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

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本周,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关于修改《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决定,对2005年发布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提出十项修改意见。旧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废止,新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从本月起就开始施行了。买车容易养车难的局面能否因此得到改善?车主将在哪些方面获益?汽车市场又将有怎样变化?

  在十项修改当中影响较大,比较受关注的有三项。第五条新增一款,作为第二款。内容为:“托修方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除汽车生产厂家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汽车质量‘三包’责任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指定维修经营者。” 这意味着车主可以自由选择修车的地点,肯定有人在修车时听到过对方这样说:“要是不在我这里保养,出了质量问题厂家不负责”。以后再有人对您说这样的话,那就是绝对的违规,对此,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维修配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魏同伟表示:

  魏同伟:授权的4S店和主机厂不能限制(消费者)到社会上去修车,也不能说你到了修理厂修车了,完了我就不管你了,4S店说你在我这修我都管,你在别人那修,只要你坏了我都不管了,这是不对的,我们有行业投诉机制了,可以正式向消协向有关部门举报这些事情。

  可以看出之所以新增这样一条,就是为了破除行业垄断,当然破垄断不止这一条,另外新增一款规定也跟反垄断有关,作为第三十一条第三款。内容为:“托修方、维修经营者可以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机动车。同质配件是指,产品质量等同或者高于装车零部件标准要求,且具有良好装车性能的配件。”有的4S店修车说你只能用原厂配件,那这价格可就没谱了,去年开始,流行一个词叫“零整比”,所谓“零整比”就是一辆车全部零配件的价格总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通过这个系数可以判断一辆车后期维修保养的成本高低,并可以和其他车型进行比较,在第一波公布的零整比系数中,有些品牌的零整比高达1273%,这个系数说明,如果更换这款车的全部配件所花的费用可以购买12辆整车,中国汽车维修协会专家冯君表示,这样的维修保养成本肯定是不合理的。

  冯君:这个百分之1200多是一种不合理的水平,国外有一个一般的水平,购买整个的零件大概是在这个汽车价格的三倍左右。

  业内专家认为,在打破垄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同质配件的出现从此开辟了中国汽车配件流通的新模式。但是同质配件推进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因此,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同质配件要想得以发展,就必须要统一编码,所有配件要经过国家统一机构的认证,必须保证消费者拿到的是经过检测认证、有良好售后服务的同质配件。

  除了新增的破除垄断的规定外,新规定还要求机动车生产厂家在新车型投放市场后六个月内,有义务向社会公布其维修技术信息和工时定额。在旧版里,这个时限是一个月,这是否意味着管理变得宽松了呢?

  除了新增的破除垄断的规定外,第二十六条第四款修改为:“机动车生产厂家在新车型投放市场后六个月内,有义务向社会公布其维修技术信息和工时定额。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的规定执行。”在旧版里,这一款只有一句话,机动车生产厂家在新车型投放市场后1个月内,有义务向社会公布其维修技术资料和工时定额。1个月变6个月,并不意味着管理变得宽松。关键在新增的后半句,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的规定执行。今年2月份发布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如果汽车生产者没有按照规定时限公开汽车维修技术信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会责令其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将被通报,并提请国家质检部门和相关指定认证机构撤销相关车型CCC认证证书。对此措施,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运输司司长刘小明说:

  刘小明:国际上来说,每一个汽车生产厂出来新的品牌的时候,首先要先公开一些技术信息,然后再投入产品到市场,这样用的时候就不会出现维修难的问题。而我们国内来说,一些厂商,也包括中外合资的,就是不愿意公开,就是垄断!造成我们现在的市场竞争不充分。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对于汽车后市场的政策调整和整治,除了交通运输部外,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也都有动作,对此,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秘书长朱孔源表示,商会、协会也该加强会员自律:

  朱孔源:坦白来讲,对行业的发展,整治这个汽车维修市场是有好处、有帮助的,商会、协会也该加强会员自律。同时其他执法机构也要共同参与进来,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大家也就不会做不合适的维修的行为了。

  下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机动车维修经营活动,维护机动车维修市场秩序,保护机动车维修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机动车运行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促进机动车维修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的,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机动车维修经营,是指以维持或者恢复机动车技术状况和正常功能,延长机动车使用寿命为作业任务所进行的维护、修理以及维修救援等相关经营活动。

  第三条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优质服务。

  第四条 机动车维修管理,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机动车维修市场。

  托修方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除汽车生产厂家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汽车质量“三包”责任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指定维修经营者。

  鼓励机动车维修企业实行集约化、专业化、连锁经营,促进机动车维修业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

  鼓励推广应用机动车维修环保、节能、不解体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救援、维修服务网络化建设,提高机动车维修行业整体素质,满足社会需要。

  第六条 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机动车维修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机动车维修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机动车维修管理工作。

  第二章 经营许可编辑

  第七条 机动车维修经营依据维修车型种类、服务能力和经营项目实行分类许可。

  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根据维修对象分为汽车维修经营业务、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经营业务、摩托车维修经营业务和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四类。

  汽车维修经营业务、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根据经营项目和服务能力分为一类维修经营业务、二类维修经营业务和三类维修经营业务。

  摩托车维修经营业务根据经营项目和服务能力分为一类维修经营业务和二类维修经营业务。

  第八条 获得一类汽车维修经营业务、一类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可以从事相应车型的整车修理、总成修理、整车维护、小修、维修救援、专项修理和维修竣工检验工作;获得二类汽车维修经营业务、二类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可以从事相应车型的整车修理、总成修理、整车维护、小修、维修救援和专项修理工作;获得三类汽车维修经营业务、三类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可以分别从事发动机、车身、电气系统、自动变速器维修及车身清洁维护、涂漆、轮胎动平衡和修补、四轮定位检测调整、供油系统维护和油品更换、喷油泵和喷油器维修、曲轴修磨、气缸镗磨、散热器(水箱)、空调维修、车辆装潢(蓬布、坐垫及内装饰)、车辆玻璃安装等专项工作。

  第九条 获得一类摩托车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可以从事摩托车整车修理、总成修理、整车维护、小修、专项修理和竣工检验工作;获得二类摩托车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可以从事摩托车维护、小修和专项修理工作。

  第十条 获得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除可以从事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经营业务外,还可以从事一类汽车维修经营业务。

  第十一条 申请从事汽车维修经营业务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维修车辆停车场和生产厂房。租用的场地应当有书面的租赁合同,且租赁期限不得少于1年。停车场和生产厂房面积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16739)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二)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所配备的计量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要求,并经法定检定机构检定合格。从事汽车维修经营业务的设备、设施的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16739)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从事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的设备、设施的具体要求,参照国家标准《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16739)执行,但所配备设施、设备应与其维修车型相适应。

  (三)有必要的技术人员:

  1.从事一类和二类维修业务的应当各配备至少1名技术负责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技术负责人员应当熟悉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业务,并掌握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质量检验人员应当熟悉各类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检测作业规范,掌握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故障诊断和质量检验的相关技术,熟悉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服务收费标准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技术负责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总数的60%应当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

  2.从事一类和二类维修业务的应当各配备至少1名从事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的维修技术人员;从事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的维修技术人员应当熟悉所从事工种的维修技术和操作规范,并了解汽车或者其他机动车维修及相关政策法规。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维修技术人员总数的40%应当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

  3.从事三类维修业务的,按照其经营项目分别配备相应的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的维修技术人员;从事发动机维修、车身维修、电气系统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的,还应当配备技术负责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技术负责人员、质量检验人员及机修、电器、钣金、涂漆维修技术人员总数的40%应当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

  (四)有健全的维修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车辆维修档案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及配件管理制度。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16739)相关条款的规定执行。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gongzuojihua/315377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