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民企健康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民营企业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近些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不断完善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制度,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法制环境。就我县而言,县委、政府以“四县”战略为中心,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全县民营经济呈现迅速发展、壮大的良好态势。民营企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县域经济主体和推动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还不高,总体上仍处在初创阶段,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够,总量和规模仍然偏小;瓶颈制约,生产要素供应紧张;观念障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体制不顺,服务体系薄弱;素质不高,部分企业内部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民营企业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支持、引导现有民营企业实现向更高层次的过渡,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个浅显的分析。

  一、我县民营企业现状

  企业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创业期、成长期、稳定期三个阶段。企业在解决生存和盈利问题,完成原始积累之后,随即进入从技术、管理、品牌、商业信誉等方面迅速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把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阶段。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现状表明,总体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民营企业正在从以数量为主的快速增长向以质量全面提高为主要特征的稳步增长转变,正处在向更高层次过渡的关键时期。目前的基本状况是:

  (一)企业数及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总量和规模依然偏小。

  “十二五”以来,我县民营企业发展较快,年,注册企业数达到244个,比上年增长6.1%。企业资产总额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29.31%。年实现增加值9.45亿元,利润1.72亿元,上缴税金1.51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57%、上缴税金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5.86%。其中129个民营工业企业(不含个体工业,下同),完成工业总产值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25.77%,增加值达到5.48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2.37%,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8.86%。民营企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在我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企业总量及规模不大,民营工业企业平均资产总额797.6万元,平均从业人数为68人,平均完成工业总产值1054万元,平均实现工业增加值420万元,与国内先进县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年规模内24家民营企业总收入和税金等指标不敌一个“枝江大曲”或“稻花香”。

  (二)重点民营企业成长加快,企业实力不断发展壮大,但知名大企业和著名品牌仍然奇缺。

  经过十几年的创业和发展,民营排头兵企业成长迅速,我县民营企业群体中已出现了像东圣集团、永安车桥、绿陵化工和楚原化工公司等一批有影响的公司和企业,绿陵化工和楚原化工公司纳入省政府 年“三个三工程”的百家重点中小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2家,其中东圣磷复肥2.77亿元,永安车桥公司1.05亿元;平均资产总额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5家,其中有2家企业的资产总额超过亿元。曾经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和品牌有湖北东圣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东圣”牌磷化物、磷矿粉,远安鸣凤镇粮食购销公司“鸣凤”牌大米、面条,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森源”牌食用菌、食用菌菌种等。截至年底,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4.15亿元,县属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65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民营企业中的知名企业和品牌逐步增多,实力逐渐增强。但民营企业规模仍普遍较小,竞争实力还不算强,品牌知名度不高,尤其缺乏像“枝江大曲”、“稻花香”这样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

  (三)经济结构提升,经营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集聚效应初显,但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我县民营经济在行业分布上,从初期的以轻工、建筑、运输、商贸服务等领域为主,开始向重化工业、机械加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拓展。在结构规模上,以劳动密集型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在产业布局上,以小规模、分散化经营为主,现已有部分行业出现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产业,主要集中在等一批特色产业群或产业基地,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明显,但产业配套环境并不十分理想,企业协作意识不强,单打独干闯市场;产业结构上主要仍处在以初级产品或粗加工为主阶段,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整体技术水平依然不高,产业链尚未形成。

  (四)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正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但经营管理的家族式、粗放式未能彻底蜕去。

  我县的民营企业在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上,以家族企业并家族经营的企业为主,正逐步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发展,但经营管理的家族式、粗放式未能彻底蜕去,离规范的现代企业还有相当差距。企业治理结构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发生改变,即由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合一的状态转变成两权分离的状态。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只有依据企业组织变化的规律适时调整其组织结构,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diaochabaogao/37469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