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书法文学小常识(3)

文学常识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冯武对侧锋加以否定,把他说成是邪魔外道。我想,这种异议的产生,追根寻源,在对于“侧锋”这一名的不同理解。简言之,就是将侧锋与偏锋混合一谈。其实,偏锋与侧锋完全是两码事,偏锋绝不是侧锋。

  所谓“偏锋” 即是运笔时,笔杆倾斜,笔锋在书的一边,而笔身则在书的另一边行走,产生的效果是一边光滑另一边如锯齿,墨不入纸,线条扁平而浮露于纸上。运笔最忌偏锋,故称“败笔”。

  侧锋,《永字八法》论中注“侧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我想,侧锋就右,便包含了以侧取势的意思。当然,侧锋运笔,往往是笔锋由偏转中过渡它的优势就是用笔卧能起。从运笔来说,并非是笔笔中锋,有时会不知不觉地使用侧锋,能将笔卧而起,这就是侧锋以中锋的作用。若从策锋来说,不仅仅是把“点”变成“侧法”而已,如“天”、“运”、“扣”等字的挑捺,甚至钩撇等,均是“侧笔”。确切的说,“侧笔”方劲犀利,神采外耀,故凡出锋的点画,多用“侧笔”。一句话“侧锋”与“正锋”各有各的优点,又有着相得益彰之妙。

  什么叫笔锋?

  锋毫的近尖处有一段透明或发青的`部分,就称为笔锋。此外,字的锋芒,也叫做笔锋。

  运笔时,若将笔之锋尖保持在字的点画之中,叫“中锋”,藏在点画中间而不出圭角,叫“藏锋”,若将笔之锋尖偏在字的点画一面,叫“偏锋”。一般认为,“偏锋”为书法之病。

  毛笔本身的弹性是由“锋”而决定的。锋愈长,弹性就愈强;锋愈长,含墨量就愈饱满;书写起来的点画便粗细自如,流动圆润。当然,运笔一提即直,一按即倒,又如点画的顿挫,字与字的纵横交错,相连等,都是“锋”做起的作用。从书法的角度来说,用笔贵在于用锋。用锋或正用,侧用、逆用、顺用、重用、轻用、实用、虚用……全仗笔尖缝芒指使。若用中锋,下笔则沉劲;若用藏锋,下笔则浑厚,以使点画能“藏筋抱骨”;若用逆锋,可以使点画劲健厚重;若用露锋,则以纵其神:若用侧锋,则以侧势取其险奇。从用笔锋来说,所有这些,各有攸当,相成相反,初学者书写时应以力注笔端之锋,才能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若锋毫平拖,就会使点画流于呆板。

  什么叫提腕?

  肘着案而虚提手腕,叫“提腕”。

  前人有云“下笔有千仞之势,此必须提高手腕而后触之。”这就是说,要下笔有力,四面展动,就必须高提手腕,方能得其雄奇的姿态。提腕这种方法适宜写中楷、不宜写较大的字,或行草书。因这种方法,肘部着案,不仅限制了运笔的幅度,而且也很难顾及整篇的气势,勉强为之,写出的作品必然欠缺不周,且难以表作品的身姿。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开始写字不可能使用悬腕,所以,,这种暂时还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必须要练习高提手腕。也就是说,肘部不要着力地紧贴字抬面上,否则气力不易通过肩、臂贯注下来,影响书写的效果。

  什么叫中锋?

  使笔直立,锋在正中,左右不偏,叫“中锋”。

  中锋运笔,就是让笔锋在点画中运行。这种运行方法,是用笔的主要法度。清代重光在“青筏”中说“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断在于此。”诚然,中锋是书法运笔中的主要法度,故至今书法在用笔以中锋为尚。

  中锋运笔,由于起到提按遣笔用锋之变易,所以,会出现形迹不同的点画、表现出刚柔曲直、纵横转运的意趣。若腕侧管,有碍中毫的重心,使之锋正。根据前人的经验,腕竖侧锋正,正则四面锋住,纵得出,收得紧,拓得开,按得下,提得起,笔势则有往来,笔锋则能自由回互,锋才能保住中锋。

  总之,中锋是用笔的一大关键。只有锋正才能骨力血丰,神采飞跃。当然,书法用笔极富变化,不可能笔笔达到中锋,但是,不管如何变化,然至末笔,必收到中锋这一点,必须引起初学者的注意。

  什么叫悬腕

  自腕至肘皆悬中而不着案,叫“悬腕”。

  元代书法家陈曾在《翰林要诀》中说“悬着空中最有力。”清代书法家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也说“悬则骨力兼到,字势无限。”诚然,这种运腕方法是书法中最佳的一种。腕至肘不着案以凌空取势,不仅容易将全身力气送至毫端,而且,无论是直笔横下,还是横下直笔,笔力自能沉劲,纵横如意。尤其是写大楷或写行草书,转动灵活,生气勃发,不会出现拘滞的弊病。

  当然,这种方法对初学者来说,开始不容易掌控,时有颤抖的现象,感到很吃力,出现这种现象也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要畏缩,只要经常实践,腕力便会渐渐增强。

  什么叫枕腕?

  左手手掌枕于右腕之下,或将右手手腕置于台面,叫“枕腕”。

  枕腕,目的是要运用指头的力量去写字,并不能充分发挥手腕的作用。这种方法与“悬腕”、“提腕”比较,悬腕很大,失去了运腕的流畅性。自古以来这种方法也不时提到,但是,大都认为此法不宜提倡。有人认为可以用这种方法写小字。但依我看,下小楷用这种方法也是不灵变的。因为,这种方法过于呆板,伸缩性不大,光靠手指的力量去书写,很难通过肘、臂的力量而贯注毫端, 字自然不会生动,笔力也不会强。所以,这种方法就不必要用了。

  什么叫五指齐力?

  五指齐力,五指齐力,指执笔时五个指头的力量要是全部送上,,不使偏废一指。

  五指齐力,是写字的主要手段之一。将五指的力量通过腕、肘、臂的力量,但是指力不够,其他几个环节也难以掌控。

  五指齐力,首先要使无名指得力,以防独弱一指,力量不均。再者,大指横撑,以当四指合力的中点,同时要把各指骨节外顶,以调济各指间力的轻重强弱,这样,五个指头的力量才能相等。五指就如无兄弟,要相互协作,相互制约,才能劲住一处使。否则,五指便不能齐力。

  什么叫单钩?

  单钩,也叫“单苞”,是执笔的一种方法。

  单钩执笔法,是用大指、食指、中指夹持笔管,食指从管外钩向内,中指用甲肉之际往外抵着,其余二指帖贴在指下面。这种执笔方法很少有人用,唐代书法家韩方明会极力反对,并在《授笔要说》中指出“世俗皆以单笔苞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此说颇有道理。因双钩直管可高可低,灵便的多;而单钩只能执笔,低执必然容易着纸,将其余三指塞入掌心,掌心也不能空虚,应用时极不方便。故“单钩”执笔法不宜提倡。  什么叫笔位?

  执笔高低的“笔杆”位置,叫“笔位”。另外,笔头深浅的尺寸,也叫“笔位”。

  执笔高低,在书法上比较讲究,也是将字透出力感的关键。唐代书法家卢携《临池歌》有云“把笔深浅,在去纸远近,远则浮泛虚薄,近则温锋体重。”这句话一定有道理。有些人不管写什么书体字,都将笔管执的很高,这会司不妥的。执笔过高,将会影响气脉的均匀,力不易灌注毫端,行笔不稳,也难以掌握笔的重心;执笔过低,运转中就不灵活,拉不开势。执笔高低怎样才算合适?按一般规律是:草三、行二、楷一。当然,这只是一个概述,至于实际运用,还可以自己斟酌确定。

  笔头深浅部位,分为三段:笔端处叫“一分笔”;笔腰处叫“二分笔”;笔根处叫“三分笔”。笔头部分的划分,乃根据前人之经验,其目的是读书写者运用时有一准绳可寻,我们知道,笔头虽软,却富于弹性,顿则能起,行则能收。但如果把握不好部位,就无法将字写好。所以,写字时笔头要用什么部位,关系极大,然笔头用在什么部位为宜呢?一般地说,运用时不能超过腰部。尤其是初学者写楷书,或者篆书、隶书,应使用一分半至二分为佳。这样,行笔顿挫,提按便易于笔力贯注,得势自然。书写时千万不要将根部也用上,如果用到根部,便会造成点画泛甚失态。但也不能光用笔尖。否则,便会点画物力、轻飘。

  什么叫双钩?

  双钩,又叫“双苞”,也是执笔的一种方法。

【书法文学小常识】相关文章:

1.文学小常识整理

2.关于外国文学小常识

3.小学作文学习书法的体会

4.高考语文现代文学文学小常识

5.书法的小学作文

6.写书法小学作文

7.学书法的快乐作文

8.学习书法的乐趣作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wenxuechangshi/218159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