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玫瑰的作文(2)

玫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玫瑰的作文 篇4

  永不凋谢的玫瑰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

  德育的缺失,中国教育不可触摸之痛

  时下,对教育的质疑、拷问、责难之声不绝于耳,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不由己被推到风口浪尖,承受着草木皆兵、四面楚歌的巨大身心压力,身处围城中的每一位教育者们不得不冷静地去面对,去反思,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追问:我们的教育,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高科技领域也不断地取得突破和创新,但是在教育领域,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入学到考试,从课程改革到教学实效,无不经受着非议和无情的批判。独生子女问题、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问题、普及与提高问题、打工子女教育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城乡差距问题、贫困地区教育问题、学生厌学自暴自弃问题、愈演愈烈的择校问题等等,大多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留给教育的难题实在数不胜数,教育领域也从无安宁之日!

  纵观近六十年的现代教育发展历程,中国教育经历了德育与智育孰轻孰重反反复复的论争,时至今日基本稳定于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样一个折中调和的理念,停滞于重智育选拔轻德育教育的应试教育现状。虽然呼唤改革高考——这一基础教育的指挥棒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是因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并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高考改革的步伐缓慢,尚处于小步试探性摸索的阶段,应试教育的大潮仍呈浩瀚汹涌之势。前不久,在中国教坛掀起惊天狂澜的“钱学森问题”更深刻地暴露了中国教育最不堪目睹的残酷现实。作为一名从教二十余年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不能不深思,夜不成寐。我认为德育教育的缺失是中国基础教育不可触摸之痛。特分列如下几点思考:

  一、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的倾覆以及现代道德价值体系的过于空泛,导致了如今德育教育的真空状态。儒学大师孔子的道德价值体系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立国之基、民族之魂,哺育了中华民族一位位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大师和科学巨擘,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华夏文化和绚丽耀眼的人类文明。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体系被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的文化糟粕彻底地否定,忠、孝、礼、义、仁、信等儒家道德经典理念无一不被打上封建思想的烙印,取而代之的共产主义道德价值体系明显地拔高了中国国民道德素质的现状,显得空泛而失去活力,空洞的虚伪的口号与教条主义使现阶段的德育教育游离于受教育者主体之外。传统的道德理念言简意赅,直指人的内心,重视个人修养情操的提升和修炼,现代的道德理念零碎繁琐,强调外在的表现,重视舆论的约束;传统的德育教育强调观其言,察其行,现在的德育教育仅仅强调传授道德知识,只停留于书面文字的考查。现代的德育教育呼唤一位新时代能够传承孔子衣钵的德育学大师。

  二、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与个人道德修养水火难容。随着传统价值体系的崩溃,“君子仁人”之风一去不复返,西方“自我中心”的价值体系的乘虚而入,“官本位”理念和“拜金主义”思潮深入人心,人性的各种欲望日益膨胀,个体私有观念无限度的扩张,现代社会的道德规范愈来愈成为一纸空文,虚假浮夸、欺上瞒下、中饱私囊、奢侈浪费、形式主义之风大盛,一一、狼狈为奸、招摇撞骗、淫秽色情防不胜防,社会道德环境急转直下。学校里学习的是一套,社会上流行的是一套。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应指学习君子之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富而有礼,贫而乐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成为雷锋式的傻子。如此,古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彭泽令,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太白,今则有胡长青、一、闻强之流也皆属顺理成章之必然。

  三、学校不再是一方神圣的净土,高尚的师德遭到了极为严重的扭曲。首先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福利待遇处于历史发展的低谷,不仅比不上日、韩、美诸国教师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就是本国“天地国亲师位”的淳朴民风也风光不再,尤其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况更令人忧虑,甚至得不到起码的尊重。不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哪来良好的德育教育?其次应试教育的大棒,严重阻碍了德育教育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学生的升学率,教师们为了提高与绩效工资挂钩的教学成绩,大搞题海战术,逼迫体罚学生等等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在一些地区司空见惯。再次“官本位”思潮与“拜金主义”严重侵蚀了教师的灵魂,在一所学校最受敬佩的岗位不是骨干教师、不是名师,而是校长、主任,是二级机构成员,一个几十个人的学校脱离一线教学的班子成员多达十几人,利益分配的不均、教师劳动量的失衡,怎能不使一线教师丧失教育热情?想起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对采访的记者说: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东西最多,他学到了良好的习惯,学到了要勤勉,要负责云云。多么令人深思、又多么令人感慨的一段言论!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以为德育教育的缺失,导致了中国现阶段教育无奈的现状,笔者呼吁教育主管部门正视中国国民素质的现状,不回避教育与现实的矛盾,以儒家的修身理念为德育教育的核心,大力倡导君子仁人之风,大力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思想修养,大力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还能培养出像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鲁迅、叶圣陶这样的世界级大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meigui/408878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