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4)

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政府最应做什么

  政府出台的针对留守儿童的任何公共政策,应该符合效率原则:施行该公共政策所动用的公共资源+该公共政策所引起的新的问题<留守儿童尤其是真留守儿童面临的五大风险,即社会成本最小化。

  这样的政策应该会有很多,这里只谈最关键的一条。政府最应做的是拆除障碍、创造条件让农村儿童不再留守,与父母随迁进城,享受与城市儿童一样的公共服务,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亲子暌违导致的五大风险。

  首先,是废止一切不利于城市化的权利安排与制度安排,给城市化松绑。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提出“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这是朝着赋予农民完整土地权利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2014与2015年中国城市化率分别为54.8%与56.1%,比中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仍低10个百分点左右。这意味着大量的农业人口要继续向城市转移。一是意味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留守成员也要进城,让留守儿童享受城里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像城市儿童一样。二是意味着举家生活在农村的非留守儿童家庭的家长也要去城里打工生活,这会暂时性地产生新的留守儿童,但儿童的营养健康与学业境况会有改善,然后逐步在城里安家,让这些儿童享受与城市儿童一样的教育资源。

  其次,要赋予农民工以市民权利。2014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是54.8%,但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只有35.9%,差了约19个百分点。这个差距应该抹平。如果一个农民工在城里有稳定的工作或收入,能在城里生存下来,就理应成为该城市的市民,而不应附加任何额外条件。这样,农村儿童就不需要留守而能随迁入城,享受与城市儿童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目前,人口从中西部向沿海转移、从农村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转移,是基本趋势。但农民工愿意落户的城市与愿意给农民工市民权的城市并不匹配。2015年4月,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清华讲演中指出:“公共服务资源应该随着人口的流动,特别是其中的教育,当然也包括卫生和医疗等。财政部和教育部合作,推行终身学籍制度,正在探索义务教育资源随着学籍流动。户籍制度改革现在已经开始了,但是不理想,2014年7月份户籍制度改革文件下发,到现在为止有14个省市出台了落实的方案,而人们最愿意落户的那些省份一个也没有。”

  2016年3月17日新华社受权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大挂钩机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补贴数额与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

  如果这三大挂钩机制落到实处,那地方政府就有积极性给农民以市民权,甚至会展开抢人大战,这将有助于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福祉,有助于提升境况比留守儿童还要差的农村非留守儿童的福祉。农村留守儿童理应只是一个暂时性的过渡态,不算最惨,还能更好;解决之道不是回到过去,而是迈向未来;不是家长退回到农村,而是儿童与家长一起进城。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diaochabaogao/47675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