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三农工作调研报告

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农工作调研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农工作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三农”专题调研活动的安排,我组在xx镇党委、政府的配合下,以xx镇xx村为重点调研对象,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个方面的内容为重点,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召开村双委、村民各界人士(一二三产、文教线)座谈会,进村入户等形式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况

  xx村地处xx镇西部,与北白象相接,南面紧靠104国道线,东临柳白公路,新104国道穿村北而过,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是xx镇的一个经济较强村。2004年,获“平安千村”五星级村,2005年获“文明百村行动”一等奖。

(一)经济发展好

  该村村域面积3.89公顷,水田面积330亩,全村现有人口1530人,345户,外来人口1730人,党员36人。年人均收入1.5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0多万元(主要来源房产出租、土地出让补偿费等),现有集体资金530万元,集体固定资产3000万元。村内股份合作企业20多家(其中出口创汇企业1家,中外合资企业1家)。村民从事二产的有200多户,主要是办家庭作坊和一些合资企业;从事一产的20余户,从事三产的40户,在外经商120多户。贫困户20户(其中7户为低保);富裕户50户,家庭资产达500万元以上的占全村的15以上。

(二)民主管理好

  xx村有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村双委班子,有一个富于战斗力的党支部,有一支勤、肯奉献的党员队伍。近两届班子上马以来,一扫1997年因征地问题引起的村民与干部矛盾、原班子不团结的风气,一切从群众需要出发,每项都能得到党员、干部、村民的大力支持。村民代表54人,由全村分成20人一组推荐一人组成。村帐管理清楚,重大问题决策都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无记名投票决定。

(三)人居环境好

  一是绿洲景观建设。

  上世纪80年代以前蟾河水非常清澈,两个小岛和一个半岛像绿珠一样洒落在水面上,素以“蟾河八景”著称,因为当时人们为了给农田增肥,都抢着挑河泥,河底被挑得一干二净。后来逐渐引进了化肥和农药,河泥没人要了,加上村民随意丢弃的垃圾和附近水域的各种污染,河道淤积严重,河水越来越脏。但那时村里没有多少集体资金,就一直没有对河道进行整治。经过几年的积累,村里的资金雄厚了。2004年2月,xx村联合蟾西村投入18万元,对河道进行清淤,将清出来的河泥倒在三个岛上进行绿化。随后该村又投入120多万元开始河道驳坎,并建置青石栏杆,2005年又投资68万元新建几个小岛的拱桥和九曲桥。为把蟾河建设成水上公园,目前小岛的绿化也提上了日程。

  二是公共设施建设。

  该村投资30万元新建了面积1300平方米的xx村综合菜市场,大大改变了露天路头菜市场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投资20多万元,建成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健乐园,内设篮球场、健身器械和绿化园地。投资300万元将全村1500米道路全部铺上水泥路。投资168万元建造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办公大楼。即将开工建设的15层xx大厦,总面积2万平方米,住宅72套,村集体所有的三产用房面积5000多平方米,将兴办酒店和商场,每年可为集体创造150万元的租金收入。

  三是社会治安管理。

  投入资金30万元安装监控设施,架置探头24个,通过电子监控将村里交通要道一览无遗。投入资金20余万元购置消防车、消防泵,成立义务消防队。另外,调解、禁毒、外口管理都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实行外来人员在册登记,进行分类管理,分ABC三类,对14名C类无固定居所、无经济来源、无就业单位的外来人员,由护村队骨干为责任人进行重点管理,经常督查。

(四)历史文脉长

  xx村地处蟾河堡,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有人称其村出了“一斗芝麻官”。现坐落在xx村的蟾河堡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早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以义塾的形式诞生,培养了一批批人才,有在科技领域获得显著成果的中科院学部委员施立明、设计制造填补我国液压起重机空白的机械部长江起重机厂总工程师施云权、当年参加地下革命活动的一批离退休干部、为振兴乐清起重要作用的领导干部等等。早年校祠合一,推行种祠堂田的免费教育政策,使得该村村民的文化素质较之其他村普遍高一些,建国初期均能达到高小文化程度,为该村的发展提供了知识型人才。至今该村也采取了入学资金奖励政策、村民订报补助政策等。凡考上大学和乐清中学的,均奖励1000元;考上研究生的,奖励3000元;村民订报纸的,村里补助100元。

  从整体来看,xx村作为xx镇这一经济强镇中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以及初步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已经形成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描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城镇化建设遭遇瓶颈

  1、村庄规划是1999年编制的,该修编而未修编。一般村庄规划是5年就要修编的,况且1999年做的规划没有数字化,现在使用不方便,随着经济的发展,这规划也早不适应了。(去年白石镇岐元村就是因为规划未修编而失去了一次申报土地指标的机会。)

  2、蟾河堡小学选址问题。由于校网调整,该校与xx镇第五小学(地处西宋村)合并,现因校址的征地问题未落实,新校扩建工程遇到困难,校址尚未确定。

  3、道路征用返回地指标未落实问题。一共返回指标18亩,由于“农保”的问题,尚有9亩未能落实。

  4、xx大厦容积率过小问题。原建筑容积率是2.67,只安置了72套。土地资源未得到很好的利用,阻碍了旧村改造的进程。

  5、河道驳坎工程骏工后未能及时验收,还有部分补助资金未到位。

(二)文化传承出现断层

  xx村没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为什么能在近一个世纪一直比周边的村发展得快些,村民相对富些,人才出的多些?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原因就是蟾河堡小学的义务教育制为全村培养知识人才的作用,是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其文脉就在于百年校龄的蟾河堡小学。

  但是,蟾河堡小学这所曾经为该村培养了许多人才的。百年老校,如今校舍破旧,规模不上档次,校祠合一更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作为一所村级小学,教育设施的落后与该村发达的经济形成强烈反差。许多村民把子女送往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就读,百年老校的发展在该村经济的飞速进步中却后劲不足,举步维艰。另外,蟾河堡人口密度大,周边交通干道多,小学生的外出上学势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蟾河堡小学的扩建工程不能在该村落实,不但对安全影响较大,且百年文脉也会从此断层。

  蟾河堡“诗礼世家”、“革命老区”是构成xx村施姓望族的基础,蟾河堡素以施氏书香门第名闻遐迩,涌现出施元孚等有造诣的文人。现今xx村村民的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166人,仅占全村人口10;而高中485人,初中320人,小学332人,占了74,文盲227人,也占了15的比例。由此可见,xx村村民的总体文化程度不高,学习型农村的建设前景令人堪忧,这一现状不仅与祖辈的人文精神有一定距离,而且知识结构和技能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gongzuojihua/433973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