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3)

小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此活动选自学前教育美术绘本中的一则故事。我看到后觉得它的教育价值及意义非常适合大班孩子的现有发展水平。现在的孩子被大人们宠着、呵护着,没有机会做事情,所以很难体会做事情的辛苦及快乐。而这一教材用孩子们熟悉且感兴趣的动物入手,激发幼儿爱做事的情感。可以说是他们生活的需要。正如《纲要》所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一个活动的教学目标是这一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发展特点和孩子的实际水平,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1 、喜欢听故事,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

  2 、大胆的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

  3 、体验做事情的辛苦和带来的快乐感觉。

  其中,重点是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在集体面前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难点是体验做事情的辛苦和带来的快乐感觉。

二、教法、学法

  在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观察法、表演法、讨论法、赏识激励法等教法,做到寓教于乐。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遵循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看一看、听一听的过程中,轻松愉悦的掌握了活动的重难点。主要采用了多通道参与法、表演法、猜想法等学法。

  三、教学过程

  1 、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探索的一种动力和成功的诱因。一开始,我以神秘的口气提问:它会是谁呢 ? 把孩子们的注意力抓住,顺利的进入第二环节。

  2 、边讲故事边启发提问,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这一过程中,我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紧紧抓住幼儿的思路,让他们通过多通道参与法等,展开合理想象,大胆发表意见,完成教学的重点部分。

  3 、迁移故事意义,完成情感教育。

  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都做了哪些事会让自己感到开心。这一环节想通过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从而把此次教育活动的目的提升一个高度,完成教育目标的难点部分。

  本次活动充分贯彻了《纲要》理念,努力做到人文性、趣味性。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成长!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9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江山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2、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培养,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听、说、读、写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学习意识、良好的读书习惯已基本形成,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阅读、分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即“感受阅读的乐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以及课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是本文的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策略与准备

  1、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在本课教学中,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设备为平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做引领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着质疑导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实现导与学的和谐统一,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2、教学准备

  虽然教科版语文教学资源比较少,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列表中也没有教科版语文教材的内容,但我们在小学课程资源中找到了人教课标版四年下册第2课《桂林山水》,正好与我们使用的教科版三年语文下册第9课《桂林山水》完全相同,于是就采用了其中的多媒体课件,并结合实际做了一些改动。通过风光视频、配乐范读、变音示范、对比图片等丰富的内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3、课时安排

  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通过反复的听、读、议,理解朗读的变音规则,理清文章脉络结构,明确桂林的水和山的特点,在美的欣赏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朗读体会法:通过欣赏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学生自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四、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现在就请作者为我们做导游,共同来游览美丽的桂林山水(揭示并板书课题,同时播放《桂林山水》配乐朗诵风光视频)。这样,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件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优美的画面和悦耳的乐音中观赏、聆听、品味桂林美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欣赏了桂林美景,让学生伴随全文朗诵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预习要求:

  (1)认真听范读,读通课文,圈画自学生字、词。

  (2)试着找一找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品词赏句,自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②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欣赏“漓江的水”视频,进一步加深体会。检查思考题①,学生会找到“静、清、绿”的特点。教师归纳后板书:简画水,静清 绿。

  (3)看屏幕,听第二段范读。看“大海”和“西湖”的图片,思考: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4)认读“澜、漓、瑕、翡”四个生字,课件展示书写规范。

  (5)检查思考题

  ②,重点学习描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 课件播放重点句朗读,强化学习“啊” 的变音规则。

  ② 品读比较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③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6)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设计与运用思路与第二段相同。看桂林的山的视频,听本段朗诵,自读找到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对比泰山、香山图片明确作者的写作手法,认读“峦、兀、嶙、峋”四个生字,重点学习描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句子,进一步掌握“啊”的变音规则,在品读中深化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认读“筏”字的读音和写法,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通过运用课件展示“桂林山水”画卷,促进学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拓展探究,深化总结。

  1、小组合作,假如你是小导游,请你为桂林山水设计导游词。这一步骤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2、欣赏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此设计意在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再次感受语言之美,进一步激发对桂林山水奇妙景观的赞叹和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生归纳、讲评,谈学习收获。

  4、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布置课后学习任务,结束本课时教学。

六、说板书设计(课件展示)

七、说教学反思

  通过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实效性,促进了教师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广大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农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让农远工程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更加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xiaomiao/434701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