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学生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锦集六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随着暑期实践动员大会的开始,我们小组的暑期实践活动也正式开始了。

  从7月17日到7月19日,我们小组完成了从见面会到问卷落实的一切准备。7月20日12:30,从长途大巴踏上xx这一片土地上时,我从没想过四天原来并不短暂。

  四天,我们走遍了xx的大街小巷,终究没吃上梦寐以求的清远鸡。第一次与同学以自由行的形式在外,早已料到,这一次我肯定能收获很多。从住宿到饮食,我看到了精明是出行的必需品。而若要获得这必需品,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处处留心。若非经过这次出行,我不会知道原来10人份的粥可以用十几块就能吃到;若非经过这次出行,我不会知道房租可以半价再打折,一砍再砍;若非经过这次出行,我不会知道货比三家的必要性。然而除了精明以外,懂得随遇而安也是必要的。向来人在他乡,在衣食住行上遇到些困难是必然的。如果动不动就“这地方咋样那地方又咋样”地抱怨,那恐怕最后苦了的是自己。懂得将就一下,心放宽一些,一切都会好办很多。还记得有一句话是说,当你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就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而在短暂的四天,我们不可能让xx改变多少去适应我们,只能是我们改变自己去适应它。所以四天,我们收起了平常对生活各方面的挑剔,欣然接受我们还不甚习惯的一切。经过这四天,我才发现原来我们平常的生活质量其实还不差,也再一次领悟了“知足常乐”这个词。

  四天,从教育局到农村家庭,我们收集关于农村教育的资料。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在同伴、受访对象以及一些擦肩而过的人身上,我看到了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以及素质涵养的重要性。从教育局的以礼相待、村办事处的热情招待到部分村民的踊跃配合,再到部分村民的不屑一顾,这里面处处反映着各个人的处事方式。从他们身上,我知道了,对于陌生人,适当的提防是需要的,但是当你了解过相关材料以后,你应该相信你所看到的,降低心里筑起的那堵高高的墙。而作为陌生人,我们应该首先出示证明材料,再以诚恳的态度给别人详细地介绍自己此行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展现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以你的行动去证明你是一个没有威胁并且想要帮助他们改善目前状况的人。

  通过几天的调查,我们从众多受访者身上认识到了目前农村的教育与状况。尽管这些年来农村教育状况已经逐步改善,但不足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跟城市的差距还是很明显。教育影响人的一生,能否受到好的教育至关重要。在当地做调查的时候,很多受访者对我们的调查的实质作用起怀疑,觉得这一切都只是一种形式,走走过场而已。不管怎样,希望我们这次的调查能够帮上农村教育改革一点忙,起到一点作用。

  四天,从陌生人到朋友,10个不熟悉的人逐渐打成一片。无法忘记,每到台阶的地方,后面的人帮忙提行李箱的体贴;无法忘记,某个晚上,好几个已经是准大三学生的人在m记门外指着橱窗上的玩具大喊“我要这个,我要这个”的搞笑场面;无法忘记,山洞里面,昏暗的前方传来“小心阶梯”的温馨提示;无法忘记,每到晚上,分组磨练牌技、学习新知的刻苦场面;无法忘记……在这短暂的四天,无法忘记的东西实在太多。四天的相处到处充满着关怀、体贴、感动和欢乐,这让我们10认识的人逐渐熟悉,慢慢地成为了朋友。这是这一次实践活动最大的收获。从大家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一个团队的合作与互助,一个队员的积极与服从,都是我们顺利完成这次实践的必要因素。有了大家,就算四天里面三天没能吃到中午饭,心里还是满满的;就算调查的时候遭到诸多拒绝,斗志还是高涨的;就算前方的路是黑暗的崎岖的,我们都从未惧怕。四天因为这一切而难忘。

  四天并不长,但收获的经验和感情却不是这四天能够承载的。收获满满的,四天的旅程仿佛已是一个多月,这一切让我不能相信这仅仅是四天。付出的仅仅是四天,收获的却是终生受用。我很庆幸参与了这一次实践活动,认识了这一群朋友,一起度过了这短暂而漫长的四天。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为全面了解我校学生厌学情况,分析厌学原因,寻求解决办法。我校就厌学情况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我校七年级、八年级共九个班级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学生厌学面、厌学原因、对学校的期望三个方面,共下发调查问卷220份,收回调查问卷219份。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一)关于学生厌学面的调查情况

  1.学生厌学面较大。在所有被调查学生中,没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只有7人,占调查学生比例的3.19%;一直有厌学情绪,且讨厌上学的18人,占8.29%;有,但可以控制自己的111人,占50.68%;偶尔有的78人,占35.6%。

  2.学生中抄袭作业现象较普遍。没有抄袭作业现象的只有2人,占0.9%;抄袭作业严重的32人,占14.6%;有但不多的90人,占41.09%;只是个别抄袭的88人,占40.18%。

  3.对中考科目厌学表现最严重的是英语。讨厌学习英语的86人,占39.26%;其余科目分布基本平衡。

  (二)学生厌学原因的调查情况

  1.社会原因导致学生厌学的较为严重(1)迷恋电视娱乐节目、网络游戏、玩手机、看网络小说、上网聊天导致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其中迷恋电视娱乐节目的56人,占调查人数的25.57%;上网玩游戏172人,占78.54%;玩手机136人,占62.1%;听音乐39人,占17.8%;看网络小说106人,占48.4%;上网聊天的98人,占44.75%;(2)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等社会问题影响学生厌学的较为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难而致使自己产生厌学情绪的175人,占调查人数的79.9%;认为大学生工资低导致厌学的103人,占47.03%;认为读书无用而厌学的59人,占26.94%;认为考大学比较容易的22人,占10.05%。(3)当今社会用人制度对学生厌学的影响较为严重:认为不读书有好关系可以找到好工作的93人,占42.46%;认为读书多不一定赚钱多的110人,占50.22%;认为读书找不到理想工作的136人,占62.1%;认为不读书可以打工赚钱的33人,占15.1%。

  2.家庭原因导致学生厌学的占相当大的比例(1)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大,认为家长对自己学习不关心的78人,占调查人数的35.61%;家长外出打工,难以教育学生的90人,占41%;认为家长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对子女期望过高的127人,57.99%;认为家长放纵孩子、对自己要求不严、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的69人,占31.5%。(2)家长自身原因导致的学生厌学情况也不容乐观,认为家长过于看重学生成绩的142人,占调查人数的64.84%;家长离异对自己漠不关心,不管学生学习的31人,占14.15%;家长知识层次低,不能辅导学生学业的88人,占40.18%;家长参与赌博影响学生学习的20人,占9.13%。

  3.学校原因导致学生厌学不容忽视(1)学校管理和升学压力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比例较大,认为学校课程设置单调的82人,占调查人数的37.44%;认为学校管理松散,身边同学不良行为影响学习的66人,占30.13%;认为课外活动少,学习枯燥单调的142人,占64.84%;认为学生可自由支配的自主学习时间少,缺乏自由度的128人,占58.44%。(2)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影响较大,认为教师不关心学困生学习的64人,占调查人数的29.22%;认为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学习枯燥的92人,占42%;教师讽刺挖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导致学生厌学的93人,占42.46%;对教师教学模式、教学风格不喜欢的99人,占45.2%。喜欢按照高效课堂模式教学的29人,占调查人数的13.4%,喜欢按传统模式教学的42人,占19.8%,但是要求老师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科兴趣、多做个别辅导的分别占109人、122人,占调查人数的50%以上学生厌学调查报告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4.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厌学情况分析 学生能客观的从自身分析厌学原因。(1)认为厌学主要原因在于自身基础差,想学习而力不从心,听不懂课的157人,占调查人数的71.69%;怕吃苦的73人,占33.3%;学习习惯差,没养成良好习惯的125人,占57.07%;学习目标不明确,有早恋现象的49人,占22.37%;对学习不感兴趣的63人,占28.76%;自制力差,控制不了自己的91人,占41.55%。(2)学生认为自身厌学与周围人际关系、学习环境有很大关系,认为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产生厌学的143人,占调查人数的65.79%;受到老师批评而厌学的73人,占33.3%;父母关系不和谐等家庭原因而厌学的44人,占20.1%;父母管教太严,每天唠叨导致孩子逆反而厌学的45人,占20.54%;自己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而厌学的31人,占14.5%;和同学关系紧张而厌学的16人,占7.3%。

  (三)学生对学校的期望调查情况

  1.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希望 要求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督促学生改进学习习惯的98人,占调查人数的44.75%;要求转变观念,做好学生理想前途教育的66人,占30.3%;要求改变环境,营造重学、乐学的学习氛围的101人,占46.2%;要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30人,占13.7%;要求回归传统模式教学,取消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34人,占15.53%;要求采用高效课堂模式教学的41人,占18.72%。

  2.对班主任老师的希望 能平等对待每位学生,重点做好学困生和问题学生工作的110人,占调查人数的50.23%;希望对不同学生应有合适的教育目标的86人,占39.27%;希望老师与家长沟通改变家长对孩子提出不贴合实际或过高要求的82人,占37.44%;希望班主任老师多下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谈心的33人,占15.07%。

  3.对科任老师的希望 要求按照高效课堂模式上课的29人,占调查人数的13.24%;要求按照原来模式上课的42人,占19.18%;希望老师个别辅导、注重基础的122人,占55.71%;希望培养学科兴趣的109人,占49.77%。

  二、调查分析

  1.从调查总体情况看,一是厌学面广、情况严重:只有3.19%的学生从没产生过厌学情绪,其余同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二是学生抄袭作业现象严重,调查显示,从没有抄袭作业的同学只有0.91%,其他同学均存在抄袭作业现象;三是学生讨厌学习英语情绪极为严重,对英语厌学的学生占39.2%,和其余学科相比严重失衡。

  2.厌学原因调查显示

  (1)社会环境对学生影响极为严重。特别是社会上的部分不良休闲娱乐活动对学生影响很大,诸如参与过玩网络游戏、聊天、赌博灯不亮娱乐活动的学生超过50%,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更加导致了学生讨厌读书,以至于无心读书;此外,社会上拜金思想的'诱导、大学生就业难和工资低的现象,使学生感觉到读书无用、读书同样无法实现个人理想,导致厌学情绪严重,这类情况占到70%以上。

  (2)家庭教育和家长对学生的态度是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家庭对孩子的不关心、家长的外出打工、对孩子的放纵等均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特别是农村家长多外出打工,缺乏时间教育孩子,这种影响比例达到了41%;此外,家长的教育方式粗暴、方法单一、父母离异,特别是农村家长赌博恶习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都有较大程度的影响。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比例相对较大。

  (3)学校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方法、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学校生活单一、课外活动少、受部分有不良行为学生的影响等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比例较大;另外,教师对学困生和问题学生的歧视、讽刺挖苦、课堂教学的枯燥也是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另一重要因素,特别因教师对学困生的关心不够、教育方式单一而厌学的占到42%以上。

  (4)自身基础差、习惯不好、自制力不强、早恋及人际关系、学习环境、情绪变化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期望调查显示 学生对加强行为习惯培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期望较高;期望班主任老师能公平对待每位学生,特别是与成绩差的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期望科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公平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多进行个别辅导,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模式上学生并不要求一定要按照何种模式上课,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应该是我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策略。

  三、启示及对策

  1.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其根源的,通过对学生厌学根源剖析,我们认识到,学生必定是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各方面均不成熟、不稳定,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加上自制力较差,对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同学中的问题认识上有局限性。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加强学生的管理和引导,提高学生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不良诱惑的能力刻不容缓。

  2.任何教学模式、方法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是最好的。脱离学生实际而单纯搞形式的教学模式都会走向失败。我校实施的高效课堂模式教学还需要广大教师深入研究,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抓好学困生的个别辅导,提升学科成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厌学情绪的工作迫在眉睫学生厌学调查报告工作报告。

  4.留守学生、问题家庭的学生心理缺陷、学习压力等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提高的重要方面。所以,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工作不可忽视

  在开展专项调研,分析汇总的基础上,学校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力争在短期内将学生的厌学情绪调控在适度的范围内。第一,在教学上,实施“低起点、多层次、高效率”的教学策略,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均有所收获。第二,在学生管理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谈心活动,更多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管护中心的职能作用,帮助学生排解烦恼,调适心理。第三,在办学策略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和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分发挥18个活动小组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把学校变成孩子们的乐园。第四,继续完善学困生帮扶和问题学生教育转化体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完善人格,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知道感恩,主动担当,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diaochabaogao/400545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