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清明节的作文(4)

清明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10

  望望可爱的家,望望周围的树,望望自己,望望亲人,我不禁从内心升起一股感激之情――这都是我们的祖先及父辈为我们创下的基业。他们为了养育我们,而历尽生活的磨难;他们为了让我们有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不辞辛苦的工作……为了纪念祖先,每年公历的4月4至6日定为清明节。让我们在风和日丽、柳绿桃红的日子里,去看看他们,为他们添上一把新土吧!

  太阳当头照,我们都会拿着剪刀、铲子、纸钱、祭品上山去。因为人们一般都把祖先埋在山上,认为这样会使祖先早日升天为神仙。所以山路格外难走,一路上,都是陡坡。摇摇晃晃很危险,不要说拿着东西了,即使单身走也不禁心里打个寒战,可爷爷说这是在考验我们的心诚不诚,我们一定要过去。

  山上,绿树参天,鸟语花香,环境十分优美。我们的祖先就安息在这里。大人们拿着剪刀修除墓旁的杂草,添土培坟,摆放祭品。小孩子们则到处寻找映山红,插在祖坟上,这样会保佑我们这一年像花一样红。一切东西都准备好了,由长辈烧指钱,让祖先保佑我们一生平安。纸钞灰像蝴蝶那样飞起来。“噢”灰是白的,全家人都笑了。那就说,祖先来过了,会保佑我们的,否则灰怎么会是白的?

  我们带着轻松和慰意又奔向另一个祖先安息的地方……

  回来后,大人们把刚祭过的清明果分给我们吃。坐在树下给孩子们讲一些祖先的故事,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多么伟大,我们的祖先让我们自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旧时清明节的写照。

  随着时代发展,青少年朋友和家人完成祭祖活动后,并不回家,而是一家人一起去青山绿水、莺飞草长的地方去游玩,感受春天勃勃的生机。那带着花香的透明空气是那样醉人!这真是一年中难得游春的好日子。至此,祭祖又有了新的含意。

  我从《我们的节日》中看到了过年家乡热火朝天的社戏;元宵节时映红了半个天空的花灯;清明节人山人海的扫墓队伍;端午节挂的香袋……但这些知识远远满足不了我们。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去查查更多节日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增长知识,也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11

  窗外,阳光明媚;房间里,依稀可以听见笔落在粗糙的纸上发出的“沙沙声”。蓦地,那声音停住了,只见书桌前的身影拿出了手表,想看看现在是几时几分,却无意间瞥到了时间下方的日期——3月31日,心里蓦地一惊,原来春社已过,清明又将至……

  “好茶,好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远方悠悠飘来。于是,我陷入了回忆之中——老人,枣叶,茶。

  黑色的枣树,扭曲着身子。咋暖还寒的早春,颤颤的枣叶芽儿遮不住黑漆的树干。

  树下,一个老人,如枣叶芽儿颤颤然。

  失血的手如两截瘦柴棒,在参差的枣树刺里游弋,摘那一枚枚枣叶芽儿……

  老人说:“那能当茶喝。”

  是的,那能当茶喝。要不,您——60多岁的老人了,怎会在年年春天,去摘枣叶芽儿,

  干后,煮了,用老树皮般粗糙的手端起,幸福地品咂:好茶!

  颤颤的您去摘颤颤的枣叶芽儿。您摘您家院外的,也摘我爷爷家院外的。您只摘您家、爷爷家院外的枣叶芽儿。您住的,是一个宽房大院。

  院里,有鸡、有猪、有小孩的哭声,有大人的呵斥,有现代音响的高亢曼歌……绝对活生生的房院。

  您说,您曾经是一个很好的农把式。我信

  就现在,您把鸡喂得很好,猪喂得很肥,把小孙子带的很乖,把大院子打扫得很干净……

  难得有空,忙里偷闲急抿一口枣叶芽儿:好茶!

  一次,我给爷爷说枣叶芽儿是好茶,他沉重的摇摇头。于是我拿了一包爷爷的茶给您,您板起了本来就难看的面孔,把我带到了爷爷跟前。爷爷轻轻摸了摸我的头,把茶叶硬往你手里推,您不要,爷爷生气了,您才收下……您出了门之后,爷爷长长的叹息,像老镰刀在我心里割过……

  我看你,你喝那些茶时,小口小口地抿着,你的面部呈现出绝对没有过的幸福……之后,您仍摘着枣叶芽儿。

  于是,我信了,那是好茶。

  于是,我也帮你摘“茶”。

  渐渐,您老得厉害了。

  渐渐,您的咳嗽悠长起来了。

  渐渐,院子里少了你颤颤的身影……

  终于,一天,您安静下来,躺进了红油漆棺材里。

  于是,唢呐声哀婉起来了。

  于是,哭泣声响亮起来了。

  于是,纸钞纷纷扬扬起来了,像秋天飘落的枣叶儿,一层又一层。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12

  回老家上祖坟,一进村门,就看见爷爷在拐弯处迎着。

  座落在那小山下的一个小房子,我爸爸就出生在这里。背后的小山叫羞山,他小时侯一放学就上山找笋子和各种果子,要么吃,要么卖,卖来的钱就买书。走在山上崎岖的红土小路上,一阵阵清新的风拂面而来。

  爸爸成年后远离本土,到大城市奔跑,现在,对他曾经有养育之恩的父母,怎能不怀有一种感激之情?

  可是-----

  我生在异地,自然对这陌生的故乡没有太多情感,虽在电话中知道他们很爱我,但说实在的,我对他们的情感毕竟不怎么浓。

  爸爸妈妈与爷爷在客厅谈话,我便去厨房看奶奶。那里的灶台十分奇怪,上面是一口大锅,下面有一个大洞,似一个房子。洞里的火正旺,只见奶奶用铲子在锅中炒。我走近一看,锅中的肉丝炒出油,“噼里吧啦”“噼里吧啦”地响。奶奶将切成丁的竹笋从热水中捞出,一同放进锅中。她一边用手熟练地将白白的面条放进煮沸的泉水中,等熟又用筷子捞起,就着些许面汤一同放入盘中,用炒好的肉丝、笋丁连卤做浇头,上面再撒些青葱,原本淡色无味的面,一下子被富有生机。

  奶奶笑着,眼角皱纹如刀痕一般明显。她端来刚刚煮好的面条,还有热气。

  我问爸爸:“这面叫什么?”他边吃边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羞山面!”我连忙品尝,面条十分顺滑,口味与阳春面差不多,样子也差不多,可以说是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我又对爸爸说“这里面没有什么让人拍案叫绝之处啊!”爸爸看着我说:“外面的面鲜是因为放很多味精,这可是一点味精都没放!”这样细相,还真是味道不错,于是我一口气吃完连汤都没剩下,盘子像被我洗过似的。

  这碗面很真实,就像爷爷奶奶对我的爱一般。想到这儿,又牵起我对正踩着的这块地的情感。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忘本啊!这片土地,湖南,顿时变得那么熟悉。

  林清玄一口饮习西江水,我现在一碗食透思乡愁啊!

  后来,妈妈也学会做羞山面,味道也差不多。朋友王博申吃完后,称赞不绝于口,可我不知怎的,就觉得奶奶的那一碗令人回味无穷。

  又到一个清明,我想起《诗经唐风》中的《蟋蟀》所云“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是的,“今我不回,日月其除”----

  好想再喝一口奶奶的羞山面汤,闻一下也行。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qingmingjie/449140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