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4)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猴能成为“万兽之王”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的道理。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这句话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在我们身边总能听到这句话。那么,你知道本文“从现在开始”是讲的什么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从现在开始》(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

  3.找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4.找出课文中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5.同桌互读生字;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有几个自然段。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抽卡认读生字,词语。

  4.组词练习。

  四、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了解放事发生的原因。

  2.指导朗读。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

  3.指名读,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告诉同桌知道了什么?

  二、指导学习2~4自然段。

  1.自由读。

  2.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3.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相机讲解。

  4.理解“上任”的意思,说说猫头鹰上任后的表现。

  (神气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5.动物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不得不服从,叫苦连天)

  6.第二位上任的是谁,与猫头鹰相比,它又是怎么做的?

  (指导学生抓住“激动”一词,表现袋鼠上任后欣喜的样子)

  7.这时动物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直摇头,又不得不服从,只好苦练跳的本领。)

  8.前两位上任者都让百兽叫苦连天,接下来轮着谁了?学生找出相关段落,默读。

  9.百兽面对第三任“大王”,心情如何?小猴子又是怎么说的?大伙儿表现怎样?(担心~吹呼)

  三、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l.读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同桌间互相谈论。

  2.“万兽之王”的评选结果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笑眯眯、郑重)

  3.指导朗读。

  四、朗读全文。感受课文中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分别说说三位上任者的所作所为及众兽的表现。

  二、指导写生字。

  1.认读生字。同桌互认,自由认读,比比谁记得快?

  2.扩词,比比谁的词又对又多。

  3.指导写字,重点学习。

  令:ling后鼻音

  轮:左右结构,轮流。

  直:独体字,不要少写横。

  期:左右结构,左边的“其”不要多写一横。

  第:上下结构,与“弟”加以区分。

  4.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三、指导完成“读读写写”。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从现在开始

  猫头鹰: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选万兽之王 袋鼠:跳着走路 尊重别人

  小猴子:照自已习惯方式日子

  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色是“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体验情感。教学设计中以重点词句为“抓手”,以朗读训练为“桥梁”,借助课件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童话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练读、演读、悟读,进而体会童话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神气极了”的精彩演读、“议论纷纷”的情境创设、“叫苦连天”的角色体验、“跳得怎样”的词汇积累与运用等,都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重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的特点。

  2.引导对话,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关心童话中的人物,鼓励他们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与小猴子、猫头鹰、袋鼠的对话中,既是对文本所蕴含价值观的感悟和认同,也是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

  其次,本课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方面颇见功力。一是教师依学情变化,调整教学方案,体现“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的思想;二是对精读与略读处理恰当。精读段落──浓墨重彩,细腻而活泼;略读段落──惜墨如金,简洁而明快。三是讲究变化。如第四自然段,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默读中静心思考,从书中找疑,在合作中解疑,质疑、解难与朗读训练有机结合。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归”“稍”“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清新、凝练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及凭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归”“稍”“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及语言清新、凝练的特点。

  难点:

  领略本文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坦,悱恻动人的散文艺术之美。

  安排两个课时

  预习要求

  1. 翻译熟读全文。了解作家和文章的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

  3.讨论:领会本文的散文艺术之美。

  第一课时

  1.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江苏昆山)人,生于明正德元年(1506)。中了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会试屡次不中,徙居安亭江上,读书讲学,四方来从学的人很多,海内称为震川先生。六十岁上,嘉靖四十四年才中了进土,选为湖州长兴县知县,移顺德通判。隆庆中,任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隆庆五年,1571)。有《震川文集》四十卷。

  归有光是明朝有名的散文家。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于元、明两代的作家中,独取归有光,把他作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他的作品能以清淡朴素之笔描写事物,感情真挚,记事生动,不事雕琢,而风韵超然。

  2.翻译全文,注意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词:前辟四窗 内外多置小门 东犬西吠

  (2)名词活用作动词:明月半墙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垣墙周庭语未毕

  (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亦遂增胜

  4.一词多义

  二、特殊句式

  1.判断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2.被动句:得不焚

  3.介词后置句: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其制稍异于前

  省略句:借书满架,偃仰啸歌使不上漏 读书轩中

  1.找出这篇文章的中心语句 。在这句话以前写的是

  ,在这句话以后写的是: 。

  2.文章开头对哦的描写有哪些特点: 。经过修葺以后,哦有哪些特点: 。3。作者生活其中,轩前小鸟、月影陪伴,充满诗情画意。

  3.第三段重点写 ,从家庭的变化写到对亲人的思念。先写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家中一片杂乱衰败景象;继写老妪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我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深沉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叙写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补充。

  5五六段是补记,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作者把妻生前来轩的情趣与妻死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凉相对比,更以“____________________”枇杷树,抒发自己对亡妻的强烈的怀念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第四段叙写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补充。

  ⑤五六段是补记,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作者把妻生前来轩的情趣与妻死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凉相对比,更以“____________________”枇杷树,抒发自己对亡妻的强烈的怀念之情。

  2.辨析下列加点词的词义

  3.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以“项脊轩”为主,而实际上是以他的家人为主,“项脊轩”仅是一条线索,用来贯穿这一系列琐事的。

  项脊轩是作者当年安于清贫奋发读书的地方,也是他同亲人——祖母、母亲、妻子接触交往,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为项脊轩作志,也就当然地同作者回顾身世和怀念亲人交融为一体了。文章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亲人的往事,或抒发作者的情怀,始终因项脊轩而发。项脊轩像一根红线贯穿全文。许多看来琐碎散乱的生活片断,一旦用这根红线串连起来,就如同散乱的珍珠串成了一条熠熠闪光的项链,又如杂乱的音符编织成一支优美的乐曲,奏出了激越而和谐的乐音。

  (2)谈谈你对本文语言特色的理解。

  语言清新、凝练是本文又一个引人注目的特色。作者注意炼字炼句,既工于状物,又善于叙事抒情,往往熔铸几个字,便能将人情物态刻画得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文章写修葺前的南阁子:“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这所百年老屋不蔽风雨,无处安放得下一张书桌,其破败不堪的情景完全可以想见。这里尘泥用“渗漉”状写, “雨泽”用“下注”形容,何其准确、贴切,一字不能移易。尤其是“顾视”两字,活画出了作者当时狼狈不堪的情状。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则又是一番情景:“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把庭院的寂静、悠闲写得多么生动迷人。而那幅月夜桂影图仅仅十多个字: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就把读者引进了月白风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境界。这里明月用“半墙”来烘托,桂树以“斑驳”的情影来描绘,清风徐拂用“影动”来状写。作者的笔触细腻、轻灵,语言清丽、凝练,可称得上珠圆玉润,

  字字珠玑!

  4.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明确答案。

  (四)总结、扩展

  [总结]

  (1)文言知识点。

  ①一词多义:顾 稍 置 归

  ②词类活用:雨泽 注 不使 漏 东犬 吠 二世

  (2)中心思想。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扩展)

  这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文中所叙之事都是极平常、极琐屑的往事,这些琐事、琐谈虽只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从生活之树上采撷下来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的长河中摄取的最动人的镜头。窥一斑而见全豹。它们是生活的浓缩,又是生活的闪光。因此,越是平常,越是琐屑,就越觉得真切动人。前人论文喜欢引《汉书外戚传》里的一些细碎的情节,其实,《史记》、《汉书》都善于描写细节来增加叙述的生动性。托尔斯泰、高尔基的自传小说,就是这一种写作方法的优秀的例子。

  (五)布置作业

  整理课后练习第一题的阅读提纲,并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项脊轩志

  归有光

  一段:写项脊轩本身,先叙来历及原来的样子,然后叙述修茸以后的景色以及自己在轩中的生活。

  二段:过渡,从写轩转到对往事的回忆。

  三段:(3—4节)往事的回忆。

  1,诸父分爨后家中的杂乱情况——家境的破败。

  2.叙述母亲和祖母的遗事——饱含亲情。

  3.项脊轩的变迁。

  四段:(末两节)补记——对妻的怀念。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lang/348208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