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5

  活动目标:

  1、借助图片并提取已有经验,理解诗歌内容,重点理解“抱”、“摇”的用法及含义。

  2、能有表情的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3、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观念。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我家小池塘》。

  2、幼儿有对“池塘”这个词的经验积累和对倒影的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是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难点是幼儿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老师问问你们每天你们都住在哪里呀?(家里)你们的家漂亮吗?(漂亮)

  (2)师:你家门前都有什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3)师:谁愿意起来说一说你家门前都有什么?(幼儿回答)

  (4)师:你想知道我家门前有什么吗?

二、结合图片理解诗歌内容。

  1、白天的池塘。

  (1)师:你们看,我家门前都有什么?(小池塘)漂亮吗?(漂亮)

  (2)师:这么漂亮的小池塘水蓝蓝的,那么你们看,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引出“金太阳”)

  (3)师:“我家门前小池塘,白天抱着金太阳”,小池塘为什么抱着金太阳(幼儿回答)

  (4)教师小结:因为小池塘里有太阳的倒影,小池塘妈妈就像抱着自己的太阳宝宝,而太阳宝宝也喜欢被小池塘妈妈抱着。是怎样抱的,用动作表示。

  (5)师:里面都有什么?(彩云、小鸟、太阳)

  (6)师:咦?小鸟、彩云、太阳怎么会在水里呢?(说出那是天上的小鸟、彩云、太阳的影子)

  (7)师:都是他们的影子,小池塘这么漂亮“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像”。(重点引导幼儿理解“照像”)它们看到自己的影子就像在给自己照相了,所以它们每天都愿意出来。

  过渡:白天的小池塘真漂亮啊!

  2、晚上的池塘。

  (1)师:这是什么时候了?(晚上)太阳哪儿去了?(引出诗句“晚上太阳去睡觉”)

  (2)师:太阳去睡觉了,谁又出来了?(月亮)哦,这么美的银月亮出来了!(引出诗句“池塘摇着银月亮”)池塘为什么会摇着银月亮(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因为鱼在游,水就在动了,就好像摇着银月亮。

  (4)师:我们看一看现在池塘里有什么?(月亮、星星、小鱼)你们猜猜小鱼会和星星干什么呢?(捉迷藏)在晚上其他动物、花草,都休息的时候它们会怎样捉迷藏啊?(丰富词汇:悄悄)引出诗句:小鱼和星星悄悄捉迷藏。

  过渡:晚上的小池塘也很漂亮。

  3、白天晚上的池塘。

  (1)师:“我家小池塘,白天晚上都漂亮。”

  (2)师:这是谁?(柳树)柳树看到小池塘白天、晚上都很漂亮,它会怎样?(高兴)高兴的时候柳树会怎样笑?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让幼儿回答并引出诗句)

  过渡:难怪柳树整天乐,沙沙沙沙笑声响。

  4、师:这么美的小池塘你们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老师把图片上的事情编了首好听的诗歌,名字是《我家小池塘》,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教师完整的朗诵诗歌。

  1、教师提问:1、诗歌的名字是什么?

  2、你喜欢这首诗歌中的哪些句子?

  2、师幼一起朗诵诗歌。

  (1)师:白天时候的小池塘很热闹,所以在我们念白天的时候声音应该怎么样?晚上时候的小池塘静悄悄的,所以我们应该用轻的声音来念晚上的小池塘。

  (2)师幼有感情的朗诵(加上动作)。

  3、创编诗歌。

  师:小池塘妈妈现在抱着太阳、小鸟(指着图片),有的小动物啊(或有的东西啊)也想给小池塘妈妈抱一抱的,谁愿意来说一说?

四、活动结束:

  1、师:小池塘这么美丽,你们小朋友应该怎样来保护它呢?(环保方面)教师小结:你们都是讲卫生、有爱心的好孩子,有了你们的关心和爱护小池塘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的,老师希望小朋友都来做环保小卫士,那样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2、师:这首诗歌这么美,下课后老师把材料都放在美工区,我们一起去美工区把漂亮的小池塘画出来,好吗?

  附:诗歌

  诗歌:我家小池塘

  我家门前小池塘,

  白天抱着金太阳,

  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相。

  晚上太阳去睡觉,

  池塘摇着银月亮,

  小鱼和星星悄悄捉谜藏。

  我家门前小池塘,

  白天晚上都漂亮,

  难怪柳树整天乐,

  沙沙沙沙笑声响。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首先,我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认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是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础,对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与气候的基本要素具有重要意义。教材以生活中的天气现象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天气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地理现象、探究地理本质的能力。因此,本课对以后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结合本章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具体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知道大气污染指数是评价大气环境质量优劣的标准,并能用实例说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污染大气,被污染的大气反过来又会危害人类。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措施,让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①天气的特点,用天气预报图预报天气;②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①识别各种天气符号;②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科学合理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引导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在学法上,我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有读图分析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科学探究学习为主线,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一开始就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课前我从《三国演义》中两个著名的故事“趁浓雾草船借箭”和“借东风火烧连营”以及二战中苏联红军利用冬季的有利条件打败德国法西斯的战争实例入手,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出本节课——《多变的天气》。

  (二)、新课探究

  1、本课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天气及其影响”。

  我围绕四个问题展开教学:①什么是天气,如何描述天气?②天气的特征是什么?③气候的特征是什么?④天气与人类有怎样的关系?提出四个小问题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第一步,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天气。

  第二步,着重说明怎样描述天气。采用多媒体,举例介绍几种天气的状况,如晴、多云、下雪、阴、雾、闪电、雨后天晴等,通过短暂的天气情境再现,可激发学生产生无限的暇想,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人们是怎样用语言来描述天气的语言。

  第三步,通过练习区别天气与气候的不同。首先,出示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天气和气候的特征判断是天气还是气候。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通过课堂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中的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第四步,举例说明天气与人息息相关。首先,提问“天气究竟对人类社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活动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然后,展示“天气与交通、天气与农业、天气与军事等信息资料”。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2、本课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明天的天气怎样”。

  正是因为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了解天气预报就成了本课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即“明天的天气怎样?”我采用以下顺序进行课堂教学。

  第一步,学生讨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了解“明天的天气怎样”有哪些主要途径?天气预报有什么作用学生会说出许多的答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产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通过讨论会使学生认识到,收听天气预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步,看懂天气预报。首先,我提出问题:你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吗?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天气预报时,最先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张什么图?其次,引导学生识别卫星云图,主要是让学生识别卫星云图中的不同颜色说表示的含义,即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再次,引导学生识别风向标和识别天气符号,通过多媒体出示常见主要天气符号图,引导学生通过分类记忆、形象记忆来熟悉天气符号。图文合一。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于理解和记忆。

  第三步,通过游戏巩固。让学生做个小游戏,学做小小主持人—模拟播报天气预报,为学生更好的掌握天气预报做准备。

  3、本课的第三个重要内容是“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第一步,为什么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空气质量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在教学中,我首先提出问题,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并归纳出“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第二步,学生讨论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让同学们讨论二个问题:能不能改变焚烧秸秆这种传统的肥田方法呢?怎样解决汽车尾气污染这个问题呢?

  第三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空气环境、从我做起,并树立环保意识。以达到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

  (三)、课后探究

  课后让学生“收听天气预报”,并记录下自己所听天气预报获得的信息,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天气的意识,并养成收听天气预报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就是本课的小结了,让学生结合板书自己总结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讲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shumu/412698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