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小衔接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中小衔接工作计划是小学升初中的准备计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小衔接工作计划,请阅读,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中小衔接工作计划一

  从小学进入中学,是孩子们学习生活方面的一次飞跃,或是人生历程中的一次转折。多数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经过自身的努力是能够顺利地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但是,也有不少孩子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表现也不错,一旦进入中学以后,不仅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思想表现也不如小学好。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学校、一些老师对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重视不够,或者走过程,或者方法不对头。

  如何顺利地完成中小学教学的衔接,让学生自然平稳地由小学阶段的学习过渡到初中阶段学习,已成为目前教育界需要攻克的一道难题。但只要我们能相互合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施,还是能化难为易的,现把本学期的中小学衔接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育人目标的衔接

  义务教育阶段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通盘考虑的育人目标。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第四次全国少代会上对少先队员提出了四个要求: 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从小养成优良的品质; 从小培养过硬的本领; 从小锻炼强健的体魄。这四个要求都正符合了我们中小学校教育育人的目标。其中远大理想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来培养;优良品质通过行为养成教育来培养;过硬的本领通过“五自”争章活动来落实;强健的体魄通过体育锻炼来达到。这些目标要求,应该在小学阶段中开始落实,在中学阶段里得到进一步的延审和拓展。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衔接

  中小学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比中低年级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他们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拖沓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发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进入中学打好基础。同时,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决定学生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的重要因素。

  在小学高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要改变那种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在观念上要为学生灌输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小学教师往往采用精讲多练的方式,在课堂上留足一定时间,让学生课内完成作业,然后把信息及时地反馈给教师。对于这种教学方式,中学比较少用。学生升入中学后可能一下子难以适应,所以要求中学教师应循序渐进,逐步改变。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应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抽象记忆。

  三、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

  要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首先要了解甚至熟悉课标与教材,了解初中相应学科的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及特点;初中 任课老师也应了解小学相应学科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及特点特别是要熟悉小学高年级的。譬如,从数学科来看,小学数学学习非负有理数集且重在运算,初一年级第二章引进负数概念后,把数的概念扩展到有理数集,虽然也是以运算为主,但由于出现了符号法则和绝对值概念等,学生会感到不适应;小学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初一年级第三章虽然一开始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但是内容更加深入,尤其学习代数式学生会感到困难;小学虽然也学简易方程,但解方程的理论根据初一才出现,解法也有所不同;小学也学习解应用题,但与初一学习应用题的思路、解法是不同的。小学算术解法是用已知数的四则运算写出表示未知数的算式,而方程的解法是找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点学生感到特别困难。诸如这些问题一定要心中有数。此外,还要抓好摸底、复习测验。要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在新生入学时可进行必要的摸底小测验,了解学生知识缺漏,还可向小学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以及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

  四、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小学生学习心理和小学教师的一般教法

  1、小学生学习心理。小学生机械识记能力较强,自我表现欲强,喜欢别人表扬,但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自制力较差。无论管理上,还是学习上基本依靠老师。

  2、小学教学方法。小学由于科目少,而且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也较中学少,所以课外课内的时间较充裕,教学方法上多数采用讲解法、谈话法,高年级有时采用讨论法、探究法。一般来说,小学老师教态较亲切,课内提问次数较多,有时一堂课内每位学生都可能有被问一次的机会,问题多半讲得较细,有时还可反复讲、反复练。尤其小学高年级教师的教学经验普遍更丰富,所以大部分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是基本可以掌握好小学的有关知识的。

  但是,为了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能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也要了解初中教师,一般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适当地使用一些初中教师的教法。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初中教师的一般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得小学生未进入初中之前就能对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有所了解,为中小学教法的衔接奠定基础。

  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启发式教学,特别要注意情感教学,还要加强对学习困难生的个别辅导,使这部分学生不至于在初一就落伍,失去学习的信心。作业的检查和批改也要加强,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评价、及时矫正。还应告诉学生,由于初中阶段科目更多、内容更深、时间更紧,所以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小学老师不可能完全一样,应该要求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快地适应初中老师的教法。

  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再有就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帮助他们从小学会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增强自信心,积极地面对困难,去争取学习上的胜利。

  中小学的衔接问题,是我们教育教学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要做好这项工作,任务非常艰巨,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要使中小学衔接工作形成一种制度,中小学校都要排入学年度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尤其要注意的是中小学教师一定要加强团结,互相配合,取长补短,要以教育事业为重,不要互相瞧不起,互相埋怨,否则,要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是不可能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gongzuojihua/45906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