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初中说明文答题技巧(2)

说明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词句理解题型

  【 题型分类 】

  1、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2、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3、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 方法技巧 】

  1、对重要词语、句子的在理解都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2、 从文段中找出指代的内容,方法一般是从该代词的前面看这个代词所指的内容。

  3、常见代词:“这样、这、这种、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的指代义,多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五、说明方法运用题型

  【 题型分类 】

  1、判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2、画线句子运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选择一种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4、引用传说、故事、诗句、名联、谜语等的作用

  【 方法技巧 】

  1、明确常用的10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引用、摹状貌、列图表等。

  (1)举例子:具体形象的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多直接说明前面的一句话)

  (2)列数字:科学准确的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3)分类别: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的…特征;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4)作比较:清楚明白的说明了…的…特征(地位、影响等)

  (5)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6)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7)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8)引用: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兴趣。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考查的一般模式是:“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清楚明白的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特点(特征)。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对说明方法的考查是2个甚至是3个。

  2、在回答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时,要结合句子本身和文中的语境作答。

  3、在具体回答运用说明方法作用时,不要笼统的答,必须结合原文,具体指出说明了什么东西的什么样的特征。

  如:引用的传说、诗句、谜语等,除了联系上下文,前后语境,指明它说明了什么之外,还应注意它是否在说明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或是增强了生动性和可读性。

  (如《漫话对联》)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

  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②引出下文对联知识的介绍。(或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六、语言品析题型

  【题型分类】

  1、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2、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3、加点词能否换成另外一个,为什么? 某两个或多个加点词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答题技巧】:

  1、先解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2、(1)表态(删还是不删)。(2)解词。(3)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4)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显得太绝对),不符合实际。(5)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不(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例1:(《中国石拱桥》“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表示差不多,说明桥面与河面平行的程度,去掉意思变为桥面与河面完全平行了,与实际不符,也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例2:( “走进森林” “第7段划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

  例3: (“农药是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之一起限制作用,用在这里表示除了农药外还有其它的污染源,去掉后成了农药是主要来源,显得太绝对。这与事实不符合,也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备注:所考查到的一些副词,如“几乎、也许、大约”和数词“一倍、左右、大多数”等往往起限制作用,有的起强调作用,去掉后意思虽然没变化,但语气上有变化。

  3. (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

  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颠倒后与前文逻辑顺序不相符和。

  4.可找表程度的修饰词、代词(“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数字等。

七、材料链接题型

  【题型分类】1、链接一则材料 2、链接几则材料

  【题型示例】例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指导》 P72)

  【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

  【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

  ——例一:赞同市民甲的想法。“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成为生态杀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的威胁。若适当引进其天敌,它们生长的环境阻力会变大,繁殖速度会变慢。这样就不会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了。

  ——例二:赞同市民乙的想法。这种方法简便经济,可操作性强,可有效防御外来植物的入侵。而且市民对本土植物有一种亲切感,多培植本土植物可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 ——例三:赞同市民丙的想法。早防早控,能防患于未然,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因为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大量繁 衍便很难控制了,消除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方法技巧】第一步,读清题。把握题干中关键词或短语,理解题意。

  第二步,析材料。明确材料和文章的关系,把握材料的个性共性。抓筛选点提炼点。 第三步,看原文。把握文章内容主旨。

  第四步,精表述。结合原文和材料的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明了。八、开放拓展题型

  【 题型分类 】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5.谈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

  6. 有创见地补写文章结尾;

  7.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8.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建议等

【初中说明文答题技巧】相关文章:

1.说明文答题技巧与方法

2.中考说明文的答题技巧

3.说明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4.初中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分析

5.说明文题目类型及答题技巧

6.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7.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8.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shuomingwen/269435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