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物理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物理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其国际单位。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并动手操作这些测量工具,提高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多种途径。

教学难点:怎样进行时间和长度的准确测量。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用具:秒表、教学演示刻度尺、学生用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直接测量速度的工具?由v=s/t,要测量物体的速度,必须要测量什么?

  学生大胆举例,大胆回答。

二、新课教学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nm—μ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三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一、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是s

  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

  二、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是m

  常用单位:千米(kin)、分米(dm)、厘米

  (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1m=10-9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三、误差: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

物理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的光谱。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

  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及其混合规律的不同。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三棱镜、档光板、白光屏。

  学生:玻璃板、白纸板、盛水的碗、光碟、三棱镜、手电、各种颜色的颜料和透明光屏、调色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太阳光和我们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太阳光有关的光的色散。

  2、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比较哪组表现的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

  提出问题: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光的色散。引导学生观察自屏及彩色光带上颜色的排列顺序。

  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或两次折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可能向尖端也可能另一端;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彩色的光。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

  2、色光的混合

  启发学生思考彩色光带再经过三棱镜后,又将怎样?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七色光的混合。引导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讨论归纳实验结论:太阳光(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白色.对于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光的色散和光的混合。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

  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究三基色(课本图4—37)。认识红、绿、蓝被称为三基色。

  用挂图或多媒体投影电视机画面,简单说明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的。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再用蓝玻璃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玻璃是蓝色的原因。

  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屏上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换用一张绿纸,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总结实验结论: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4、颜料的混合

  让美术专业较好的学生回答:只需哪三种颜色就可得其他种颜色的颜料。

  学生分析总结出红、黄蓝为三原色。

  引导学生将不同的颜料混合,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学生分组做实验,体验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不同。

  课堂小结

  建议由学生发挥主动性,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板书演示,配合学生的总结发言。

  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二、色光的混合

  三基色:红、绿、蓝

三、物体的颜色

四、颜料的混合

  三原色、红、黄、蓝

布置作业

  做一做“水三棱镜”和“七彩陀螺”。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ma/427137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