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散文的作文(2)

散文的作文 篇3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规范了文字、度量衡和行车的轨道,并没有统一语言。明朱元璋担心官员语言不能上传下达,与百姓无法沟通,曾编纂《洪武正韵》颁发全国,但收效甚微。至清雍正年间才统一使用“官话”,也就大致为今天的“普通话”;当时清政府曾于方言较重的闽粤设立“正音书院”,以矫正方言给“官话”普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全国“八大方言”体系中,福建省南靖县闽南话与客家话便占有其中两种。所以,闽南与客家方言区学生用方言作文的现象依然存在,便有其历史和地域的因素。

  在闽南方言山区,小学生直接翻译方言的作文尤为普遍。在一篇记人作文“我的 ”中,一位学习挺优秀的学生以“我的奶奶”为题作文。文章开篇即写道:“天气越来越冷了,奶奶仅穿一件薄薄的衬衣,冻死了。”如此开门见山点出主人翁悲惨结局,确出人意料,参阅老师无不为此精妙的谋篇布局赞叹不已。接着写父亲对奶奶如何不孝,整日整夜地,又使读者义愤填膺了一番。可到篇末忽然出现父亲“孝心犹存”,在大年夜给奶奶送来一套新棉衣——“奶奶终于笑了……”这就让人不了解了:奶奶不是刚刚“冻死”,这回怎么又“笑了”?一问,才知道学生用闽南方言作文,奶奶不是被“冻死”了,而是“冻得厉害”。

  诸如此类不规范语言表达方式,在小学生作文中不难发现。如“时间来不及了,我赶马上学去。”“鸡吃人很补。”“我家来了人客。”“她拦小鸭游泳。”等等。

  可见,如何矫正学生方言作文,已成闽南方言区语文老师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根据方言作文产生的原因及小学生自身知识掌握特点,笔者认真思考,细心考究,提出如下几点策略。

  首先,必须在闽南方言区大力推广普通话,只有做到“语同音”,才能确保“书同文”。

  闽南方言是学生产生方言作文的根本原因。鉴于闽南有其悠久而深远的历史文化,要在短期内推广普通话,不仅难度大且极不现实。但我们可以把这一工作,视为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的一项重要工程。或者将师生是否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与交流,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考核的一项指标。

  其次,必须扩充学生的汉语言知识量,尤其是识字遣词造句和汉语语法这两方面。

  小学生之所以出现方言作文,很重要一个因素是学生文字语言量的贫乏,形成“欲表无词,欲抒无言”的干涸局面,当学生不能直抒胸意时,只好用“拼凑法”和“替代法”来表达。那么,“方言词汇”与“方言语法”就难免渗入其中,方言作文也就由此而形成。

  再次,必须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不断丰富自己。

  学生直接经验多来自现实生活,在闽南方言和普通话之间,“菜花”和“花菜”;“鸡吃人”与“人吃鸡”是一组极明显的词汇与语法的.不同,教师要多引导、比较和区别,使学生明白其中的联系与表述的差异。而间接经验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校内外、课内外多渠道的知识网络。所以,不妨鼓励学生“耳目并举,手脑齐用”,多听、多看、多读、多思考和练习。如此,既能充实学生的词汇;无意间掌握汉语语法;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和创新作文题材。

  此外,要让学生掌握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与联系,并领会二者的适用范围。

  口头语言一般是与人交际时,对方能听得明白的通俗语言;而书面语言多以文字描述,书面形式直抒胸意。我们不反对口头语言在学生作文中出现,对一篇文章而言,口头语言往往能突出文章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前几年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的《说事儿》为例:“……她这一剪,一万多只鸡都得了禽流感,第二天。”按一般表达方法,“第二天”应置于“一万多只鸡”的前面,但相声角本作者却将其安置于最后,显然是为了突出“黑土”(赵本山饰)这一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而在闽南方言区,学生往往将许多闽南方言以口头表达方式出现在作文里,这不仅不能更好地表现文章语言特色,反而弄巧成拙,使文章语句显得很不自然。如有学生这样描写:“快上课了,我吃饱饭,赶紧上学去……”这里的“吃饱饭”与“赶紧”显然就是方言口头表达方式。倘若将其改为:“快上课了,我吃完饭,连忙上学去……”如此,才能更自然,更合乎语境。

  由此可见,要矫正闽南边远农村学生方言作文的习惯,除全社会共同努力,大力推广普通话外;还得依靠广大园丁,共同出谋献策,从多渠道,多方位,由浅入深,精心辅导,使广大方言区小学生能“语共音”,“书同文”,并逐步提高他们的汉语言表达能力。

散文的作文 篇4

  时光翩然,铺展一地清清浅浅的秋凉,踏过一路荒芜,拾取一片落叶,窥几回春秋,采撷一缕微风,探几许凄凉。——题记

  我低头匆忙行走在尘世间,本想在夏日为盛开的梦想采摘一朵清荷花,抬头却已是一片金秋丰收之季,原来立秋已经好几日了。夏荷不等我采摘就以随着季节凋谢,一阵秋风拂过,空气中氤氲着硕果丰收的喜悦与甜蜜,可我依旧两手空空。濛濛的秋雨泛起我晶莹的眸子,为那些错过的花期,辜负的梦想。而我只能怨怪着流年的无情,独留心中的失落和悔恨,面对伤感的秋天,依旧在惆怅中忙碌的行走。

  漫长的秋夜凉如水,寂寥的孤灯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与之为伴。漫长的人生如流水,这个秋天陪伴我的只有错过与辜负。

  秋风萧瑟,吹落了一地凄凉,凉了我荒芜的生命。纷飞飘零的枯叶蝶渲染了离别的忧伤,埋葬了我来时路,站在芳草萋萋的人生路口,面对满目疮痍,我徘徊不前,只因丰收喜悦的秋天里我依旧满心凄凉,一无所有,现实和梦想变得模糊不清。

  “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说秋天是一个悲寂寥的季节,而我却认为秋天还是一个慈悲的季节,因为秋天接受凋零,尊重死亡。

  春天开始不一定是美好的,秋天结束也未必是伤感的,因为故事有美好的开始就必会有悲伤的结束,人生有欣喜的相聚就必会有悲痛的离别。一切繁华终将归于平淡,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抵挡岁月的摧残,世间才会有那么多曲终人散的无奈,人走茶凉的伤感。

  慈悲的秋天验证了世间万物的收获,赞扬了万物的满载而归,同时也包容了我的一无所有。飒飒秋风将枯萎的树叶送还给了大地,只为期待生命再一次的勃然生机。而我错过的和辜负的那些日子一定不会重返,可来年卷土重来,我一定不会拥有的只有错过和辜负!

  秋天踩着荒芜,心怀苍凉,是对世间万物一场功德圆满的救赎,只为了精心策划一场来年开春的重生!散文的作文 篇5

  水平如镜的西湖,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我都一一游览过。

  “叽叽叽”是什么吵醒了我的美梦,原来是树林里的小

  鸟开始了它们交响曲。我也迈着轻盈的步伐踏上了去树林的小路。早上,已经起雾了,那白茫茫的晨雾犹如仙女掉下的纱巾布满了整条小路,也像一条白色丝带在缓缓移动。走进树林,第一眼就看见了那一排排像哨兵一样的松树,它们挺立着,不管严寒和酷暑,都像士兵守着这片树林。树上的小鸟唱得更欢了,婉转动听的歌曲在我耳边萦绕,使我不得不放慢了脚步。

  原来是一条小溪流啊。它看上去是多么得安静啊!它平静地流着,并不发出声响,从山头到山脚,远远地看去,它就像是一条柔柔的丝绸,轻轻地晃动。再加上边上鲜花的镶嵌,小溪就变得更美了,更柔了。小溪也时常会调皮,它有时会撞在石头上,溅起一朵朵小水花,打得边上的鲜花“啪啪”作响。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老桂花树。一到春天,桂花树就长出了新芽,那一个个芽胞如同害羞的小孩不敢露脸。夏天不知不觉地来到时,桂花树就长满了“绿头发”,又如一把巨伞撑在院子里。秋姑娘迈着优美的舞步走来时,桂花树就开满了桂花。它们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优雅而纯洁。桂花们有的三五朵一群,有的聚在一起,还有的只是个花骨朵儿,即将要含苞欲放。 我的家乡不但景美,人情也很美。这里的人们互相帮助,热情待客,如果遇上了熟人,无论多么赶时间都得谈上两句。只要邻居家有困难,自己无论如何都要伸出援手。有外客来访,鸡鸭肉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家乡“美”景,是不是很美?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xieyipiansanwen/439571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