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国历史名人家教故事(2)

名人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4.给“芽”见“阳光”的机会——蔡志忠的“父教”故事

  有一天,父亲一时心血来潮,把正玩耍的蔡志忠与侄儿永宽、永台叫到身边,亲切地问他们:“你们长大后要做什么呢?”永宽不加思索地昂头说:“我长大以后要当大总统!”永台叉着腰,也不甘示弱:“我想做警察,因为警察最神气!”轮到志忠,答得也干脆:“我啊,我最想画招牌。”

  父亲听后,并没有因为志忠志向渺小而不悦,更没有责备他胸无大志。而当时蔡志忠之所以有“画招牌”的喜欢,是因为他有一天偶而路过“绘制电影海报”的师傅家,看到师傅用坐标放大的方法描绘电影人物,觉得又神气又好玩。这恐怕是蔡志忠有关“画画”思想的最初萌芽吧!

  在四、五岁时,蔡志忠真的画出了“第一幅漫画”。那天父亲不在,蔡志忠溜进书房,看到桌上的瓶瓶罐罐,一时“画”心大起。他拿起毛笔蘸满红墨汁,以通往书房的门槛墙作“画布”。片刻之间,由小圈圈构成的小人儿已跃然墙上。看着自己抢眼的“第一幅”作品,蔡志忠挺乐的。但父亲回来后火冒三丈,追着儿子就要大打出手,但调皮的蔡志忠一溜烟地跑开了。

  也许受了这“涂鸦”事件的影响,过了不久,父亲居然给蔡志忠买了一块小黑板,或许当时父亲只是模糊感到儿子该有动笔的地方了。那虽然只是一方磨平的石板,画笔也只是一截白色的石头,可就是从这一时刻起,一个多彩世界的帷幕拉开了。透过那支不起眼的笔,脑中构思的图案线条,便成了“画”。从此小黑板成了蔡志忠抒发情感的“田野”,成了促使他走上漫画之路的原动力。

  父亲送小黑板之举,真可谓意义深远。也许他仅是一种潜意识,只是以宽容而客观的态度对待儿子不太“规矩”的行为。但这样做,正是给了嫩“芽”出土见“阳光”的机会,而没有将它扼杀于“萌芽”状态。

  5.行不言之教——诸葛亮的父教故事

  在《诫外生书》中,诸葛亮把立志看作成才三要素(德、学、才)的基础和关键,他主张立志必须高远,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达到最终的成功。他写道:“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如果志向不高远、坚定,则会出现相反的后果:“若志一消费品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不仅这么“诫子”、“诫外生”,而且身体力行,为儿孙做榜样。他对自己严格要求,虽贵为丞相,也绝不搞特殊,坚持“行不言之教”。他一生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他在给后主(刘禅)的表上写着:“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高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诸葛亮这种廉洁的作风,对子孙是无形的教育,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同时,他十分注意采取措施让子弟不搞特殊化。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将独生子乔过继给诸葛亮。乔在蜀国官至驸马都尉,本当安居成都,但诸葛亮外出打仗,诸子弟都随军押运粮草,诸葛亮认为乔也应该与他们同甘共苦,于是便命乔与诸弟子一起押运粮草于山谷。这种做法对乔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不搞特殊化,让子弟在一种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成长,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对于培养他们不依赖他人、独立生存的顽强意志更有好处。

  6.学识、学问、做人——朱光潜的“父教”故事

  如果家庭文化氛围的构建仅仅局限于知识文化氛围的设计,那是很不够的,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至少是很不健全的。因为:家庭的文化氛围的设置是与家庭教育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家庭教育目标的重大主题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学识、学问、做人”应是家庭文化氛围的三大模块,而这三大模块最终可以归结为做人这一主旋律。无论你有多大的学问,无论你多么会研究,会发明创造,都是为了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适应社会,为社会所接纳,又能够为社会有用的人。

  朱光潜从小就接受了父亲关于“做真正的人”的熏陶。那还是年幼的时候,父亲教给朱光潜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光潜很喜欢朱熹的这首诗歌,把它当作做人、做学问的座右铭,时时加以吟咏,以此激励自己。“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光潜先生在治学方面不断求新,在做人方面也两袖清风,正直公正。他小时候就认为,要保证学问上的常新,要保证修养上的进步,就必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别人请教。

  朱光潜先生喜欢常新——源头的活水,他总有做不完的工作。他对自己平时的作息时间十分严格,每天早晨出去慢跑或散步,时间算得很准确。朱光潜平日也用各种办法避免不必要的应酬,因为他认为这种应酬,对人对己都是一种无谓的浪费。小时候,他可以在父亲的书房里看书写字,但常常有人走动,于是,他更愿意一个人躲在草垛看书,直到夜色降临。这种习惯到了成年时,就成了他的“隐居”工作方式,他常常到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工作、学习。因为他知道吸收新知识比什么都重要。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在营造家庭文化氛围时,做父亲的别忘了把我们祖祖辈辈积聚了长时间的做人做事的正确道理教育给孩子,把现代社会的做人做事的正确道理教给孩子。

【中国历史名人家教故事2015】相关文章:

1.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精选2015

2.2015中国历史名人故事汇编

3.中国历史名人李白的故事

4.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5.中国历史名人故事:苏武

6.三国历史名人故事解读2015

7.历史名人故事

8.历史名人女娲的故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mingrengushi/322210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