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扬州作文(2)

扬州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扬州作文 篇5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妈妈去了何园。一下车,一个硕大的牌匾映入了眼帘:“晚清第一园”,我不禁有些好奇:何园真的有这么大吗?带着这个疑问,我蹦蹦跳跳地走了进去。

  刚进门,一股股的桂花香扑鼻而来,我顺着香味看去,原来,是道路两旁的桂花,白的像雪,美丽极了,她们正努力地向游人释放着沁人心脾的幽香。接着便看到了一块匾上写着“寄啸山庄”四个字,我问妈妈是不是何园的原名,果真如此,妈妈直夸我聪明。

  我们先上了玉绣楼,猛地一看,里面房间特别豪华,中式的家具上陈列了许多充满西式风情的物品,可谓中西合璧。我不由得发出感慨:如果单单看这里的景象,不告诉我这是哪儿,我一定会认为我走进了白宫。

  走下玉绣楼,我们又来到了观月台,据说这是园主为母亲修建的,让她可以不用上下楼梯就可以观赏明月。我想园主一定很孝顺。

  接着,我们又欣赏了走马楼、东二楼等景点,这些地方都很漂亮,典雅幽静,尤其是楠木厅,它是江南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我一下子被它的美丽壮观吸引住了,忍不住坐到一把椅子上,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的晚清,和古人喝茶聊天……

  时间过得飞快,天渐渐黑了,我不得不和何园说再见了。坐着回家的车子,我回头一看,美丽的何园正慢慢从我的视线里消失,我对何园摇了摇手,依依不舍的转过了身子。带着美好的记忆,我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扬州作文 篇6

  古风习习,垂柳拂动,泛过湖面,河水生出层层涟漪。宛如剔透翡翠的运河水,流淌了千年,承载着,记录着,续写着多少的传奇与回忆!

  一滴滴河水穿越了时空,穿越了人们的心……

  一代天骄,只为寻见那梦中怒放的琼花,下令开凿南北运河,扬州的命运似乎只因这琼花,而逆转了……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熟悉的街道,熟悉的码头,古运河送给扬州的见面礼竟是巨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一艘艘龙船,一叶叶小舟,行驶穿梭那如翡翠般的运河里。摇曳荡漾着,人们陶醉的目光映在了河水里。一直流淌至今的运河水,还会带着这份自信一直流淌,一直流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呵!竟如此醉人!文人豪杰纷纷来到此地,毫不吝啬,潇洒泼墨,一气呵成。扬州呀,你竟蕴藏着如此动人的美丽,人们对你的依恋与爱慕,竟会如此深刻!就是那烙印在心底,永不褪色的记忆呀!月色皎洁,像一片轻纱铺在河面上,却又不知不觉被荡漾的'河水给揉碎了,就让这份感动随着河水荡漾吧……

  睁开双眸,恍然如梦,不禁会意一笑,运河水依然流淌,荡漾,扬州依旧繁华富荣……

  扬州现如今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嘈杂的汽笛声,人们的早餐依旧是豆浆油条,人们呼吸的依旧是清新的空气。踏着双东街的青石板路,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惬意年代!扬州变了,扬州亦没变,变了的是人民的素质,变了的是国际化,变了的是愈加的繁荣;没变的是扬州古老的文化,没变的是人民心中依旧保留的那份纯朴,没变的是古色古香的城墙砖瓦……

扬州作文 篇7

  我的家乡扬州从古至今出过许多家喻户晓的名人。从古代东渡日本传经授道的鉴真,到现代的杰出民警徐兆华,都是令人敬佩的名人。其中,我最了解的名人还是优秀民警徐兆华了。

  徐兆华是扬州公安局维扬分局蜀冈风景区派出所副所长兼友谊社区民警。在他工作的24年里,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群众办了无数实事。

  对于徐兆华来说,群众的小事就是他的大事。他结对帮扶社区困难居民12户,给贫困居民捐款捐物5万元。他把居民当作亲人看待。在他工作的10年里,社区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

  “十年帮扶如一日,真情付出赢民心”,这是人们对徐兆华的评价,社区孤寡老人许铭荣,因为生了一场重病而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徐兆华每次到社区工作,都给许铭荣老人买菜,做饭,换煤气。20xx年的春节,老人生病了,徐兆华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将老人送到医院,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老人在弥留之际,立下了遗嘱,将自己的全部财产给徐兆华。但徐兆华没有接受,而是捐给了社区。他的举动博得了许多人的赞赏。

  徐兆华还把父母双亡,继父因犯法而被逮捕的小夏认作“干女儿”,小夏上学的全部费用由徐兆华一人承担。直到现在,小夏已经可以自力更生,独立生活了。

  正因为徐兆华拥有乐于助人的好品质,所以被评为“扬州十大新闻人物”之一。我为家乡有这样的好人而骄傲!

扬州作文 篇8

  一天,妈妈带我去“好思佳”吃饭,这是一家西餐餐厅,我最喜欢在这吃牛排儿童套餐,我觉得那里的饭菜太好吃了。

  我翻开菜谱,看到那里有“扬州炒饭”,就对妈妈说:“妈妈,咱们吃扬州炒饭好不好?”妈妈说:“让你享享口福,宝贝!”我说太好了!一会儿,扬州炒饭上来了,我和妈妈吃得香喷喷,美滋滋的。

  走的时候,门口的迎宾叔叔拿出小礼物让我选,我选了一包塞尔号卡,回家了。扬州炒饭真是太好吃了,令我时时回味。

扬州作文 篇9

  众所周知,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他们常常一起玩耍、作诗。

  一日,孟浩然要前往广陵,李白听说此事,有些急了,想:吾还未曾与子见面,子怎么就走了?于是他跟孟浩然写了一封信,约定在黄鹤楼相见,以了心中所愿。

  孟浩然接到信后,欣然答应。于是,在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的一日,他们相聚在黄鹤楼。

  李白已经到了,他看着这浩荡的长江,看着一艘艘船驶过,看着那鸟儿兴奋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李白,看着天边的白云,看着那烟花三月……却唯独不见孟浩然的身影。

  忽然,李白身后传来一声“太白老弟!”李白猛的回头,只见孟浩然背着行装,戴着一顶草帽,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高瘦高瘦的,走路时还带着一股仙气,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神仙下凡呢。

  “孟夫子,您来了,这几日可还好啊?”李白一边说,一边深情地鞠了一躬。

  “还好还好,今日我便要前去扬州了,送君千里,唯有一别!”孟浩然深情地说,有意不去触动那藏在心底的不舍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出阳关无故人。这是我跑遍整个大江南北买到的绝世好酒,送送请孟夫子与小弟共饮这坛酒,这也是小弟的一点心意,请孟夫子一定要喝下去。”李白说完,便伸手取出了那一坛酒和两个小酒杯,为孟浩然和自己各倒上一杯酒。

  “既然如此,那吾便不推辞了,”孟浩然双手捧起酒杯,豪爽地喝下去,说道“真是一杯好酒!”

  李白也大气地捧起酒杯,一口喝了下去。

  “唉,故人西辞……”

  “黄鹤楼!”还没等李白说完,孟浩然便把话接了上去。

  “不愧是孟夫子,与吾想的一样,”李白突然诗意大发,“烟花三月……”

  “下扬州!”孟浩然也有了灵感。

  “姜还是老的辣,孟夫子又与吾想的一块儿了。”李白称赞道。

  “不敢当不敢当,太白小弟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了。”孟浩然也夸赞道。

  “哈哈哈哈哈!”说完,两位才子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酒,喝完了;天,也聊完了;人,也该散了……孟浩然慢慢地上了船,望着李白,眼睛里满是不舍。

  “孟夫子,不知到了广陵时,还有没有像吾一样的好朋友为子分担忧愁呢?子为何不留下来呢?”李白还在做最后的挽留。

  “太白小弟,此生此世遇见子也算我三生有幸,这可是别人几辈子都修不来的福啊!但吾有约在身,实在走不开,真是可惜了。但子的心意我领了,下次我们再聚吧!”孟浩然遗憾地说道。

  “唉!那好吧,反正世界那么小,有缘人总再相见的。”李白依依不舍地说道。

  孟浩然的船渐渐顺着长江之水行向了广陵。江面被即将落下的太阳照红了一部分。那浪潮声,听起来也使人心旷神怡。那太阳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天空,好像孟浩然也依依不舍地离开李白一样。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李白望着那月,仿佛再次看见了梦孟浩然的高瘦而又熟悉的身影……那翻滚的江水使李白诗意大发,脱口出来另一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首著名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就随着李白的感情出来了。

  而李白和孟浩然这种深深的情感,又有谁能胜的过他们呢?扬州作文 篇10

  嗨!大家还好吗?今天我们又要说说小吃的问题了,今天我们就要说一说扬州炒饭的由来。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在谢讽的《食经》就有“越国食碎金饭”,即是扬州蛋炒饭的前身。相传隋炀帝巡游扬州时将“碎金饭”传入扬州,也就成了有关扬州炒饭最早的记载。

  扬州炒饭是如何从扬州向外传播,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扬州知府伊秉绶。

  伊秉绶,福建汀洲人,乾隆54年任扬州知府。此人政声很好,不仅精通诗赋书法,还是美食家。盛传如今流传于粤港一带的“伊府面”及“扬州炒饭”,便是由他发明的;如今我们吃的方便面,便是在伊府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伊秉绶亦被人称为方便食品的开创者之一。

  香港著名书法家凌云超先生在其所着的《中国书法三千年》中说:“江苏式的炒饭即葱油炒饭是也,所不同的伊府厨师又锦上添花,再加上一些虾仁和叉烧同炒,所以能味美逾恒,此味华南人士即称为“扬州炒饭”。伊秉绶罢官回原籍后,也将此法带回老家福建,并特意在他所着的《留春草堂集》中介绍了扬州炒饭的制作方法。这时的“扬州炒饭”已不仅仅是扬式了,还是粤式菜谱中的一道美食。正是伊秉绶的创新与传播,才有了今天“扬州炒饭”五彩缤纷的面孔。

【【热门】扬州作文合集十篇】相关文章:

1.有关扬州的作文:扬州个园

2.有关扬州的作文:扬州的月亮

3.扬州作文

4.扬州的作文

5.扬州的秋日作文

6.扬州的春节作文

7.有关扬州作文

8.春天的扬州作文

9.扬州主题作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yangzhou/418525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