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借款纠纷仲裁申请书(2)

 三、仲裁

  仲裁一般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仲裁活动和法院的审判活动一样,关乎当事人的实体权益,是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之一。仲裁和诉讼是并列的两种打官司的方式,如果借款合同双方当事人想将双方纠纷交到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需要在借款合同中选定具体的仲裁机构,一旦选择仲裁,就排出了法院对双方纠纷的管辖权。

  (一)仲裁在民间借贷争议解决中的优势

  1.审理时限短。

  相较于诉讼冗长的一审、二审程序,仲裁裁决一裁终局,且审理时限普遍较短。

  2.送达方式灵活快捷。

  对于仲裁机构来说,一般适用直接送达和邮寄送达的方式,极少采用公告送达。

  3.更加注重当事人意思自治。

  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请求仲裁的争议事项、选择仲裁适用的规则、开庭形式、简易或普通程序、仲裁员、仲裁地、适用法律等。同时,仲裁在审理过程中更加重视当事人之间合同的约定,在对无效或可撤销合同的认定方面以及对合同约定进行调整方面更加审慎,更加看重当事人在证据材料中体现出的意思表示行为等。

  4.不公开审理。

  《仲裁法》中均规定了“保密条款”,即要求仲裁员、仲裁庭秘书、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证人、翻译、论证专家、鉴定人及其他仲裁参与人,均不得向外界透露案件实体和程序方面的任何情况。

  5.利息、违约金支持程度较高。

  基于仲裁案件更加注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特点,仲裁庭在作出裁决时,往往会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合同约定,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更倾向于从尊重当事人意思表示的角度进行认定。比如对于逾期利息和违约金的支持程度往往比法院支持的程度要高。

  6.律师费等实现债权的费用支持程度高。

  目前比较专业的借款合同,均会约定由债务人在违约情况下承担债权人为追索债权所支付的包括诉讼费、仲裁费、律师费等在内的实现债权的费用。但是在诉讼中,该费用并不必然被法院支持,或仅部分被支持。但在仲裁案件中,该等费用被支持的程度较高。

  (二)仲裁在民间借贷争议解决中的劣势

  1.无法直接保全。

  当事人需向仲裁机构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书,再由仲裁机构出具协助保全的书面函件,交予法院立案保全。而法院通常会对仲裁案件的相关材料重新进行一遍审核,在时间上存在拖延;同时,如果被申请人在外地并且其财产均在外地,那么申请人还可能需要到外地法院去立案保全,这就给申请人带来了很多麻烦。

  2.无法直接执行。

  仲裁机构只具有裁判权,不具有强制执行权,因此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仍然需要通过法院执行,如果被申请人在外地并且其财产均在外地,那么申请人还需要到外地法院去立案执行,这也会给申请人带来不便。

  3.调查的消极性。

  由于仲裁的特殊性,实践中其很少依申请或主动进行调查取证,仲裁庭认定事实的依据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当事人自行收集和提供的证据材料,因此,在当事人举证困难的情况下,仲裁对于调查的消极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客观真实的发现。

  4.仲裁裁决存在被撤销或不予执行的风险。

  仲裁一裁终局的特点,大大缩短了债权确认的时间,受到债权人的青睐,但这不是绝对的,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制度安排已成为很多债务人恶意拖延、阻挠执行的一个常用手段。

  5.略高的仲裁费用。

  相比诉讼费而言,仲裁的费用会略高一些。

  (三)当事人申请仲裁应注意的问题

  1.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

  2.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也无效: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 协议的效力。

  3.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4.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根据调解达成的协议,仲裁庭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5.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四、督促程序和支付令

  督促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提出的要求债务人给付一定的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附条件的支付令,以催促债务人限期履行义务,如果债务人在法定期间内不提出异议,该支付令即具有执行力的一种程序。

  督促程序是一种简易、迅速、催促债务人清偿债务的特殊程序。它对于方便当事人诉讼,减少诉讼成本,提高人民法院的办案效率,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及时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申请条件

  1.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

  2.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汇票、本票、支票、股票、债券、国库券、可转让的存款单等有价证券;

  3.请求给付的金钱或者有价证券已到期且数额确定,并写明了请求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4.债权人没有对待给付义务;

  5.债务人在我国境内且未下落不明;

  6.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

  7.收到申请书的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8.债权人未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

  (二)驳回债权人申请的情形

  1.受理债权人申请人后审查发现申请不成立,包括:

  (1)当事人不适格;

  (2)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证明文件没有约定逾期给付利息或者违约金、赔偿金,债权人坚持要求给付利息或者违约金、赔偿金的;

  (3)要求给付的金钱或者有价证券属于违法所得的;

  (4)要求给付的金钱或者有价证券尚未到期或者数额不确定的;

  (5)债权人申请支付令之前已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或者申请支付令同时又要求诉前保全。

  2.人民法院院长发现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支付令确有错误,认为需要撤销的,应当提交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后,裁定撤销支付令,驳回债权人的申请。

  (三)导致终结程序或支付令失效的几种情况

  1.支付令申请受理后就同一债权债务关系提起诉讼,或单独对担保人提起诉讼。

  2.支付令发出30日内,无法送达债务人。

  3.债务人收到支付令申请前,债权人撤回申请。

  4.债务人在收到支付令后15日提出的书面异议成立的,包括:

  (1)不符合受理条件的;

  (2)应当驳回申请情形的;

  (3)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情形的;

  (4)使人民法院对是否符合发出支付令条件产生合理怀疑的。

  注意:

  1.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债权人依法申请支付令的案件,不受争议金额的限制。

  2.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务人在收到支付令后,不在法定期间提出书面异议,而向其他人民法院起诉的,不影响支付令的效力。债务人对债务本身没有异议,但对清偿能力、清偿期限、清偿方式等提出不同意见的, 不影响支付令的效力。  五、诉讼

  针对民间借贷纠纷可以通过最终提起诉讼来解决,经过一审,不上诉的可申请执行,上诉的启动二审程序后可申请执行;文书生效后也可申请再审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期间不中止执行,视审理情况(是否改判或撤销原判等),再执行回转或重新诉讼等。

  六、诉讼调解和仲裁调解

  诉讼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和协调下,就双方争议的案件问题进行协商的解决办法。诉讼调解可以发生在诉讼的各个阶段、各审级,一旦法院主持调解成功,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及时履行调解协议的内容,原告撤回诉讼,也可以选择由法院制作调解书来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法院的调解书自双方当事人签字后发生法律效力,在调解书送达之前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反悔的或调解书送达时当事人拒绝签收的,调解书不生效。

  仲裁调解是指,仲裁庭在做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做出裁决。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1.借款纠纷仲裁申请书

2.借款合同纠纷仲裁申请书(范本)

3.借款纠纷仲裁申请书2016

4.借款合同仲裁申请书格式范文

5.借款合同仲裁申请书范本

【借款纠纷仲裁申请书范本】相关文章:

1.借款合同纠纷仲裁申请书(范本)

2.借款纠纷仲裁申请书

3.合同纠纷仲裁申请书范本

4.土地纠纷仲裁申请书范本

5.劳动纠纷仲裁申请书范本

6.借款合同仲裁申请书范本

7.借款仲裁申请书经典范本

8.借款仲裁申请书范本「精选3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yuyangushiyukehuanxiaoshuo/354142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