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2)

熟悉的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2、基于对教材的这种认识,本课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3、品味本文精妙的文笔,学习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散文的特点,品味文章极具特色的语言。

  2、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本文的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追求幸福人生的情感。

  3、初二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而且我们江南的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可能存在陌生感,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

  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2、品味本文精妙的文笔,学习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

  教学难点:

  1、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环境描写的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二、说教法

  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1、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2、教学设计思路:本篇课文用两课时完成。按照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文章围绕云南的歌会写了哪几个场合的歌唱情景,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云南歌会的特点。还要把握不同场合的歌唱又怎样的特色。在写作方法上,不同的内容是怎样表现的。画出文章中自己所欣赏的语段,通过反复研读,及比较阅读体会文章写法和语言上的特色。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课外收集有关民歌的资料,在拓展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彩云之南是我国的哪个省吗?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而且几乎每个民族都能歌善舞,甚至有人说他们“会说话的都会唱歌,会走路的都会跳舞。每逢集会或节目,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岁月在变,不变的是他们的民族气息。今天我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美妙抒情的笔触,去领略云南民歌的风采。

  (二)走近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整体感知。

  听朗读,边听边想:云南的歌会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四)自主合作探究。

  1、自主探究: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面?其内容分别是什么?(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自主探究后明确: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这是即兴的自由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2、合作探究:文中所描绘的三个唱歌场合在手法上有何不同?

  合作探究后明确:(合作中教师巡视、指导。)

  在手法上,三个部分一写唱歌人,一写唱歌的环境,一写唱歌的场面。

  “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对歌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部分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村寨传歌”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3、自主探究: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想一想,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自主探究后明确:云南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等。

  ①云南民歌内容:其十分丰富。无论是重大事件、男女爱情、生产斗争、婚丧礼俗、丰收节庆,还是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礼仪知识,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云南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

  ②云南民歌艺术形式:它融民间诗歌、民族戏曲、曲艺音乐、说唱音乐为一体。③云南民歌艺术地位:它是云南民族音乐的核心和基础,而且是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她不仅是民族歌舞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乐曲发展的胚胎,它不仅孕育了少数民族戏曲、曲艺音乐的形成,同时也为戏曲说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4、教师范读第四段,然后学生读,注意读出韵味,读后学生点评。(指导学生热情洋溢地读出对自然、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

  合作探究:

  (1)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家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合作探究后明确:“赶马女孩的歌唱”是这一段的主脑。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这些内容。首先,这是一种写实: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也有如此动人的赶马女孩,作者此时所做的只是据实而录———他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其次,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境。山花烂漫,山鸟齐唱,这又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地灵人杰,诚哉斯言。第三,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唱,写“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田园交响曲。

  5、指名朗读第五段,自主探究:本段从哪几个方面刻画“金满斗会”的情景?“金满斗会”的演唱方式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自主探究后明确:从发起、处所、人数、曲名、唱法(声响)、时间、参加者(妇女饰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师傅等方面刻画。

  方式:每桌各自轮流低唱,唱和相续。

  内容:《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的曲子。

  (五)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同学们通过学习本文,一定要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要树立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

  (六)布置作业:

  课外收集其他文学作品中有关描写民歌的段落。

【《云南的歌会》精品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相关文章:

1.《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范文

2.《云南的歌会》的教学反思

3.云南的歌会课文教案

4.八年级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

5.《认识厘米》精品说课稿

6.投影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7.比本领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8.《秋天》说课稿精选范文3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shuxideren/34802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