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家乡的味道作文(6)

家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家乡的味道作文11

  又是一年匆匆而去,孩提时代积攒的回忆随之趋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早晨一醒来,扑面而来的是贡面的香味儿。

  说起家乡的贡面,“洁白似银美亦香,纤细入思忆悠长。”这是我所能想到的形象概括了。贡面又称索面,工序十分复杂,整套程序下来要十二三个小时。现在大家已逐渐适应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自然没有什么人会下功夫去琢磨,于是乎,失传的概率就大了。我常常这样想:老家的一切都随着社会的进步改变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小村庄,现在成了慢城“美丽乡村”,可是这手艺却随时光渐渐逝去。

  走进厨房,外婆正忙着做贡面,外婆每年都会叫上我帮忙。贡面是咸的,做贡面的人家各有各的秘方,所以各家做出来的贡面味道也不同。面胚做好后,外婆会用刀把面胚切成细条一圈一圈地盘在一个大木盆里。然后外婆会等比例把面条缠在一长一短两根筷子上。刚缠好的面条十分粗。所有缠好的面条都会放进一个密不透风的木箱子里,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了。现成可吃的贡面当然是前几年存下来的。水热下面,趁着面在锅里,往碗里加料:猪油、酱油、味精、盐,热水。这时,面已煮好,把面夹进碗里,最后再撒上葱花,吸一口气,葱香四溢,让人口水直流。

  早饭过去了,等到中午,外婆烧的粉干又勾起了我的胃蕾。粉干的种类十分多,有香菇青菜粉干,肉丝粉干等等。炒粉干并不难,先将粉干用热水泡十分钟左右后沥干,然后干锅热油加入肉丁,加入料酒,蒜,鸡精,酱油等开炒,再加入粉干,炒熟后撒上辣椒粉,香气四溢,夹一些塞进嘴里,质地柔韧,富有弹性,吃在嘴里既滑溜又顺畅。那滑而不断的味道令人齿颊留香,留恋无比。

  饭后零食的最佳选择就是醅糕了。我只知道醅糕源自米粉,是米粉加酒槽发酵而成。我很好奇这美味的醅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于是就问外婆:“这是醅糕怎么做出来的,怎么如此美味?”外婆思索了一会儿,对我说:“蒸制成七八成熟时,在醅糕上撒上萝卜丝,肉丝或炸菜丝。蒸制成功的醅糕约一厘米厚,往往是十字开刀切成四份。一口下去,味道十分特。”我的吃法却与常人不同,往往我是放在煎锅里煎致两面金黄,外脆内软,妙不可言。外婆看见我狼吞虎咽,不由得开心,对我说:“看你们现在吃得这么好,外卖点餐什么的都有了,社会进步了!想当年,我们住的地方还是山区,想吃零食了,只能翻山越岭地去小镇上买。就是这醅糕,我们几个星期才能吃到一块,现在有的吃了,但没人愿意学这门手艺,真是可惜啊。”我细细品味这醅糕,几十年了,外婆的手艺未变,心想:这样美味的小吃,会不会失传,大家都为市场上的利益奔波,以至于都忘了自己或自己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里,忘记了那份久违的味道。

  我们一代一代的人不停地将传统文化拷贝翻版着,更有网络的宣传让其名扬四方。不能老去的,怕只有家乡的味道吧!

家乡的味道作文12

  题记:在异乡的深夜,每每听着容中尔甲所唱的“不管远在海角天涯,还是漂泊在异土他乡,我总要把你守望”,常常让我热泪盈眶,常常让我想起——

  家乡的味道

  当晨风唤醒黎明,我不舍地踏上漂泊的旅程。清风扬起泥土的芳香,我用力地嗅着,恨不得让家乡的每一丝气息钻入我的肺,我的心,伴我孤独远行。

  我是大山养育的孩子,是那汩汩流淌的雪山秀水滋养我长大。在异乡的梦里,在陌生的土地上,那些熟悉的味道,是满满的浓浓的家乡的味道,在这寒冷的冬夜,它温暖着我夜夜的梦。

  家乡的味道,是清甜可口的山泉的味道。小时候,我总喜欢在泉边采一片大大的马蹄叶舀水喝,每每一大口灌入,那清甜的的山泉顺着喉咙,温润着我小小的五脏六腑。而母亲也往往提了一大桶衣服,在溪水中捶打。那悠扬的姿势,烙进记忆里,让我在异乡的那些陌生的水面前,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年年的辛劳。

  家乡的味道,是四五月冬虫夏草的味道。家乡的四五月,是采摘冬虫夏草的最好季节。在晨曦中,雾的纱衣慢慢褪去,山路慢慢的清醒过来,而早起的马鸡往往与我们不期而遇,我们的欢声笑语打破了山村的宁静。趴在厚厚的草地上,那黑土的味道夹杂着鲜花和小草的芳香温暖来袭,让我如在梦里。当视线与一根小巧可爱的虫草相遇时,那馨香突然变得浓郁起来,心情也激动起来。把它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里,那是大山对它子民的馈赠,是我下期的学费,是家里的柴米油盐,是多劳的爸爸妈妈的笑脸——

  家乡的味道,是秋收时节稻子的味道,是挂满枝头的苹果香甜的味道。九月,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苹果在枝头累累的缀着。母亲停下手中的绣花线,爸爸放下他的烟杆,在烈日下,他们翻飞的镰刀和着啪啪的捶打声,那些饱满的颗粒,像一则则寓言。晚霞中,我们满背篼苹果的香甜,和着父亲赶牛的吆喝声,和着我们的笑声,让那些曲曲折折的山路霎时生动起来。

  冬雪飘飘中,家乡弥漫着年节的味道。腊月里,整个山村都被勤劳的蔵家妇女酿制的杂酒的浓香包裹。在除夕那天一早,各家都竞相供奉神灵。袅袅的香火升起,杂酒以及各种供品的香气升向天空,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安定、幸福,来年获得丰收。除夕夜里藏家儿女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动人的歌声在山谷间回响。在浓浓的酒香中,在亲人的谈笑中,我已醉了。

  家乡的味道,是故乡山山水水的味道,是藏家儿女生活的味道,是爸爸妈妈汗水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渗进我的血液,深入我的骨髓,在陌生的土地,在有风有雨的夜晚,在异乡的梦里,让我温暖,让我深刻,让我懂得成长的意义!

  后记:9月,因求学,我离开了故乡——小金县老营乡,到对口扶持的眉山中学学习。在异乡的土地上,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家乡和家乡的亲人。谨以此文,让一些记忆刻骨铭心,让家乡的味道,看牢我心我心!

家乡的味道作文13

  “孤屿当城北,登临见大荒。云阴连楚甸,山色入吴房。百战余残垒,千村祗夕阳。土圭常不改,影似昔时常。”从金镇的《天中山》诗中,读出了家乡汝南的天高地迥、沧海桑田。生于斯长于斯,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静静品味着家乡文化的味道。

  家乡汝南,县城三面环水,形如瓠子,故有“悬瓠城”之称。拱北门之北有一座石板桥,古称弘济桥、博爱桥或迎恩桥,我们现在都叫它北关拱桥。桥跨汝河,为五孔联拱式石桥,青石板铺砌桥面,两侧桥栏上刻有龙凤、狮子、麒麟、鹿、猴、桃、石榴等图案,惟妙惟肖。

  不知为何如此迷恋这平凡的桥,它虽不长,没有卢沟桥的结构巧妙,也没有赵州桥的历史悠久,然而,我感到脚下的石板比彩虹更美。静静地伫立在石板桥上,向下看,静水东流,曲柳拂水,桥身倒影于绿水之中,浮萍点缀于水草之间,水草在桥影中悠悠游动;两岸绿茵之中,有一朵朵零星的花儿。河岸两旁,是高低不等的楼房,不见了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也找不到画里的袅袅炊烟了,然而于傍晚时分,沿河漫步的人们,三三两两,有说有笑,那份悠闲,让我感受到了家乡人的淡定与从容。我生长于斯,无论何时何地,它都会在某些时刻把我的心儿扯回,让我品味它温馨幽远的味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的家乡汝南有一座小山。它没有怪石嶙峋,也并非危峰兀立,但因位于“天下之正中”与天地通灵而远近闻名,它就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亲笔所题的山名“天中山”。山南不远处还有一条河,它叫汝河,如今也变成了汝河故道景观群了。郁郁天中山,山虽小而意远,峰不高而景深;悠悠汝河水,水不大而源长,波不兴而流清。翠嵬嵬一座青山,清灵灵一条曲水,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滋养了天中大地上的这方热土,孕育了千年的天中文明。登山临水,虽不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没有“长风破浪”的感受,但立于“天下之中”,也有抚今追昔、激扬文字的感慨。我生长于斯,无论何地何时,它都会在某些时刻把我的心儿扯回,让我品味它绵绵书香的味道。

  家乡汝南,千年古县,文化如山一般厚重,也少不了水一般的灵动。这里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宿鸭湖。夏季来了,微风拂过,湖面烟波浩渺,湖岸杨柳依依,乘着小船去湖中的小岛观光,采几枝芦苇,摘几簇野花,拣一些贝壳,唱几支小曲,似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意诗情。三秋季节,碧波万顷,野鸭款款去,渔船点点来,水美鱼肥。我将在这儿长大,无论将来身在何处,它都会在某些时刻把我的心儿扯回,让我细细品味它淡远闲适的味道。

  我的家乡不但风景美,人更美。晚上与爸妈一起漫步汝河两岸,“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耳边会传来宋祖英清脆的歌声,这是音乐喷泉,水花随着歌曲的音调不断变化,时不时还有一些孩子冲进去。往前走,一句句地道的河南话传入耳中,随声望去,原来是一群老爷爷老奶奶在拉着二胡唱豫剧。那边怎么有好多扇子在摆动呢?原来是阿姨们在扭集体秧歌。

  生我养我的家乡啊,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蜿蜒,你总会在某些时刻把我的心儿扯回,让我品味家的味道;无论将来我走到哪里,你永远如母亲一般,是我一生的心灵港湾!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jiaxiang/403484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