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大学生性别观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大学生性别观调查报告

  导语:性别指雌雄两性的区别;男女两性的区别。那么,大学生的性别观是如何的呢?以下是大学生性别观调查报告的内容,欢迎阅读!

  大学生性别观调查报告

  一、 调查背景与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性别的认知几近边缘化,对于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关系、地位和责任的认识都产生了改变。性别这一概念分成两类,一类称为生理性别,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生理属性,另一类称为社会性别,它反映了性别的社会属性.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女权主义者首先使用gender这一概念以区别于sex以来,社会性别经历了其概念化和理论化的过程,并逐步得到学术界认同,成为一种研究领域和分析视角。本调查旨在基于社会性别,考察当代大学生性别观现状,为高校性别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 调查范围与方法

  调查范围限于网络上的全国大学生,调查方法为网络问卷调查法。

三、 调查内容

  1、 基本信息:性别、年级、专业、家乡、户口性质、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来源。

  2、 专业信息:性别意愿、子女随母姓意愿、是否了解社会性别的概念、妇女地位与男性地位的高低、影响女性发展的因素、对男女平等的态度、改善女性待遇和促进男女平等的措施等。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调研群体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大学生群体中,男性占41%,女性占59%。91%的人为大三学生,9%的人为大二学生。其中,经管类学生占53.01%,理工类16.87%,文史类10%,艺术类6.02%,医学类8.43%,其余为小类专业。就学生家乡所在地看,37.35%的人来源于湖北,55.42%的人来源于浙江,2%的人来源于江苏,剩下的是少许其余省份的人。

  按户口性质来看,73.49%的学生是农业户口,剩下26.51%的学生是非农业户口。按独生子女的角度来看,39.76%是独生子女,60.24%不是独生子女。按家庭经济来源看,77.11%的学生家庭经济来源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16.87%由父亲承担,6.02%由母亲承担。从被调研大学生基本情况看来,除了调研年级和家乡所在地信息比较集中外,其他信息比例分布都较为均匀些。

  2、 性别意愿

  根据调查结果,85.29%的男性仍希望自己是男性,而只有28.57%的女性希望自己是女性。从另一个角度看,只有2.94%的男性希望自己是女性,而40.82%的女性希望自己是男性,其余30.61%的女性和11.76%的男性认为自己是男是女无所谓。可见相比男性大学生而言女性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性别是不满意的,无论是希望变成男性还是无所谓,她们都没有对自己的性别表示正面肯定。在进一步研究时可探讨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

  3、 对“社会性别”概念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42.86%的人对社会性别有些了解,36.9%的人不了解,在了解概念的大学生中13.1%了解一些,非常了解的只占7.14%。社会性别的概念其实并不复杂,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高校在开展性别教育工作时并没有到位,在基础概念的传播工作上还是要加强。

  4、 子女随母姓的意愿

  在被调查大学生中,35.29%的男性表示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随母姓,58%的女性表示愿意,其余的是无所谓和说不清。这说明大部分男大学生性别观上的传统观念仍存在,而大部分女大学生是不认同随父姓的传统观念。这从她们潜意识中体现出对于男女不平等的`反抗,是种女性主义的体现。

  5、 对妇女地位的态度和男女平等的态度

  从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出,女性中44%认为现今社会男女地位差不多,46%认为妇女地位较低;男性中50%认为男女地位差不多,而23%认为妇女地位较低。在对男女平等的态度问题上,78%的女性和82%的男性认为男女平等是进步的,应该实现。而换个角度看,57.58%的独生子女认为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与男性差不多,40.82%的非独生子女认为妇女社会地位与男性持平。

  这组数据说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认为当今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不高于男性,而女性和男性中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应实现男女平等。另外独生子女中认为男女性别地位平等的人的比重高于非独生子女 ,这可能与其家庭教育因素和心理成长因素有关,在以后的研究中可深入分析。

  6、 影响女性发展的因素

  按照题目分值,影响因素很重要为2分,重要为1分,一般为0分,不重要为-1分。各个影响女性发展的因素中,传统观念以均分1.07排名第一,处于重要和很重要之间,排名第二的是制度性的性别不平等,位于一般和重要之间,其余因素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女性自身问题、法律政策缺乏、经济不发达。

  而在欧美心理学家的分析中,女性自身独有的心理特点在影响女性发展因素中占主导地位,如过分的优越感、爱情取代事业、同性嫉妒心理等。可见,由于地域文化差异,传统观念在我国替代了女性自身因素,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因素。

  7、 对一系列观点的态度

  根据题目设置,非常同意为2分,比较同意为1分,不太同意为-1分,很不同意为-2分。均分排名前二的观点分别为女性应该按照自身需求寻求多元发展、男女应享有同等就业权,它们均位于比较同意和非常同意之间;而均分排名最后1名的为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男女就是男女平等,位于不太同意和比较同意之间。这组数据说明在大学生心目中,女性自主发展意识对其成长发展更能起到作用,法规制度的约束作用在其次。

  8、 改善妇女待遇和促进男女平等的措施

  据调查结果显示,为改善妇女待遇,79.76%的人认为政府应敕令取消各单位针对妇女的各种歧视性规定,78.57%的人认为政府应重视建立与完善女性的社会保障制度,61.9%的人认为政府应实现男女同工同酬。同时,在促进男女平等的最佳措施选项中,32.14的人认为应靠女性自身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行动,29.76%的人认为应靠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政策,28.57%的人认为应靠政府部门加强执法,监督中介机构、服务部门和用人单位等相关组织。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为改善妇女待遇,政府部门应加强法治管理。而靠女性自身维权意识和行动成了促进男女平等的最佳措施。

五、 对策和建议

  1、社会性别是后天形成的,高校应开设性别教育课堂,开展各类关于社会性别、 性别角色等知识的讲座,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悦纳自己、欣赏异性,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2、政府应该将一部分教育资金拨款给社区,定性定量开展性别教育普及工作,让每个家长意识到孩子的性别教育要从早开始。因为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性别观,要引导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有一定难度,所以进行性别教育要从小抓起。

  3、以妇女发展规划为依据,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校规校纪等高校政策领域。

  4、建立高校性别研究委员会,让政府与高校的基层研究人员建立联系,形成良好的监控——研究——反馈——管理——监控循环机制,促进大学生与性别研究人员的良性互动。

  5、联合社会力量,建立性别心理健康网站,实时发布动态消息,为大学生提供性别心理保健的最新知识,并免费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6、加强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性别意识培训,提高其表现平等性别关系的能力。高校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不仅在学术上起到指导作用,还在人格和性别意识上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对其进行性别意识培训,塑造鲜明的社会性别引导形象,对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性别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 不足之处

  本次调查由于时间有限,调研大学生对象主要来自于湖北和浙江地区,全国其他地区的数据较少,代表性较差。另外,网络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考量,所以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diaochabaogao/25175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