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2)

郊游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鞋为主题,设置了《漂亮的鞋》、《鞋的联想》和《我设计的鞋》三个课题。《漂亮的鞋》是本单元第一课,通过欣赏,了解鞋的基本造型及装饰特点。《鞋的联想》和《我设计的鞋》是在本课《漂亮的鞋》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进行鞋的设计创作。所以本课是后两课的铺垫。

  鞋是与人类联系最密切的日常穿戴用品,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保护脚的作用,还有美化装饰的功能。人的脚是大同小异的,保护和装饰脚的鞋却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功能产生了许多风格迥异的鞋,当其上升为工艺品时,更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本课所选的的例图,正是从实用性和装饰性两方面来考虑的:对于学生,从小到大,春夏秋冬,又穿过几双鞋?哪些留给他深刻的印象?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了解鞋的造型特点和实用功能。本课层层深入,从鞋的实用性导向装饰性,从一个侧面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设计智慧,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教学目标:

  1、情意领域: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以及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趣。

  2、认知领域:学会观察和欣赏,了解鞋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

  3、操作领域:学习用色彩或线描的方法临摹或设计一双鞋。

  教学重点:欣赏风格迥异的鞋,了解鞋的基本造型及装饰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身份、不同民族、不同时代鞋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粉颜料、铅笔等。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为本单元的基础课,重点为欣赏感知,知识性较强。为免枯燥,我用游戏将学法渗透于教法之中,注重让学生用观察法、比较法去自主的学,用情境法、激励法去适当的导。其间,我以学生都熟知的漫画形象作为导体,以他们的行程为明线贯穿全课。知识、技能为隐线,融于全课。课始,引进生活,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情境,让学生领略生活中鞋的风采,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中间,又将生活导向艺术,层层深入,将鞋放在工艺品的角度去欣赏。课末又回归生活,用游戏活动将本课推向高潮。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情感的催化下,把知识技能向智慧转化,让艺术应用于实践,直接接触美术学习的本质。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部分)

  1、多媒体以动漫形式出示三个漫画人物:“郑人买屐”中的“郑人”、喜剧明星“卓别林”和格林童话《穿长靴的猫》中的“猫”。画面定格在三人不同的鞋商:郑人的古装鞋、卓别林的大头鞋、穿长靴的猫的长统靴,以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民族有趣的鞋导出课题。

  (二)鞋城漫步(深入部分)

  1、画面展示郑人、卓别林和猫在夸耀自己的鞋,激发学生的兴趣。继而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鞋,了解鞋的基本组成:鞋面、鞋底和鞋帮,并知道其构造特征。

  2、郑人、卓别林、猫为买新鞋决定结伴逛鞋城。

  A、屏幕展示鞋城中各种鞋的照片和图片。三人眼花缭乱,不知该选哪一双,导购小姐来帮忙,向他们介绍鞋的种类(从面料、款式、功能上分别介绍,让学生了解鞋的基本功能——鞋的实用性。)

  B、来到另一间鞋柜,更加让人眼花缭乱,这里多为工艺鞋。导购小姐有事离开,请学生学习导购员,选择自己喜欢的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从鞋的花纹、色彩和造型上分别介绍,让学生了解鞋的美化功能——鞋的装饰性。)

  C、引导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见解。比如学生在谈到古代妇女的绣花鞋上讲到:绣花鞋虽然很漂亮,但容易破损,雨天更不能穿着出门。从而在鞋的实用性和装饰性上展开讨论,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下一课设计作下铺垫。

  D、郑人、卓别林和猫请求学生帮他们选一双合适的鞋。学生从他们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国家鞋的不同风格考虑,进行讨论,为三个人选上合适的鞋,从而了解不同时代、民族、身份不同鞋的特点。

  在学生的帮助下,三人买到了自己满意的鞋。为感谢他们的光顾,导购小姐邀请他们参加了一个活动。

  (三)时装鞋秀(创作部分)

  1、三人随导购小姐来到一个T形舞台前,正在开展时装表演,模特儿服装都搭配好了,就缺鞋,请同学们为他们配一双合适的鞋。

  (黑板出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模特若干,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模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色彩或线描)进行临摹或自主的创作设计。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屏幕出示鞋的范图供学生参考。

  3、学生将画好的鞋粘贴到黑板上相应的模特儿下面,进行自评、互评,说说设计意图,提出优点或建议,并选出一双最合适的模特“穿”上。

  4、屏幕再次展示穿上鞋的模特,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鞋是量身定做的日常穿代用品,但要讲究与服饰的搭配,身份的协调。

  5、三人正留连于时装展,导购小姐说,还有更绝的呢。三人被领入电影城。

  (四)大开眼界(拓展部分)

  1、在这里,三人观看了电影《世界奇鞋大观》

  屏幕展示图文结合的资料片:《世界最大的鞋》、《世界最贵的鞋》和《先秦鞋文化》。

  2、同学们也想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鞋的奇闻趣事告诉这三人,让他们长长见识 、开开眼界。课后请同学们上图书馆或网站搜集“奇特的鞋”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更多有关鞋的知识。

  1、 郑人、卓别林和猫与大家说再见,等待下次看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全课结束。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感时伤世,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诗会使我们的灵魂更有深度、广度。他就是被尊称为“诗圣”的唐朝大诗人杜甫。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杜甫的《登高》。

  一、说教材: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颠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杜甫和李白又以其各具特色的艺术创作,唱出了唐诗最美的乐章。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第二单元集中选录了唐代四位大诗人的七首诗歌,其中杜甫诗就有三首,这三首诗均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韵律华美,有如百年佳酿,至甘至醇。而《登高》又最能代表其“沉郁顿挫”之诗风,极具审美特质。(出示课件一:《登高》的写作背景)

  《登高》写于唐代宗天历二年秋天的重阳节,当时杜甫流浪到了夔州,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以水急、风大、猿多著称。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都相继辞世。安史之乱虽已结束四年,可唐朝,地方军阀们趁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然一处混乱。在如此之境中,具有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的杜甫,一人拖着病体登高,写下了本诗。

  (出示课件二:登高 杜甫)

  风疾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本诗首联起笔扣题,几种景物不以任何关联词语组合在一起,视角由高及低,由远而近,动景和静景相衬,生灵情状对举,构成鲜明生动的意象之美。把人带入一种天高地远、寂寥空旷的意境,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秋意。

  颔联将源远流长的长江与广袤无垠的天地绾接,以时间和空间立体交叉的手法,工稳对仗中创造出了超越现实的博大宏伟、深沉凝重的意境,引发深沉的感慨。

  颈联依然以“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时空交融写法,流露感情的真实底蕴——一联八意,意意言悲,字字珠玑,如泣如诉。

  尾联以生活细节见长。从侧面,我们看到了在重重悲苦的重压下的杜甫,仍心系人民,心忧国家,这份深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足以让人泣下。

  本诗感情之深厚丰富已让人感喟不已,而四联又皆对仗工稳,(出示课件三)明代擅长音律的诗论家胡应麟称赞本诗为:“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许印芳《律髓辑要》中又做了如下评价:“七言律八句皆对,首句仍复用韵,初唐人已创此格,至老杜始为精密耳。”也难怪它以“律细”而冠绝古今。

  (出示课件四)

  针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还有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要求: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并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出示课件五)

  知识目标:了解杜甫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能力目标(重点):1、培养颂读诗歌的能力。

  2、赏析情景交融,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情感目标(难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启迪爱国主义情怀。

  其中,能力目标是教学重点,情感目标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诗是最适于吟诵的。本课主要釆用吟诵法和引导点拨法进行教学;学生则在吟诵和联想描摹中体味理解。

  三、说教学设计

  本课釆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1、导入新课:因课前已印发了资料《杜甫的一生》《杜甫诗歌名句集》,并布置了预习,用猜猜出他是谁的课件导入,既可以对杜甫多一层理性认识,又可以把学生的目光、思想集中在杜甫身上,为下一步的漫谈作者作品做铺垫。

  2、漫谈作者作品:这一环节釆用漫谈的方式完成了知识目标,并充分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

  3、指导诵读理解,走入诗境:这一环节从整体感知到逐联解读入境,从理解到想像描摹,从诵读到体味吟咏,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教给学生四则读诗之法,即知人论世,披词入情,想像入境,感受韵律。同时,指导学生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理解“意境”“沉郁顿挫”“情景交融”等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釆用吟诵法和引导点拨法,以突破教学重点。

  4、课堂拓展: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要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教育,首先应育人,其次才在育才。杜甫崇高的人格,深广的忧思,豁达的心胸,无不可以启开我们的思想之门,情感之闸,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思想的沉淀,情感的升华,艺术的'完臻。因此,我选取了他的晚年作品《江汉》,要求学生诵读想像,描摹杜甫的形象,并寄一语给杜甫,来表达自己的情思。如此,便把学生对杜甫的理解、崇拜等感情内化为自己思想情感的一次累加,潜移默化中启迪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5、小结:这一环节主要对杜甫晚年创作特点作一总结,使学生形成一种整体认识,以便于学生能站在更高的视角自读杜甫的诗作。最后以深情的配乐背诵做结,学生可在音乐和文学的双重美感中得以情感的陶冶,也是一次艺术修养得以提升的机会。

  6、作业:为杜甫写一二百字的小传。这既是一次小练笔,又是一次资料、思想、情感的整理,可以说是对本课的一种课外延伸。

四、总结:诗歌是灵魂的声音,是优美的旋律,是人格的净地。有人说:“读诗可以使人巧慧。”我要说,读杜甫的诗,可以使人变得深沉、真诚。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jiaoyou/429650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