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计划书学生(2)

计划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计划书学生 篇3

  创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商业计划,其主要用途是递交给投资商,以便于他们能对企业或项目做出评判,从而使企业获得融资。它是用以描述与拟创办企业相关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和要素特点,为业务的发展提供指示图和衡量业务进展情况的标准。通常创业计划是结合了市场营销、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等职能计划的综合。

 一、项目介绍

  现今的21世纪人们对于衣食住行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对于穿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保暖了,靓丽光鲜的外表对与他人也将是一种尊重。服装行业的投资资金比较小,盈利的金额可观,并且资金回收较快。

  但是这个行业竞争力很大,犹如一块奶烙上,己有了无数的蚂蚁,都在啃食着这块蛋糕。究竟怎样,自己能不能成为这块蛋糕主要占据者,要看咱们选择什么样的市场定位,及生存方式;让消费者欣赏自己的产品,是最重要的;这就是咱们即将面对的最重要的根本。只要你的产品迎合了大多的消费群体,在一夜之间,你就是赢家。

  同时创新也将是引领成功的指明灯,我们不能只是区于传统的服装业只有不段的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开服装店创业计划书

  二、项目群体

  我们把我们的消费群体定为18到26岁的女性,首先她们的消费水平并不是很高由于我们的资金不是很充足,所以我将面对的是这一群年轻的消费群体。而且她们有很强的购买欲,并且时尚、追求流行、个性、敢于尝试新事物。

  商品定品

  由于本店的目标对象是18-26岁年龄段的女性群体,因此款式应相应时尚、新颖、前卫、夸张。价位将定在中、低档次上,大众化且让顾客有“物超所值”的感觉,能吸引他人眼球引领时尚。

 三、店面的选址

  我们将选定于商业繁华地带商业街、居民区附近开店,人流量大,各年龄层和社会阶层的人都有,对于服装服饰款式或类型的选择比较容易。经营同类商品的店铺越多,顾客在这里进行比较和选择的机会就越多,因此若能集中在某一地段或街区则更能招揽顾客。

 四、选货及进货的渠道

  需找一些较为优质的服装生产厂家。

五、营销策略

  首先我们要不同于传统服装业的是我们服装是由自己设计,这样既能体现我们的服装独一无二,并且与厂家联系生产这样减少了一道工序降低了成本。

  同时我们将推出收购二手衣服经过我们的修改也将变成另种时尚,经济实惠又环保。而且我们将会在各大网站上发布我们征询更多服装设计,这样的话既能发现新的设计师同时新的设计师的薪资不会太高。因此,定制服装店更适合思想前卫、能迅速消化吸收流行趋势、同时雇佣有经验的裁缝可以弥补裁剪技术不足的缺陷。

  顾客除了可以拿着杂志上的样子去店铺里定做外,也可根据喜欢的面料,向店中的设计师谈自己的想法,通过沟通,使想法成真。所以,与买成衣的一次定型不同,定做服装一般都要经过量身、设计、制版、修改到认可等多个步骤。

  不同于以往的裁缝店纯粹做衣服那么简单,定制服装店要更多是要融入时尚元素。同时还要针对顾客发型、肤色、身材、气质和职业、穿着场合设计适合顾客的时装和穿着效果时,能给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当一切都就绪之后,就准备择期正式开幕。开幕当天为招徕顾客,办一些促销活动势不可免,促销活动不外乎打折、赠品及抽奖等三大类型。同时在周围小区散发些传单。

  (1)初次来店的惊喜

  ①第一位在本店消费的可以6。6折,第二位可以6。8折视情况而定。

  (2)增加其下次来店的可能性

  ①传达每周都有新货上架的信息。

  ②利用顾客数据库,以某种借口施以小恩惠,使其来店领取或告知打折消息,或者免费送过季衣服(要定量)或送生日礼物等。

  六、总结

  我认为现今服装业的竞争力很大,只有不断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走出那不寻常的道路才能得到成功。

计划书学生 篇4

  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各院(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xx〕36号),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xx〕4号)。为推动我校创新创业工作,定于20xx年3月至5月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内大赛,特此通知。

  一、大赛主题

  搏击“互联网+”新时代 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

  二、比赛目的与任务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主动服务湖北地方经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新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

  6.“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7.“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参赛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毕业五年内有工商登记注册的我校学生。

  五、参赛资格

  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由各二级学院筛选并推荐符合条件的团队参加校内比赛。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xx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xx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xx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xx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就业型创意组。参赛项目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若参赛项目在20xx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若参赛项目在20xx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中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老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

  六、大赛赛制和赛程安排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和校级决赛二级赛制,其中初赛形式为各二级学院评审,决赛形式由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评审。

  1.校级初赛(20xx.04.07-20xx.04.28)

  各二级学院根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报名通知及要求,组织参赛团队提交相关参赛材料进行初审,遴选参加校级决赛的候选团队(至少两项),于4月20日前将评选结果交至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

  2.校级决赛(20xx年5月)

  由教务处、学工处、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对候选团队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决出金银铜奖若干,并选拔推荐优秀团队参加第三届湖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七、大赛奖励

  学校决赛设项目团队奖项:一、二、三等奖设奖数目占参赛项目数的50%,其它参赛项目获优胜奖,奖励按照学校有关奖励办法执行;同时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意奖、最具价值奖、最具人气奖,学院组织和获奖情况将纳入年度工作评估考核。

  八、报名程序

  1.报名时间:20xx年3月29日-4月15日

  2.报名方式:填写《“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提交至院系统计汇总。

  3.报名要求: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5人。鼓励跨院系、跨年级、跨专业组队,每队配备一名指导老师,每位老师可以指导多个团队。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4.参赛队员必须使用真实学生身份报名,如实填写参赛者姓名、所在学院、年级、联系方式等,如冒用他人姓名申报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九、宣传发动

  各学院和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切实做好大赛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jihuashu/401540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