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生物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生物说课稿 篇3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 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二、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探究空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概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以及肺部通过呼吸运动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 本章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测量、取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这些都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应当学会的。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 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 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 何防止呼吸道疾病。

  教学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分析法、综合法 教学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 对学生回答不表态,继续设疑:是不是这样呢?

  进一步设疑: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吗? 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给与鼓励。

  吃饭是为什么不能大说大笑? 或问你知道会厌软骨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己回答。 学生边看图边回答。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呼吸道有什么结构保证气体畅通?

  2、 呼吸道除了保证气体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鼻内部有什么结构特点?

  3、 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4、北欧的冬天非常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学生总结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观察 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棒。

  课堂练习:

  1.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

  A口腔 B咽 C 喉 D食道

  2.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 )

  A有“C”形的软骨支架 B肌肉较松弛 C气管比较硬 D周围有肌肉牵拉

  3.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 ) ①声带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③鼻黏膜④会厌软骨⑤鼻毛⑥嗅细胞

  A ③⑤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4.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_______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_______,引起剧烈咳嗽

  A软腭 B会厌软骨 C 气管 D食道

  5.平常所说得痰来自( )

  A 鼻 B咽 C喉 D气管支气管

  6.北欧人的鼻子较大,其作用是

  A使人漂亮 B使鼻孔较大 C使鼻腔较长D 使鼻毛较大

  7.小英和平平在放学的路上遇到沙尘暴,小英马上戴上口罩,而平平没有带,请问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比较,结果为( )

  A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一样清洁 B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清洁

  C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粉尘多 D无法确定谁肺部的气体清洁

  9.呼吸系统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后者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______的场所;前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主要作用是将吸入的空气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对肺的刺激。

  作业:书46页练习题1、3. 板书设计

生物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DNA分子的结构》这一部分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个遗传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几乎是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所以学习好这一节显得很重要。通过科学的有效的学习,不但可以理解本节知识点还可以进一步加深高二学生对后面各章节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对与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核酸的元素组成,认识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生物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等相关知识,懂得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而且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记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种类、碱基种类、元素种类;

  2.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尝试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初步知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模型建构法,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与人合作的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DNA立体结构的主要特点。

  难点:分析DNA结构中的碱基数量关系及DNA分子的多样性。

  五、说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我校高二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定向激趣,引入课题)

  我采用的是图片导入,课前投影:Flash、DNA三维动画结构、印度洋海啸事件及萨达姆的图片,如何确定人的身份并造势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是什么。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思考、讨论。从而引入今天的课题DNA分子的结构。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画面,学生自主参与,导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兴奋点,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1.回顾DNA的基本化学组成知识

  教师向学生提问,并作出肯定和鼓励学生并播放课件,DNA化学元素组成?基本单位?结构?等元素---小分子----大分子。

  设计意图:为后面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以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

  2.回眸科学家的探究历程

  策划学生活动

  讨论1:上述资料中涉及到哪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这对你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讨论2: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了解两位科学家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过程,总结科学史中包含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综合思维能力。启迪学生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研究小组成员在知识和背景上最好是互补的,对所从事的研究要有兴趣个激情。

  3.DNA分子的平面和立体结构

  教师手拿学生制作的DNA模型并播放多媒体展示DNA分子的平面和立体结构

  学生参照并思考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师生讨论,全班学生积极参与,从形象和意境方面切入DNA分子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从多媒体画面上自我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图文互换,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4.DNA分子结构的特点

  策划学生活动

  讨论3:DNA分子是由几条链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讨论4:DNA分子的主链是由什么组成的?排列在什么位置?

  讨论5: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在哪里?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DNA分子结构的特点?”

  学生参照自制的DNA模型得出结论: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并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是:A和T配对,G和C配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生动的直观到形象的思维”的认知过程,以及符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规律,也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启发性原则。

  5.展示: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师生共同得出制作模型的原则和要求

  学生参照并思考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引导学生尝试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小结作业

  DNA的化学组成,DNA的结构和DNA的结构特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精选生物说课稿4篇】相关文章:

1.生物说课稿

2.生物说课稿

3.生物优质说课稿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说课稿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说课稿

6.《生物圈中的人》生物说课稿

7.生物教学主题说课稿

8.生物教师说课稿

9.生物必修二说课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ma/427135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