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致教育部文化部领导的公开信

公开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致教育部文化部领导的公开信(一)

  中国社科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

  我叫李XX,小学教师,XX人。我写这封公开信的目的是要告诉你们,我们中国人千百年来对汉字的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远未认识汉字的本质。目前中国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汉字研究著作,从汉字的本质来讲都是不正确的。最好的汉字研究著作也是不成体统的皮毛之言。对于我国的汉字研究现状,我写了这样几句话:面对皮毛言,一口叹息气。不开天地门,岂可得三昧?我国大学的汉字研究教材我虽未见过,但从社会上的汉字研究信息来看,我已知其内容情况了。这是不符合汉字实际的,是对汉字的误解。这对于学子来说是一种误导。我希望教育部能重新组织专家编写一套符合汉字实际的教材,让中华子孙真正认识汉字的博大精深。文化部也有责任组织专家重新认识汉字,让汉字这颗中华文化的明珠放出它特有的光芒,让中华子孙和世界人民认识中华先祖的高度智慧。

  其实20XX年夏,我就写了一篇题为《中国人,你识几个汉字》的文章邮寄给了国内两家文化教育的大报社和一家青年大报社,结果都如石沉大海。后来我真想再写一篇题为《中国人,你目能识“丁”吗》的文章在互联网上发表,但又怕惹出许多麻烦,使我不能静心做我的事,特别是怕那些狂热的爱国者的攻击,叫我哭笑不得。

  中国人不识汉字真象,这是事实。中国人不仅不识古汉字真象,也不识现代汉字的真象。这实在是一种可悲、可叹、可笑的事。

  汉代的学者许慎不识汉字真象,这从他的《说文解字》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古圣人孔子虽然为《易经》作过解释,但也不识汉字真象。他的“牛羊之字,以形举也”就是证明。不过这种情况可能与此二位没有见过甲骨文有关。

  中国当代的文字专家也不识汉字真象。这能从他们的著作中看出。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我们中国人常夸耀汉字博大精深,但不知从哪里说起?请问这以象形为基点的汉字能博大精深吗?形,状也,表也。这表形之字能有丰富的内涵吗?能博大精深吗?也许有人说,我们不谈象形字,那些指事、会意、形声字可就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了。请问,这指事、会意、形声字是用什么表示的,它们的基点又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汉字定位于形,那么汉字就是依样画葫芦的作品。那指事字中就会有有人摘葫芦的字形。那会意字中就会有有人分葫芦的字形,形声字中就会有葫芦配声符的字形。请问这样的字形能有多少内涵?有什么博大精深?

  我们中国人看事物往往不看本质。中国人不识汉字本质就象看人只看皮囊肉体,不看精神道德,象看水只看水形不看水性,象看刀只看刀刃不看锋利一样,只重外形,不重本质。我看中国人对“文化”的定义就不正确。比如说《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化”定义之一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这种定义若以“总和”而论,那是不能揭示文化本质的泛泛之言,若以“精神财富”而论,那又是一种以偏概全之言。我不管这是中国人的定义,还是“进口”的定义,我的判分是不及格。再如人与动物的区别,教科书是从动物进化的角度来分析,指出的是人与动物智能上的差别,并不讲有无精神道德的区别。我以为有无精神道德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对于认识中国汉字来说,我们应该按照中国哲学观点来分析。应该是有表就有里,有形就有象,有器就有道。里、象、道才是事物的本质。看事物要看本质。丢掉了本质,就丢掉了事物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中国人看汉字就是只看表形而不知有里象,只知其为器,而不知其中有道。结果丢掉汉字的本质,丢掉汉字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这正是千百年来汉字不能被正确解读的原因之一。

  应该说中国人对汉字是很熟悉的。从事汉字研究的人也不是少数。但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为什么同一个汉字在甲骨文、金文、籀文、石经文、小篆文、楷书等文中会有许多个根本不同形的字形?这是象形理论能解释了的吗?为什么每一个汉字都有许多义项,有的多达二、三十项,而且许多义项根本无法与其形相联系?如太阳之“日”竟能“日他娘”,植物之“麻”竟能“麻烦”、“麻利”、“麻醉”、“肉麻”,人之“足”竟能“满足”、“足够”,方位之“方”竟能“方便”、“大方”,还能成“方法”,动物“牛”竟能“牛得很”、“牛气”,绳“索”竟会“索取”等等。象这样的情况在汉字中是普遍的。不知哪个研究汉字的人思考过这些问题?这是一种以象形为基点的汉字理论能回答了的问题吗?再者,请大家再认真看一看,楷书中有几个是真正的象形字?这已足以说明象形说是站不住脚的。

  把汉字看作象形体系是把汉字看得太简单、太浮浅了。这是把汉字从天上贬到地上。这不仅不符合汉字实际,而且也是一种民族自贬自辱行为。汉字是神奇的、高超的。它的神奇与高超就在于其字形内部有一种人们不易觉察到的意象。也正是由于其意象内涵极为丰富,才使汉字成为博大精深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字。汉字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也是一座世界文化宝库。汉字中蕴藏的人文信息和自然科学信息是空前的。汉字的内涵不在《易经》之下。然而这些内涵又岂是一种象形文字能表达了的呢?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是中华国粹,是中华先祖高度智慧的结晶。但数千年来一直是被作为形而下的器使用着。这实在是以金为石之误,以金为石之恨。换句话说,汉字只是中国人情感上的珍宝美玉,并非视觉上的灵通宝玉。因为我们中国人对汉字的解释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中国人都知道汉字有丰富的内涵,却不知这丰富内涵形成的原因。数千年来中国人不能认识汉字的真象,不能发现汉字的真正价值。这能对得起创造汉字的中华先祖吗?我们这些自称是龙的传人的中华子孙还配其名吗?这叫爱中华也爱的糊涂。

  人类是极其聪明的,然而也是十分愚蠢的,中国人也不例外。当年,中华先祖创造了《易经》。这是十分了不起的杰作。反映了中华先祖的高度智慧。那四大发明、飞船上天与之相比又算得了什么?《易经》作为自然科学,作为人类对宇宙生命规律和天人关系的探索与推演描述,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但作为人文理论和社会模式,它主要的是荒谬和反动。它成为三纲五常的源头,是压迫有理的说明书。这是《易传》思想的主脉。这也是说今日流传下来的《易经》,或称《周易》是一部精华与糟粕的掺合物。然而它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可叹!中国医学是摒弃《易经》糟粕,抽取《易经》精华而建立起的科学理论和治病方法。它不仅是治疗疾病之法,更是治国治人之法。古人早有“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之说。而现代中国人却只知中医是医病之法。可叹!先贤老子的《道德经》是举世无双的中华第一经,是一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著作。虽言简而意深。它的价值在中华诸经之上。目前还没有一种经典能比得上它。但中国人却并未将它置于应有的位置。更可叹!这聪明的中国人不也糊涂吗?

  汉字的真象千百年来一直不能被我们中国人认识,这应该说是一个谜。我以为要解开这个谜还是应该反观我们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

  我们中国人有一种严守传统的观念。更有人把传统看作安全套。这样,严守传统观念就象钻进了安全套。他们以为严守传统观念就象钻进了安全套。他们以为严守传统观念做事做学问不会有差错,殊不知钻进了这种安全套就等于自缚其身、自缚其足,不能再前进一步。这也等于把自己囚禁在一个小天地中,不能扩大视野,使思想僵化,使自己的头脑失去灵性。这种头脑看问题,分析事物,象教徒诵经,鹦鹉学舌,人云亦云。那些自以为在安全套中不会出差错的人却往往出差错,更不会得到真知。我以为中国汉字的真象千百年来不能被中国人认识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人在思维上把传统的安全套系得太紧。

  我知道,世界上的真理都是在艰难的求是中取得的。艰难的求是既包括对真理本身的探求,也包括向世俗、权威的抗争。有时向世俗和权威的抗争要比对真理本身的探索求证艰难得多。世界历史也表明,求是者往往是传统的叛逆者。因此求是往往是向传统挑战。比方说马克思主义就是向传统挑战的产物。

  我也知道,我们中国著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荟萃了十几亿中国人中选拔出来的精英,是专门研究人文科学的。还有许多著名的高等学府里藏龙卧虎、人才济济,是研究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场所。这些地方,年年研究成果累累,著作千车万车。只是不知对汉字研究有什么新成果?如果有,请告知全国人民。我是很想与你们交流一下对汉字的研究结果。当然我想和你们交流的不仅仅是汉字问题,也包括中国古今文化中的许多问题,比方说教育问题,如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教育改革?再比方说科学问题,如怎样看待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这两者有无主次关系,自然科学的发展就等于社会进步吗?再比方说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孔子在中国古文化中的地位,就是它的文化价值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又应如何解释?等等。这里还有一个需要说明的是我喜欢在公开的场合,在同一平台上与别人交流,不喜欢奴才向主子禀报或讨示式的对话。不过,这汉字以外的话题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并不奢望能与高士们谈此类问题。我这里主要讲的是汉字问题。

  我仅是一名小学教师,我深知我的身份和所处的地位。如果有人说我不知天高地厚,那很好。如果说我胆大包天,那也对。我的这封公开信也确实失恭不敬了。这暴露了我的愚蠢。在大家都爱说恭维话的今天,我不懂得献媚取宠,不懂得讨人喜欢,却要得罪许多人,而且许多是很了不起的人。我虽然感到这比编造鬼话骗人强多了,却也担心招来一些难测的事端。这是我无奈的选择。因为我想登门拜访首长、专家之类并非易事。

  这是一封沉重的信,也是一封忧心忡忡的信。如果说这里有一种傲气,倒不如说有一种叹气。我已是年入花甲的人了,追求的只是能弄清事物的本质、真象,比如说要认识汉字的真象。只不知在这人欲横流的今天会有何种回应。

  最后,我套用西方哲人的话说一句:我爱古今贤哲,我更爱真理。

  此致

  敬礼

  小学教师 李XX谨呈

  20XX年2月24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gongkaixin/20569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