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考古诗词赏析(2)

中考素材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三、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题型示例】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zhongkaosucai/18704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