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七夕节作文700字(3)

七夕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七夕节作文700字 篇7

  七夕节是富有浓郁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国式情人节,在笔者家乡福建东山岛,则弥漫着独具情趣的保健遗风。

  节日前夕,几乎家家户户都购买中药使君子和水果石榴。节日晚餐就用买来的使君子煮海岛特产的螃蟹、海螺、小鱿鱼,或鸡蛋、瘦肉、猪小肠。吃罢晚饭,长辈会让小辈拿着石榴放在门扇与门槛之间压破,全家人分食。使君子和石榴都具有一定驱虫功能,因而备受欢迎。

  记得童年时,祖母见笔者望药生畏,为了给笔者驱虫,她别出心裁用去壳的“使君子”放热锅炒熟,然后研末拌入鸡蛋蒸熟吃,那口感至今让笔者难以忘怀。

  东山岛人许多民俗活动都要用上石榴花枝这种当地人心目中的吉祥物,大多数家庭喜欢在庭院种植石榴,既美观又实用。“石榴”可供入药,树皮、根皮、果肉、果皮对伤寒、痢疾、绿脓、结核杆菌和皮肤真菌有一定治疗作用,特别是石榴根皮碱有很好的驱虫作用。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海岛人生活与石榴密不可分。

  说来有趣,东山岛人每年七夕节晚餐,习惯用糯米煮食红糖干饭,据说能对诱虫吃药起辅助作用。相传此俗为海峡两岸尊奉的北宋名医吴夲所提倡,宋景佑元年,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闽南名医吴夲(音滔)目睹家乡大人小孩面黄肌瘦,大都患有虫病,就先从驱虫入手,倡导乡人在七夕节购食使君子、石榴、槟榔,民众遵嘱去做,竟然起到意想不到的驱虫效果。治好虫疾,形成节俗,由此东山岛人也尊称吴夲为“先生公”,于明代天顺二年(1458)建真君宫(俗称“先生公庙”)奉祀。

  东山岛四面环海,是个重点渔区。七夕这天,渔家人总忘不了准备两样东西,一是前面所说的石榴,二是自家捕捞的小鱿鱼。小鱿鱼蒸熟后连同石榴放在盘碟,摆到床前,敬奉“床公床婆”。床,是哺育人们成长的摇篮。当地人用石榴敬奉“床公床婆”寓意多子多孙。

  传统的七夕节俗是最具亲和力、人情味的大众文化。在热衷过新节、洋节的当今,有些传统节日被漠视,少了几分气氛,几分情味。然而,在东山岛七夕节不但古风未泯,而且过的有益有趣。

七夕节作文700字 篇8

  1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3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有关七夕节作文700字集合八篇】相关文章:

1.有关七夕节作文800字集合八篇

2.实用的七夕节作文300字集合八篇

3.精选七夕节作文500字集合八篇

4.有关七夕节作文100字八篇

5.有关七夕节作文500字集合10篇

6.有关七夕节作文800字集合七篇

7.有关七夕节作文800字集合6篇

8.有关七夕节作文100字集合七篇

9.有关七夕节作文700字集合8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qixijie/209168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