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留住诗歌最后的尊严作文(2)

尊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将有着乡村身份的都市诗人比喻成城市的流浪者、拾垃圾者,更深层地说明了商品化社会彻底颠覆了人类的诗意化冲动。诗人只能处于都市的边缘,他们的对诗歌的坚守不是社会的主流。譬如戴望舒的《雨巷》,就弥漫着现代都市中特有的颓废和感伤情绪,表现的是一种渴望奇遇的都市流浪者的心态。鲍博士还为我们讲述了江非的《妈妈》:

  “妈妈,你见过地铁么/妈妈,你见过电车么/妈妈,你见过玛丽莲梦露/她的照片吗/妈妈,你见过飞机/不是飞在天上的一只白雀/而是落在地上的十间大屋吗/你见过银行的点钞机/国家的印钞机/门前的小河一样/哗哗的点钱声和刷刷的印钞声吗/妈妈,你知道么/地铁在地下/电车有辫子/梦露也是个女人她一生很少穿裤子吗/妈妈,今天你已经爬了两次山坡/妈妈,今天你已拾回了两背柴禾/天黑了,四十六岁了/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禾/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

  在儿子滔滔不绝的询问中,妈妈没有回答,妈妈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儿子做为一个有着乡村和都市这样双重身份的人,他必将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都市里的所见所闻告诉妈妈,但妈妈除了每天知道背回更多的柴禾之外,却处于失语状态。这就让我们不得不进一步想都市文明将乡村文明逼向了失语状态,都市里的话语:“地铁”、“电车”、“飞机”、“点钞机”等做为第二自然的景观对于乡村来说是多么地陌生。妈妈这个意象便这样被凝结在乡村文明的节节败退之中。

  美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曾经在纽约皇后学院的课堂上讲过:“朗诵自己或他人的诗,会使人联想到祷告的方式。当人们开始祷告的时候,他们最初也是倾听自我的。除了祈祷词,他们还能听见自己祈祷的声音。朗诵诗歌,也就意味着听到自己,意味着倾听自我。”我不知道鲍博士是不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他在课堂上总是用自己带着浓郁的庐江口音朗诵着别人的诗歌,然后以敏锐的眼光剖析它,向诗歌的内核进发。在朗诵一首诗的时候,我们似乎步入了其完整的创作历程。鲍博士就是这样,他试图使我们理解一首诗歌的独特性,其比喻构造的深度、历史文化语境的丰富。假如这些仅仅是一个语文老师来解释的话,那么可能就不是那么有趣了。鲍博士便选的一本诗歌读物里的每一首诗,他做出的解释总是那么的有趣生动,深刻隽永。因为这是一个诗歌评论家的意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zunyan/22587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