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2)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声中之情”

教学步骤

一、听“曲”(导入,播放音乐)

  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赏“声”

  1学生谈听后之感

  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第二段的琵琶声部分)

  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

  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

  1学生讨论

  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3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比较欣赏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设计理念】

  针对《搭石》这篇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咬文嚼字",力求嚼在经典之处,运用“根据语境判别多音字的读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画面的美并读出画面的美”、“创编诗歌提升朗读积累语言”“读文句想画面”等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努力体现语言回归课堂这一特色。

  【年段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课前听欢快的音乐)师:快乐的心情你准备好了吗?带着这份心情,我们来到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课件配乐,师旁述)同学们请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二)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搭石?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复习旧知,是为了从整体入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识搭石,寻找美

  (一)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脱鞋绾裤)理解“绾”。

  (二)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什么是搭石。

  (三)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由答。

  (四)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个描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找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就能统领全文,学生的读、疑、析、议也能轻易激出来了。)

  三、重点精读,品味美

  师:搭石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呢?咱们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来交流交流。

  (一)品味“摆搭石”的美

  1、你觉得这句美,美在哪?生自由谈自己感悟的美。找你的好伙伴一起来读读。

  2、(出示关键词)感受老人摆搭石的美,师读带点的关键词,生接句读。

  3、当老人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指名说。

  4、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想着,还这样做着:(课件出示句子)

  他首先(),接着(),然后(),他深情地(),仿佛()。

  5、你从老人的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呢?指名说:奉献美

  (随机板书:奉献美)

  6、想读出奉献美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读读吧!(师带生读)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1、一行人走搭石

  (1)指导读准“行”、“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些字词。

  (2)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自由说。

  (随机板书:协调美)

  (3)理解“协调有序”:小组模仿走搭石。

  (4)“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谈感受到的美,深情朗读,重点体会“绰”字。

  (5)指名朗读此句,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6)推荐同学朗读“走搭石”的小诗,师评价总结: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句子。

  (1)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各抒己见。

  (2)重点体会“让对方先走”,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谦让的美德。 (随机板书:谦让美)

  (3)请两位学生上台模仿走搭石,体验谦让美。

  (4)分两个大组朗读这几句话,读出感情。

  3、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1)“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生答。引导多读此句,说说哪个词打动了你?

  (2)师生角色扮演“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3)体会“理所当然”,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感情,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随机板书:助人美)

  (三)展开想象,自由说句式:假如遇上……来走搭石,……。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搭石教学设计博客)和这样的乡亲,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3、总的感悟搭石默默无语的奉献美。

  (随机板书: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读读悟悟、想象说话、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会了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体会到了课文表面写的是搭石无私,其实赞颂的是乡亲们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师:是啊孩子们,搭石这么小的事物中都饱含着美,我们从这篇美妙的文章中发现了作者善

  于观察的好习惯,你发现我们身边有美吗?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

  (生自由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美,说说身边的美,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人性美,更能感受到生活中身边的人性美。)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美和我们所说的美,其实都是爱的体现。让我们以美的心去对待他人,以美的语言去温暖他人,以美的行动去感动他人,我们将会发现世界处处充满爱,人生是如此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激情总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得到升华。)

  六、作业布置

  小练笔: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能活学活用,运用文中的写法,抒发心中的情感,积累并学习运用优美的词句,真正起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作用,彰显语文特色。)

  七、板书设计

  21搭 石

  奉献美

  家乡的一道风景 协调美 爱

  谦让美

  助人美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的美好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 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制作ppt, 2、学生准备:读懂课文

  一、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搭石有所了解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平凡而美丽的搭石,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

  (二)朗读课文,体会美

  1.师:刚才我看到许多句子都画上了线,咱们来交流交流。

  2.生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美。

  投影句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师: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人来走搭石? 生:上了点年岁的人。

  (2)师:当上了点年岁的人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此时他的心情怎样?(着急)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搭石已经摆好了,她为什么还要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这时的心情又怎样呢?(高兴)心里又想写什么呢?(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上了点年的人的行为美。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理解上了点年岁的人的行为美,为朗读营造氛围。

  (3)指导朗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什么美?(板书:奉献美) 师:这也是??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深深地感受老人的那种奉献美。 老师过渡:还找到别的句子吗?

  投影句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师:刚才是上了点年岁的人来走搭石,现在是?(一行人来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抢路吗?动作是怎样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2)理解“协调有序”。 ①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生谈) ②让学生通过朗读,试走搭石,感受协调有序的动作美。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真好。这协调有序的动作美我们可以称为和谐美(板书:和谐美)这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走搭石,更好地体会“协调有序”的动作。

  (3)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①师:“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②师:不错。

  ③感情读这两个词语。

  【设计意图】渗透双基训练,使学生的基础更扎实。训练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④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中悟美。(师范读,指名读,女同学读) 小结: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把文段诗化,给文本增添美,让学生更容易读出感情,体会美。 老师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走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用文中的句子来说。 投影句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师: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有抢着过吗?(没有)那他们是怎么做的?(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我想请两个同学出来表演一下这个情景。谁愿意?

  (2)生表演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把文中情景再现,加深学生的理解。 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呢?生自由发言。师概括为:谦让美(板书:谦让美)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3)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齐读。) 老师过渡:那么老人和年轻人一起来过搭石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说。 投影句

  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理解“伏”。 透过这个“伏”字,你体会到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敬老美。

  (2)理解“理所当然”。 ①乡亲们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②你认为我们生活中有

  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呢?

  ③感情朗读这句话,读中体会乡亲们的美好情感。(齐读) ④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结:其实乡亲们的美好情感还有很多(板书:??)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 “任人走,任人踏”我们又可以感受到什么呢?(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奉献美

  (2)这不紧是搭石所拥有的品质,还是乡亲们美好的品质。

  (3)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中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4、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阅读,打破常规课堂阅读模式,使学生乐读,收获更多。

  (三)谈收获

  师: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也有看不见的美,作者从平凡的搭石中发现了这么多美,在我们生活中在哪里也可以找到美?对不对? 教师播放课件

  1、第一幅图(下雨了,同学们没带伞,那哪些有伞的去遮他)——引导出:谦让美、关爱美 这也是一种美德,请往下看,这是什么?

  2、第二幅图(同学篮球赛图片)——引导出:团结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四)拓展延伸——走向生活,发现美

  1、播放“捐钱”的课件——充满爱心

  2、播放“清理校园卫生”的课件 既然有这么多的美,你有没有发现你身边也有这样的美,想一下,告诉大家,简单地告诉大家我也有这样的美。【美在我们身边,点点滴滴,很容易找到。(指名回答)】 学生自由说自己生活中发现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文本的理解,拓展到生活中,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发现美,创造美。

  (五)作业:(小练笔) 同学们,刚才老师每人发了一张纸,今天晚上把你发现的美用写事的方法写下来作为今天的作业。

  (六)总结 师:也许有一天家乡的搭石已经不见了,也许有一天家乡铺上路,搭上了桥,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那种美却永远的留在人们的心中。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这些美,其实都是我们这个单元所学的充满一个字。齐说:“爱”。(板书:爱) 同学们,在往后的日子里,希望大家用爱棉对生活,那我们的世界就更加美好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lang/361129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