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2016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工作汇报范文(7)

工作汇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上半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一)狠抓增收节支,强化预算执行

  依法管征促增收。围绕收入目标,强化税源调研、分析和测算,全面研判财税形势,科学谋划收支盘子。及时分解落实任务,逐旬、逐月紧盯收入进度,实时跟踪收入增减变化动态。强化部门沟通配合,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努力挖掘增收潜力,确保应收尽收。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增幅高出全省平均增幅6.3个百分点,地方级收入增幅高出7.2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总收入增幅第一季度和上半年均居全省九市第一位,地方级收入增幅从2月份起连续五个月保持在全省九市前2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分别占全省九地市的比重达5.4%和5.6%,同比分别提高了0.3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

  严格管理抓节支。认真落实八项规定,强化预算约束,在连续几年压缩市本级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20xx年市本级公用经费再压缩5%。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印发了《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的通知》,20xx年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比20xx年再压缩1330万元,下降13%;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除了部分有常规性出访任务的单位外,其他单位不安排出国(境)支出预算,待在年度中逐批审批下达;前瞻性地管控公车,年初就提出市直部门停购一般公务用车,为公车改革提前做好准备,上半年我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公务用车实现“零审批”,预计可节约资金500万元;实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控制公车运行费用。出台因公出国经费和会议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和差旅费管理规定,修订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预算规定和标准,扎实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差旅费、公务接待费等必须使用公务卡结算。开展“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工作,提高财政透明度。上半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5484万元,同比下降40.5%。其中:因公出国(境)支出124.6万元,下降48.5%,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4311.5万元,下降15.8%,公务接待费支出1048万元,下降72.8%。

  (二)助力实体经济,夯实财源基础

  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安排各类产业发展资金5.9亿元,加大对临港产业、文化产业、设施农业、海洋牧场、电商转型、医疗服务等“六大突围”产业的鼓励奖励和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通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信贷奖励等措施,释放民间投资潜力,促进新兴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努力培育上规模、上档次的新兴优质财源,持续提高财政收入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其中:安排并整合现有涉海资金共5000万元,重点扶持生态海洋牧场建设和现代渔业建设,建设海洋强市;安排物流业、电子商务发展基金各1000万元,支持电商物流建设,加快培育电商产业;安排科技计划项目及企业技术创新资金5096万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安排外贸扶持资金4000多万元,为我市外贸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减轻企业负担。坚决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继续实施营改增、小微企业所得税及其他税收奖励优惠政策,上半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亿元;落实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融资担保、应急垫资、特色产业扶持等政策;拨付6600万元,对企业扩产用电、增产多销、技术改造等予以奖励,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

  维护金融稳定。为防范和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筹集3.6亿元(其中:市财政出资2亿元),设立企业应急保障周转金,自4月份启动以来已解决43笔共6.5亿元还贷周转资金,为因短期资金周转困难不能按时还贷的企业提供转贷服务,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筹集贷款风险增信资金4300万元,开展“万家小微企业成长贷”,为外贸中小微企业搭建“助保贷”融资平台,为企业融资增信,增加企业贷款;积极向市政府建议成立市担保公司,筹集注入资本金2亿元(其中:市财政出资8000万元),为企业贷款牵线搭桥。

  (三)强化资金统筹,支持重点项目

  统筹调拨各类项目建设资金51.4亿元,确保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和投产。其中:投入5.2亿元,推进铁路、高速公路、联十一线、滨海大道等重大路网、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尽早实现开工或加快工程进度,形成实物投资量; 安排水利项目专项资金4.3亿元,重点用于木兰溪防洪工程、乌溪水库工程、金钟水利枢纽引水配套工程、东圳分层取水工程、东圳水库除险加固、妈祖城供水工程和内河整治等民生水利项目建设;筹措畜禽养殖整治和饮用水源保护生态补偿专项资金8100万元,开展生态保护和污染整治等水环境保护建设工作;安排4323万元,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

  (四)着力改善民生,提高保障水平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教育方面,上半年,市财政共筹集1.6亿元,扩容建设11所城区和中心集镇中小学,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班班通”建设;投入1.3亿元,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四免一补”;继续提高市本财政对高等教育院校的生均拨款水平,今年仅高校生均拨款预算就达1.8亿元,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医疗卫生方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并轨统一,筹资标准由20xx年的每人每年340元提高到今年的390元,政府补助标准由280元提高到320元;上半年已拨付新农合补助资金5.4亿元。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0元,比省定的2100元翻了一番,财政补助水平提高到每人每月170元,比省定标准126元高出44元;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从去年的每人每年5040元(四区)、4464元(一县)分别提高到5616元、5040元,财政补助水平从去年的每人每月240元、220元分别提高到258元,231元;全市8.9万名农村低保对象和1万名城市低保对象的正常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轨统一,全市37万名60周岁以上老人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70元。

  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按人口规模,分别从原来的3、4、5万元/村.年,提高到8、9、10万元/村.年,每年财政增加投入4850万元。安排老少边岛相对落后地区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重点用于50个老少边岛相对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500万元,安装探头2001个,建设网格化平台300个,逐步实现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在重要部位和场所全覆盖,社会管理更加精细化;筹集1.3亿元,保障反恐、维稳工作支出,确保社会大局安定稳定。

  (五)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监管

  将严肃财经纪律作为反腐倡廉的重点,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升级改造专项资金监管平台,进一步横向拓展监管范围,今年新纳入专项资金7个,增加后监管资金项目已达32项,累计38亿元,已拨付到位35亿元,拨付率达92%。进一步创新绩效监控模式,尝试信息化监控,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覆盖率,加强评价结果运用,合理分配专项资金。

  (六)深化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效益

  推进政府采购改革。针对政府采购效率偏低、价格偏高问题,本着节约资金、提速提效的工作理念,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了全面创新和提升。一是建立健全本级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体系,从制度层面防止政府采购体制外运行。设立政府采购资金专户,财政性采购资金全部由国库集中统一支付,严把政府采购内部制约最后一道关。二是减少采购环节,优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在全国首创“电子化大卖场”,创新性引入电商平台作为政府采购供应商,当天下单,最快3天内到货,压缩采购时间。截止6月25日,“电子化大卖场”试运行20天共完成订单91批次,合计采购金额195.7万元。创新批量集中采购试点,实现“以量压价”,降低采购成本,已初见成效。如,今年1月份集中批量采购6000套办公软件,预算金额360万元,中标金额143万元,节约资金217万元,节约率高达60.2%。三是公开权力运行,促进政府采购阳光化。在政府采购管理系统中嵌入流程监察图,实现全过程网络化监控,财政支出细化到每一个环节,保证采购结果客观、公正和公平。

  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基础。首次编制20xx年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建立以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等为债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体系,设立偿债准备金;建立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信息系统和统计报告制度,逐步实现对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的动态监控,密切关注债务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BT、BOT和其他形式融资建设的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推进流程优化。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预算单位、服务窗口,走进工作一线,与服务对象和普通群众互换角色、换位体验,了解资金申报、审核、支付等操作流程,结合实际,进一步简化指标、计划下达和支付程序,缩短时限。市直国库集中支付审核环节由“四审”改为“三审”,时限由原来的6天左右压缩到3天;在去年取消26项行政审批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将“会计代理机构执业资格”和“会计从业资格”的审批权限下放给县区,确保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资金拨付和审批提速提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财政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增收结构较为单一。企业面临的资金紧张、融资困难且成本高、经营成本上升等问题仍在延续,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下滑交互影响,工业企业减、停产现象依然严重,生产性税收对财政增收的支撑有限,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调库等一次性增收因素较大,上半年实现调库收入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亿元。二是土地基金短收,影响了全市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保障力度,资金调度更加紧张。三是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仍不够规范,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等等。

  下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要推进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加大财源培植力度,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牢固树立港口觉醒和临港崛起意识,充分发挥区位、港口、铁路等优势,加强产业对接合作,创新产业扶持机制,逐步统筹整合各类产业扶持资金,集中财力保障重点产业、重大园区和龙头企业,以产业集群的崛起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撬动市场和企业的内生动力。通过公共预算、土地基金、银行融资等渠道,多元筹资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做好重大项目财税配套服务,推动已签约落地项目尽快投产达产。二是加强收入管理,更加注重财政收入增长的质量。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深入分析影响税收收入增减的经济、政策及征管因素,加强税源的跟踪和分析;及时跟踪各部门组织收入情况,准确掌握税源潜力所在。在确保完成年度预算目标的同时,更加注重财政收入增长的质量。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企惠民税费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着力提升支出的质量和效益。主动做好资金拨付的各项服务工作,及时审核、下达项目用款额度,及时跟踪后续执行进展情况,减少资金滞留。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统筹力度;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和集聚力度,集中有限财力保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的资金需求。进一步严格会计制度,为公共资金装上“安全锁”、“防盗门”,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等触及财经纪律“高压线”的问题,坚决整治,重拳打击。四是深化财税改革,释放制度红利。着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试点改革,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扎实稳妥推进预算公开,进一步完善市与县区财政体制,逐步规范与县区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为20xx年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做好准备。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要求,落实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以及培训、会议、差旅等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公务支出,切实提高制度的刚性执行力,建立厉行节约长效机制。同时,密切跟踪中央财税体制改革动向,强化政策调研,抓紧前期准备,做好下一步改革的衔接,发挥财税改革体制作为整体改革突破口和基础支撑作用。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财政形势,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监督,持续提升科学理财水平,深入推进财税改革,厉行节约、保障重点,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坚决完成全年任务,为莆田跨越发展、宜居港城的宏伟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gongzuohuibao/46533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