开门的那一瞬,手指就冻在把手上,能听到薄冰在指下断裂时那种滞涩的微响。

  入冬后,人们最讨厌刮北风,它和寒流总是一对孪生兄弟。然而,我小时候,我们那儿的人,每到阴历十几,都盼着刮大北风,越是刮得平沙莽莽黄入天,心底就越添快意。

  七八级以上的大北风刮起来了,我们这些大孩子就赶紧帮着大人补挑筐、粘靴子……吃过晌,我们就坐在热炕上,从拂去冰花的窗玻璃上一遍遍地朝海里眺望,盼着煞风之后那一退千米的大潮。

  退潮啦!一声可着嗓门儿的.呼喊,立时把几个屯子搅沸了!赶海哟,走畦!阵阵寒风,把我们兴奋的呼换传出老远老远。

  岸边,浅处的海水全都冻成耀眼的冰排。洁白的海冰,顺着曲曲弯今的海岸线,无尽地延伸开去,象一条修长的银链嵌在蓝蓝的海水与黄褐的陆地之间。

  绕过高低不平,永远也冻不硬实的酥冰,我们向落潮迅猛的大海深处奔去。霎时,视线所及的几千米海滩汇成了人的海洋。

  潮水一退过正常的枯水线,大海就慷慨地向我们敞开了胸怀。满目皆是宝!那大个儿的蜘头,有的一丛丛长在沙上里,有的一簇簇附在礁石上,有的被以往的潮水冲集得齐聚在某个坑洼中。要是遇上了这样一个坑洼,足够我挑上一两担的。赶集似的人,眼神儿尖着哩,哪容我独享其福,我刚畴哩啪啦往粪搬子里拣了几个,马上就招来一大群人。海是大家的嘛。几乎每一个有空隙的大石头下,都静静地趴着儿个缩了头的香螺、红里子螺,还有那冻成圆球形的海参。我们优先拾取的自然是海参、扇贝、海螺,其次才是蝎头。至于各种名目的沙观子、偏脸螺,满海滩都是,没人顾及,任凭它们被大靴子、呱哒板子踩得叭叭碎响。一会儿,人们带来的拐筐就装满了,于是就近倒出来,再拿自己的挑筐作上记号,再撵着潮水向里边赶去。不一会儿,东一堆西一堆,一堆挨着一堆,再拿自己的扁担作了记号。人赶热了,狗皮帽子也摘下作了记号。最后,连石头都被用来作了物主标记。

  一场更为艰苦的挑灯搬运之后,家家背阴的墙后都堆起海货的山丘。由此,我们便可一连十几日、几十日地变换着手法享用诸般海味。那黄澄澄的油煎海蜗,那热腾腾的海参扇贝海螺三鲜汤,至今想起,仍令人涎水欲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guxiang/442799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