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3)

六年级作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7

  反思主题:着重指导发明经过,忽略人物心情变化!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写了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上课之初,读题质疑: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怎么发明的?问题直奔主题,自然进入新课的教学课中。学习课文第二段,讲的是雷奈克从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得到启示,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这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教学这一段先读课文,再指复述,接着演一演,说一说雷奈克会怎么想,怎么做。在这里没有着重讲雷奈克心情的变化,所以孩子在做本课的练习时有些盲目。都是“惊奇”、“激动”等的概括,对于标点的变化也没有着重讨论。孩子对于人物心情在此的变化没有进行更深入的讨论,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泛泛体会。

  而对于发明听诊器的过程,我带着孩子一遍一遍在复述,所以基本上每个孩子都可以说出来。对于课文所反映的道理: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却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一带而过,孩子不能留下深刻印象,让自己写时,有孩子又离题太远,发挥过度。

  课堂时间要合理分配,不能只为突出重点而忽视整体教学!人物情感变化是需要孩子用心去体会,本来就不太容易教学,所以课上应有专门指导练习,学生才能走进人物内心,深入理解课文!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8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本文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试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一开始,我们以课题着手,抛出一些有价值的一些问题,并以此问题进行预习检测。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怎么发明的?然后,我们直奔主题,进入新课的教学。

  课文第二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在教学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时,我发现学生不由自主的在桌子上做起了试验。于是我让学生也来跟着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我让一位学生上台把耳朵紧贴讲台的一头,我则用一支笔在另一头划,这个孩子惊呼起来:“声音好大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高举小手也想上台做这个实验,于是我吩咐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如此同桌互听。同学们惊讶的说:“真的能听到!真的能听到!”实践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通过发现和体验,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兴奋和激动有了感悟。

  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与主人公一起去经历、去感受、去实践、去发现,是何等的愉悦。我想:做一个有心人,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发现、去思考、去钻研,是对未来人才的要求。那么,就让我们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这些可贵的品质吧!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9

  这篇课文有出色的心理描写,从“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见了!”中两个感叹号,将雷奈克医生不可名状的喜悦之情表现了出来。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的。

  生:(朗读)略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雷奈克的内心世界,读读这段话,你体会体会。 生:我想雷奈克一定是非常激动的,我从句子中两个感叹号看出来的。

  师:你来读。读得很流利,我听出来雷奈克的高兴,但是好象还不够。你们想想:他整日思索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这怎么能不令他欣喜若狂呢?(谁再来读) 生:(读略)

  师:有进步了,人在激动时神情会有什么变化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的眉头舒展了,脸上笑容满面。

  师: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把自己当成是雷奈克,和他一起呼吸,一起欢乐! (生有感情地朗读了这句话)

  反思: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一般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接触语言的心理,还不能真正地向演播艺术家那样,感受语言文字,并力求来表现它。所以,促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必须让学生先转变读的角色,来真切地感受语言,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利用挂图、插图或联系感性经验,使课文的图景、情节在头脑中映现出来,能很好地激发情感。我发现小学生好动、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因此,边演边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好方法,它使朗读指导事半功倍。在上面这个片段中,我请同学把自己当成是雷奈克,和他一起呼吸,一起欢乐,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10

  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抓住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抓住雷奈克为什么能够从小孩玩跷跷板的游戏中获得启示,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行质疑。让学生通过这一问题,触摸雷奈克的内心世界。通过这样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质疑能力。当学生探究自己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时,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思考就会更加深入,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在学习第二段时,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利用它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的精神。利用阅读时在读中联想的策略组织教学,了解发现的经过,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按小组分角色演一演事情的经过。体会雷奈克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用讨论、复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教学教学反思

2.《日历》教学反思

3.小池教学反思

4.《老师您好》教学反思

5.《鸟语》教学反思

6.《树之歌》教学反思

7.《鲸》教学反思

8.《国徽》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liunianjizuowen/351734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