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辛亥革命战争的经验与教训(2)

辛亥革命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辛亥革命战争的教训

  辛亥革命战争之所以只把一个皇帝赶跑,而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固然有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阻挠等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敢也不想将革命进行到底。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分复杂,组织松散,意见纷歧,在迅速到来和迅猛发展的革命高潮面前,难于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起不了有力的领导作用。同盟会对暂时被迫承认共和制度的投机革命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斗争不力,致使立宪派和旧官僚采用“和平篡权”或“政变篡权”的方式,先后窃夺了许多起义省的领导权。一些掌了权的革命党人,也很快丧失革命意志,甚至蜕变成新的官僚政客。在这种情况下,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发布的政令军令,无法贯彻执行,甚至公开遭到违抗,致使南京临时政府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重重困难。孙中山积极主张用武力统一中国的北伐,就是因为受到多方掣肘,不得不半途而废。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还表现在害怕帝国主义的干涉,惧怕群众的革命斗争。对农民的自发斗争,不仅不积极支持,反而多方限制,甚至镇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由于严重脱离农民群众,得不到民主革命主力军的支持,因而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在内外反动势力的逼迫下,只得妥协退让,将用鲜血换来的革命政权拱手让给封建势力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袁世凯,使辛亥革命的成果付诸东流。

  在军事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党缺乏统一的战略部署和积极进攻的精神,这既是资产阶级本质的弱点的表现,也是辛亥革命以妥协告终的重要原因。如武昌起义前,缺乏全国起义的周密计划和部署,武昌首义成功及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后,又未能实行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致使武汉的革命军不能及时得到其它各地切实有力的支援。在武汉的革命军方面,由于领导权没有完全掌握在真正的革命者手中,并缺乏革命的军事指挥经验,因而在面临优势清军进攻的严峻形势下,未能实行如恩格斯在总结历史上起义经验时所指出的那种方针:“起义一旦开始,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行动起来并采取进攻”①,以致陷于被动境地。例如,起义军在攻占由残敌据守的刘家庙之后,未能及时集中兵力攻歼初到滠口一带的北洋军先头部队。又如,当北洋军分批南下,向汉口逼近时,除湖南外,其它各省均未及时出兵配合。湖北省的革命党人,也未及时将本省各处起义武装统一起来,尤其不懂得将积极反清的农民群众组织和武装起来,实行城市起义与农村起义相结合,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不停顿地袭击南下清军之侧背,致使武汉起义军陷于孤军奋战,以寡敌众。加上武汉起义军采取了单纯防御的方针,作战部署一再失误,终于被迫退出汉口、汉陽,处于十分被动不利的局面。武汉起义军在军事上的失利,终于成为导致辛亥革命战争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xinhaigeming/20961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