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病句复习教学反思(2)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病句复习教学反思5

  这周模拟试卷测验后,发现学生存在基础不扎实,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规范,卷面不清晰等问题,尤其是中考必考病句题,全班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做对,并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蒙对的。因此本堂课在对试卷作简要分析后,着重就病句题为例再看中考病句辨析,以提高学生对病句题的解题能力。现在就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以下反思:

一、细化考点的知识,优化方法的归纳

  辨析病句的方法很多,在梳理知识方法时尽可能细化。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寻找、揣摩、归纳、运用有效的方法。

  在课堂上,我再次引导学生了解了语病辨析方法,概括了中考常考六大语病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前后矛盾、句式杂糅、介词误用),也明晰了解题思路,先找主干(主谓宾)——再析枝叶(定状补),更是总结了语病辨析诀窍,看到介词不放过、看到动词不放过、看到否定词不放过、看到两面词不放过、看到关联词不放过、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看到数量范围程度词不放过。

  通过梳理知识,明确方法,使得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做到有例可循,有“法”可依。

二、加强实际操作的有效性

  以“解决问题,寻找规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堂课我把“解决问题,寻找规律”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同时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当学生明确病句的表现及特点后,我便设置练习,把老师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寻找、归纳辨析病句的方法规律,这些方法的形成由学生来判断归纳,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解题方法。

  近年来,在中考命题中,命题者往往故意回避练习中常见的典型病例,或者利用典型病例,编制一些特例,设置一些陷阱来迷惑考生。这样,对学生的要求就更高了。这就要求学生在运用方法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修正完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病句复习教学反思6

  我执教的是小学五年级复习课《修改病句》。下面进行反思。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修改病句的基础,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自主搜集各种类型的病句,自己做出答案。之后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比赛学习,这样学生不仅主动学到知识,而且互相之间的交流又使资源共享。

  课前复习环节,我设计“我出题考你”。这个环节有学生自己出题,放在题库中,采取小组竞赛,个人与个人之间竞赛,等形式。学生找出许多新颖的、典型的、有难度的题考其他组的学生。我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指导,学生对此兴致勃勃,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接下来是回顾学法,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回顾修改病句的基本知识。学生总结出:诊断病句的方法:

  1、找出主干;

  2、理清枝叶

  3、体味语言

  4、弄清关系。

  修改原则:改动要小,原意要保。

  病句类型:

  1、重复啰嗦

  2、成分残缺

  3、不合逻辑

  4、语序不当

  5、搭配不当

  6、结构混乱

  7、表意不明

  修改方法:增、删、调、换。

  修改符号等。之后学生按照这些方法修改各种类型的病句。

  总结这节课,我发现成功之处在于:

  1、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喜欢竞赛这种形式,对所学内容更加关注。

  2、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每个小组成员都为小组争光,用心去答每一道题。一个人答不对,亲友团帮忙。

  3、在快乐中学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题库中的题有的偏难,有的学生掌握不了。

  今后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自己。

  病句复习教学反思7

  这堂课上,我按照先找规律,说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独立完成的过程来设计,把重点放在方法的运用上。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修改练习,来提高他们修改病句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了很多问题。句子一句句地领着做,掌握得不错,可是让学生自己去改的时候,学生就显得底气不足,假如我的课堂还算思路清晰的话,那么像这样没有给学生带来真正的能力的形成,也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课。

  让我想想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在批阅学生的作业的时候,我发现好多学生找不到句子错误的地方,出现了乱改的现象。找不到病因,再好的药也起不到作用。针对这个现象,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句子读得少,只重视修改的过程,缺乏读的过程,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缺乏大脑的静心思考,这说明我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还是不到位的,没有让他们养成反复读题,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另外,也说明了学生头脑中的'语言积累比较浅薄,如果有了大量的语言积累,我相信学生一定能轻松找到语病。

  另外发现,学生在改的过程中出现改得不彻底的问题,有的句子需要加上标点,有的则需要去掉标点,这种改后要校对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没有上升到重要的地位。

  从教师自身来说,我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起点有点高了。学生在课堂上明显表现出了不自信的现象,这不应该是课堂上的情绪表现,老师有必要保护学生的健康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才能保证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顺利掌握。

  上完这节课的时候,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样的复习课或许不该占用校内的有效时间,而应该把功夫放在平时的词句训练上,放在大量阅读资料的学习上,有了这些训练,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在后盾,病句的语病在学生的眼里是不是就能够显而易见了?

  有些困惑了.......期待帮助中。

  病句复习教学反思8

  我上了一节公开课(复习课)《有话好好说——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现将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按学校要求设计了导学案,并且结合病句难度大、要反复练习的特点,设计了“微题库”。这种创新设计,不仅为以后的教学作了准备,也为“吃不饱”的学生准备了“加餐”。

  2.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本节课中,小组活动比较多。这种“多”,不在于活动表面的热闹,而在于让“小组”真正发挥作用。比如:小组在组长带领下,一对一、多对一地讲评、纠错;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组长主讲,组员补充。这种形式比老师一对几十讲解的效果更细致、更落实,还能调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学习、竞争的积极性。

  3.教学过程的设计能贴合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特点。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一个令老师、学生都头疼的问题,教起来难,学起来也难。所以,我先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自己复习病句的种类及特点等知识,并将各类病句的a例句作详细分析,用符号标注,有什么疑难问题上课时提出来。

  课堂答疑,解决学生预习时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回顾学过的知识,为下面正式的复习作准备。

  复习环节,首先归纳辨析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步骤,各用一个字概括。然后进行实战演练。演练中,我由易而难地安排题目,修改题和选择题题型兼顾。完成后,老师公布答案,小组内讲评、分析,小组长要结合组员的错误给出建议,让组员尽量避免再犯类似错误。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体师生共同解决。然后,小组长把小组内错得比较集中的题拿上台展示,讲分析提建议,组员谈收获体会。

  为强化能力,我又安排学生第二轮演练,过程相似。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事物、学习知识的心理特点,而反复进行的“练习——纠错——总结——练习”的模式,又在学生的大脑里反复敲击,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事实上,通过本次复习练习,学生的确对病句相关知识掌握更牢固,做题正确率更高,自信心也大大增强。

  4.课堂小结。

  小结分学生小结和组长小结、老师小结。学生根据自己做题情况总结得失,掌握方法;组长根据组内讲评情况给组员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同学提高答题能力。这个环节能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起到引导提高的作用。

  5.本节课的不足是:

  ①预习答疑环节耗时过多,占用了小组小结的时间。可改为小组内讨论解答,小组内不能解答的,老师讲解。

  ②对学生估计过高,练习题量稍多,练完后没有讲解时间。

  ③小组活动还需引导,组长能力还要提高。

  ④教学设计总体不错,但还不够精致,需进一步优化。

  教研组长点评(安余琦):

  毛彦薇老师这堂晋职教师课堂展示课,确乎让听课者感受到了一位成熟而优秀的语文教师的风采:教学设计精心打造,教学过程明晰婉转,教学姿态大方得体,教学语言亲切而富于启发。

  毛老师选择“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这一教学内容,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找了块难啃的骨头,诚哉斯言!组内评课时有初三老师也说:“不要说初一学生,即使是初三的学生这也是个难点呀!”而毛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她能化繁就简,引导学生深入浅出,让多数学生对病句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与判断。

  本次课堂展示,学校明确要求使用导学案,体现小组活动。毛老师这堂课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不仅有学习有借鉴,更有创新,而这才是更令人推崇的。我本人特别偏好那些灵动的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不仅老师讲更有学生讲,有学生充分的学习活动,这样的课堂才像有春风吹来,有花朵与绿叶的拂动,而毛老师的课让我置身课堂,有了这种感觉。

  而问题依然是,预设的教学内容过多,真正圆满达成的有限。所以,当我们已然做了太多加法的时候,不妨做些减法。我也想以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shui/343707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