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花钟的说课稿(2)

夏天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花钟的说课稿篇3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文章思路清晰,文质兼美,和单元课文《蜜蜂》、《玩出了名堂》、《找骆驼》相互联系,突出“细心观察”的专题,并与第三单元“秋韵”相连,传递着自然的神奇,歌颂了人类的智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提升学生阅读美文的能力,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新课程倡导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学语文,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开放而有活力的课文学习,开展以此为基础的语文活动。

  根据课程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兼顾学生学情,我确定了“读文识字学词、品文积累语言、赏文提高认识”的教学目标,力求在阅读的同时,淡化训练的痕迹,达到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教学中,我删繁就简,围绕“花”这条主线,走“谈话导趣——析字导学——解疑导练——品句导读——归纳导思”的教学思路。具体的教学过程是:

一、谈话导趣,悄然走进花

  完美的阅读课堂绝非“江船火独明”式的“教师一言堂”,而应是师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情感和生活阅历对作品进行理解的过程。如何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地进入文本,品读文字和感悟文理,使之再推开一扇窗,看到更美的风景?

  教学中,一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轻松开课,以趣启思:“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花呀?”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入美好的学习情境,这种情境不仅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也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垫了情感和认知基础。

  二是引导学生读题质疑:“读课题,你产生了什么问题?”学贵有“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是自主探究的源动力。这时,不失时机的导疑,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学习由“无疑”到“有疑”进而“释疑”。

二、析字导学,自然感受花

  在这一环节里,我首先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当他们在语言环境中初步识字后,展开生动活泼的活动:演一演、写一写、开火车读词语、看图片说意思、读句子谈理解。借助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感受,学习“嫩”、“燥”、“致”、“怒”等生字,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规律,形成技能,并且感受文字之妙和花开之美。

  识字学词读句教学应贯穿中年级阅读教学。因此,在掌握了生字词的音形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把生字词送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读中巩固字词、品析语言,从而感悟文本,也就是我教学的第三个环节——

三、解疑导练,欣然了解花

  我提出要求:通过初读课文,同学们理解了一些字词的意思。深入学习课文,大家一定会弄清更多的问题。请带着课前所提问题,静静地默读课文。

  如此,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思考解答疑问。这是学生理解课文、运用新知、形成技能的一种方式,是沟通读者与文本的桥梁。它使得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四、品句导读,怡然欣赏花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说的“相机诱导”,即“导读”,是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深入思考,以求发掘问题,主动领悟,提高能力。

  体现在教学中的是:提炼主线——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句用心读,读后谈感受,为聚焦主题导航;抓住矛盾——同样写花开,用词却不同。写九种花儿就有九种句子,为什么这样写,为理性分析正航;探微究细——读“一现”,读“舒展”,读“绽开笑脸”等,来一番“咬文嚼字”,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为剖析中心点睛;注重联系——省略号表示什么,继续往后写诗,联系已有认知,引发对新知的思考,为凝练方法奠基。

  接着,回到课文,图文结合,引读美文,让教师、学生、文本甚至与编者融为一体。

五、归纳导思,畅然赞美花

  在师生共创的美好境界里,我以两段导语引学生往下读文思考,分别是:

  “置身在这美好的世界里,植物学家没有一味的陶醉,他们不仅善于观察,还认真分析!请读第二自然段。”

  “得出这些了不起的结论,植物学家没有单纯的满足,他们不仅善于思考,还积极创造,请读第三自然段。”

  并相机展示花钟视频,鼓励学生畅谈体会,师生共同完成板书。板书设计是课文内容的主线,是作品主题的升华。本课板书利用学生收集的图片,借助所归纳的词语,以花钟形式呈现,再次让学生体会到花与钟结合的奇妙,

  以上教学设计,将单元训练重点融进课堂教学,把“读课文,品词句,悟感情”的学习方法春风化雨般地教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知内容,在重点品读中感悟内涵,在激发创造中升华情感,从而真正达到掌握知识,激发潜能、彰显个性的多维目标。

  花钟的说课稿篇4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很有幸参加这次说课大赛。这次大赛为我们搭建了展示的舞台,使我们得到了历练,它将成为我教学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机会。今天,我借《花钟》一课,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方面对这篇课文作一个初步的教学构想。我愿意把自己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同行们进行交流,恳请各位专家和老师们给予指正。

  《花钟》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组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最后讲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文章思路清晰,文质兼美。字里行间传递着自然的神奇,升华着人类的智慧。尤其是第一自然段,语言优美生动,用不同的说法描写花朵的开放,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很好范例。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等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情感目标:激发观察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感悟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以后,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处理与定位。

  在《花钟》一文的教学中,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我所说的是这一课的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了生词,课文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

  新课程倡导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学语文。三年级语文正处于由低年级识字教学为主向高年级阅读教学为主的过渡阶段。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法学法上,我向学生渗透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法指导,整体把握、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通过设计多种形式和不同要求的读,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理解、受到熏陶。此外。为落实新课标中年级段"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的要求,在教法学法上我有层次地组织学生的读、思、议、练,尝试读写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感悟、积累和习用语言,切实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完成的,下面我说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欣赏花钟,悄然入情

  为了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日内瓦大花钟,与学生共同欣赏,我这样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好奇,花和钟怎么会联系到一起,现在老师就带大家欣赏一下这一世界奇观!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瑞士日内瓦大花钟,()瑞士素有"花园之国"和"钟表之乡"的美誉。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同钟表的制造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了"花钟".花钟上有哪些花儿?这些花分别是什么时候开放呢怎么能组成一座钟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去读书,发现其中的秘密吧。

  (二)生字过关,扫清障碍

  1.这些生字宝宝你认识吗?(说说哪个生字识记起来有困难,大家讨论讨论)指名读。

  nù mù zào yǎ kūn bō wěn zhì

  怒 暮燥 雅 昆 播 吻 致

  2.这些生字宝宝脱了帽子你认识吗?(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读。

  3.这些生字宝宝回家了,你还能认出它吗?分组开火车读。(课件演示,结合课文组词)

  凌晨 蔷薇 绽开 欣然怒放 暮色 昙花 干燥 灼伤 淡雅 花蕾 昆虫 传播吻合花圃 大致

  4.小组互动,"我说你找",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5.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三)自由读文,发现秘密

  生字过关后,我要求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之后,你发现了花的哪些秘密?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后,我归纳学生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并适时播放课件(九个时段的九种花),引读描写的九种花开的九句话。

  (四)归纳现象,品味美文。

  第一段语言很美。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并抓住鲜花的形态特征巧妙地来描写。我让学生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先自由朗读这句话,边读边做动作,看看说就像这些盛开的花朵。有的学生吹起了小喇叭,有的学生则绽开了自己甜甜的笑脸,也有的学生在舒展自己的筋骨,这时我结合课件相机来学习这几句话理解"欣然怒放""舒展"等词语,欣赏各种花开的样子,然后一起美美的品味文意。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是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个重点,体会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效果中,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迁移运用。我设计了一个比较题:刘老师也写了一些这些花开的句子,你们读一读,和书上的比一比,看看我写得好不好?这时课件出示我写的句子,我把句子全换成"午时花开花了","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这样的方式。学生读起来觉得枯燥、单调,从比较中的得出:同样是写花开,作者抓着了花的形态特征,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很巧妙。

  (五)读写结合,写作训练。

  比较之后,顺势进行小练笔:你还知道哪些花在什么时候开放?

  能不能像作者一样来写一写呢?用"——点,——花——"进行练笔。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积累与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运用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也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小结:同学们,在你们的笔下,千姿百态的花朵各有各的神韵,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们一样可爱,看来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建议学生们留心观察学校里的花、家里的花,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并写成日记,为本单元习作埋下伏笔。

  以上是我对花钟一课简单的构想,这节课一定会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加强反思,努力前进。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让语文课充溢着知性、理性与人性的光辉,做这一方圣土的开拓者、耕耘者、守护者。

【花钟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1.《花钟》说课稿

2.《花钟》教学反思

3.花钟教学反思

4.公开课《花钟》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5.花钟的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6.《花钟》小学语文的说课稿(精选3篇)

7.《花钟》教学设计

8.花钟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xiatian/342453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