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七大方言地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胸是炒鸡蛋、王五井儿、装垫儿台……”最近北京话的“吞音”在网上火了,上述词汇翻译过来就是“西红柿炒鸡蛋、王府井和中央电视台”,这些词汇一经念出便引发众多网友跟读。网友对此自然是抱着好玩儿的心态,然而,语言专家们却读出了不同的深意。日前,北京市语委一位官员指出,“当前我们中学生对老北京话是不太熟悉的,地方方言可以说是日渐式微。”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熟悉的乡音让人想起故乡、记住乡愁,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中华文化、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频繁以及普通话推广工作(以下简称“推普”)的进行,使用方言交流的人们越来越少,地道的方言严重退化、萎缩,甚至有人预测,方言的消失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语言资源,2015年,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领导实施了一项语言文化类国家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这意味着,方言的保护工作正式纳入国家战略。

  孩子就是未来,您的孩子还会说家乡话吗?方言在各地的保护与传承情况如何?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能否不形成“你进我退”的结果?带着这些问题,本网记者选取了我国七大方言所属的典型省份进行了采访调研。

  人民北京8月24日电 家住广州白云区的陈阿姨自从孙子上幼儿园后,就多了一件烦心事——“孙子说,幼儿园老师要求大家都要讲普通话,说粤语会被小朋友笑话‘土气’,所以他不要和嬷嬷(粤语:奶奶)讲粤语了,而且还要求嬷嬷学好普通话。”小孙子的举动,让陈阿姨哭笑不得,她还发现,以前在孙子面前都用粤语交流的儿子儿媳,现在也改用普通话了。

  如今,在各地方言区,不少家庭都遭遇了和陈阿姨同样的情境:家乡话在家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少,逐渐退出日常交际。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diaochabaogao/46654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