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2)

文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七年级科学第二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道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地球的自转。

  2、了解“傅科摆”,并知道“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3、了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以及地球自转造成昼夜交替的现象。

  4、培养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地球在自转。

【教学难点】

  学生设计方案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学准备】

  有关“傅科摆”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了解我们共同的家—地球吗?了解哪些,看谁知道的多?

  2、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太阳落到地平面下面,天就黑了。也有人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嵌在天幕上,由于天幕不停地转动才引起太阳东升和西落。直到16世纪,“太阳中心说”的创始人哥白尼提出了地球自转的理论。

  今天,人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很少有人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怎么证明的。1851年,法国有个年轻人叫傅科,他偶然间找到了一个方法。下面我们先看看傅科是怎么研究的:

  二、了解摆具有摆动的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演示:(出示一个单摆)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我们今天也来做一个类似的实验。

  1、用铁架台做支架,挂上一个摆。

  2、将铁架台放到一个圆盘上(转椅也行),先让摆摆动起来,然后慢慢转动圆盘,看摆的方向改变了吗?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摆具有摆动的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6、思考:如果地球表面竖立一个巨大的摆,当地球这个圆盘转动后(自转),会出现什么现象?(摆的方向偏移)

  反过来,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摆,而且摆动的方向发生了偏移,又说明了什么?(地球自转)

  三、认识“傅科摆”:

  1、阅读教科书,认识傅科摆。

  2、讨论:傅科摆有什么特别之处?傅科摆摆动后发生可什么现象?它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三、交流:

  1、全班交流关于地球自转的资料。

  2、阅读课文P92页资料库中《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突出现象?》

  3、补充由于地球自转发生的现象。

  ①河流偏移

  ②深井测量法

  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那么,由于自转速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自高处下落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必然具有较高的向东的自转速度,因而必然坠落在偏东的地点。为了证实这一点,有人曾在很深的矿井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体,总在一定的深度同矿井东壁相撞。这从另一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③吹塑纸条法

  取直径为50厘米的白色搪瓷面盆1只。为便于观察,用特种铅笔,在面盆边缘沿顺时针方向每隔30度作一标记,将其12等分,分别为0度、30度、60度、90度……360度。为防止外界振动和干扰,将盛满清水的面盆置于底楼的水泥地面上。取一张吹塑纸,用刀片剪裁成宽0.1~0.2厘米,长8厘米的纸条。将吹塑纸条浮于面盆水面上,两端平稳地指向0度和180度。为防止风吹和外界影响,可在面盆上盖一薄板。经过3~4小时,轻轻打开薄板,你会惊奇地发现,吹塑纸条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个角度。由于面盆随着地表作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浮于水面的吹塑纸条并没有转动,其指示的转动角度,恰恰验证了地球的自转。

  ④昼夜交替模拟法

  从地球自转造成昼夜交替的现象来推断地球的自转。

  四、解释:

  对前面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些?排除哪些?为什么?

  板书设计

  证明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地球自转

  河流偏移

  深井测量法

  吹塑纸条法

  昼夜交替模拟法

【七年级科学第二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课稿

2.《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3.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4.科学清洁雨伞教学设计

5.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

6.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7.小班科学走走看看教学设计

8.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wenming/345178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