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社会公德实习调查报告(4)

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网络的影响

  如今的大学生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物质生活条件富足。高科技迅猛发展,大学生基本上都有电脑,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文化的影响。他们对于网络的需要和迷恋也达到了几乎“无人不网”的程度。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上人员成分复杂,公德素质高低不一,网络的虚拟环境削弱了传统的伦理道德,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很容易随波逐流,忽视社会公德,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也使学生的公德意识被淡化了。对网络的迷恋使得某些大学生践踏社会公德,据一些校图书馆、资料室的管理员反映,学校图书馆的各类被偷撕的图书和杂志中,涉及网络游戏内容的量最多。这一方面说明了学生公德自律素质的低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网络对大学生公德行为的强大影响。

  (三)教育的影响

  公德教育有缺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素质培养都有影响和责任,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主要分析高校教育的影响。我们认为,在目前的高校中,公德教育有缺失,公德教育并没有被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大学》、《论语》、《中庸》、《礼记》已经不再出现在课堂和书桌上。对学生的公德教育,我们应该进一步改变已有的“认知”,充分认清大学生的公德“现状”,抛弃大学生不再需要进行公德教育的错误观念。

  1、家庭不重视对子女进行公德教育。学校的大学生一般家庭条件优越,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家人溺爱和迁就,往往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缺乏关心他人,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有些学生自由散漫,无视社会公德和校纪校规,缺乏社会责任感。

  2、学校教育中存在轻视公德教育、公德教育空乏的倾向。从中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高等教育则面临着学生就业的压力,就业率成为衡量学校优劣的标准,学校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有些老师仍然采用说教方式讲空乏的理论,高、大、空的公德教育知识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3、大学生有不重视社会公德的思想观念。许多学生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作为人生信条,自私,冷漠,我行我素,认为公德观念过时了,不愿受社会规范和公德观念的束缚,也不遵守学校的各种文明公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diaochabaogao/38216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