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学语文《精卫填海》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小学语文《精卫填海》说课稿2

  第一课时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 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2 你们想知道精卫是怎样填海的吗?

  3 板书课题:精卫填海(读题,认读“精”“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 听读。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故事内容。

  自主互动、认读生字。

  1 出示本课生字词

  你认识哪些词语,找出来读一读。(学生自读词语)

  谁喜欢当小老师带读,请你来教教大家吧!(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2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不认识的字,然后交流识字方法。

  3 生字全认识了吗?请小组长把生字卡片分给小组的同学,请你们来教教同学或考考别人。

  4 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比一比谁是班里的识字大王。

  5 组词游戏并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1 师带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听读不认识的字)

  2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并进行评议)

  3 开火车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

  开火车读。

  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九个字?

  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记字的方法。

  2师重点指导“与”、“仍”、“夜”的书写。

  3 观察其他几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与同桌交流。

  4 生练习书写生字。

  感情朗读、感知感悟。

  1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找出来再读一读。

  2 指名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3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课外延伸、拓展想象。

  1 学了这个神话故事,你将如何评价精卫呢?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2 小结。

  小学语文《精卫填海》说课稿3

  近期学校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活动,李萌老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执教了《精卫填海》一课。前几天我们刚刚聆听了卢臻老师的教学评一体化专题培训。所以在听这一节课时候,我有意识地从教、学、评这三个方面加以关注。所以也从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观课心得。

一、教

  “教”,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的教,教学目标、课堂活动的安排,教师的引导。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李萌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参考了课程标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情,目标达成度也是比较高的。

  其次,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李萌老师很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时时刻刻地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学,自己发现,自己体验。比如,通过回顾之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借助课下注释、插图理解文本的意思。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有效给予引导。

  还有,李萌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用多种朗读方式,在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并且,每读完一个学生,李萌老师都会指名对其评价。

  整个课堂活动安排也是循序渐进,从读通顺到读出节奏、到理解文本的意思,到最后故事内容的升华,层层递进。

二、学

  “学”指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总的来说,整节课可以看出孩子们在用心地学习,尤其是从个人思考到小组谈论这个环节,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学生理解得还是比较透彻的。通过李萌老师的层层点拨引导,能看出学生的学习是有进步的。

  三、评

  我们常说,教学评一致,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跟最后的测评要保持一致。李萌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最后有让学生试讲一讲这个故事,那么,在整节课中,他从朗读的指导,意思的理解等都是在为最后故事的讲解做铺垫,所以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总的来说,李萌老师执教的《精卫填海》一课时非常成功的,尤其是经过教研室董老师的指点和整个教研组再次研读之后所执教的那一次,聆听李萌老师的这一节课,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学得了很多。

【小学语文《精卫填海》说课稿(精选3篇)】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咏柳》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2.《鸟的天堂》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4篇)

3.《花钟》小学语文的说课稿(精选3篇)

4.小学语文《落花生》说课稿(精选3篇)

5.《升国旗》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4篇)

6.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精选3篇)

7.小学语文识字的说课稿(精选3篇)

8.小学语文《数字歌》说课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shui/34370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