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暗示艺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暗示艺术,不仅理论上可信,而且实践上可行。它不同于暗示教学法,教学暗示艺术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学暗示艺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材料,为大家揭开教学暗示艺术的神秘面纱。

  现代教学要善用暗示艺术来挖掘人的潜能,开发心理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建立积极暗示,克服消极暗示;要用暗示艺术的“隐性语言”与学生进行对话;要灵活运用多种暗示艺术手段开展教学。

  一、教学暗示艺术的提出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与教学相联系,产生了“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是上世纪60年代由保加利亚教育家乔治•洛扎诺夫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结合语言学习,形成的一套“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将暗示机制运用于英语学习,效果突显,曾盛行一时,备受关注和推崇。但是,同时也备受质疑与批判。首先,其运行方式受到质疑。暗示对于学生学习的作用是隐性的,产生于人与人的心理交流,看不见,摸不到,比较抽象、含蓄,似乎带有某种神秘主义倾向。其次,其教学效果受到质疑。通过暗示教学法,学员在学习中的记忆与常规教学法相比提高了25倍。并且,此教法对外语教学的效果超常,一个英语教学实验小组经过3l天教学,结果使学生学会1600个词汇。这不得不令人质疑。从客观上说,心理暗示对人的精神和肉体均有作用,但又因人而异,不能过分夸大;且对发展学生语言的精确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万能的。

  本文着意于探讨教学暗示艺术,然而对暗示教学法的质疑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教学暗示艺术的认识。因此,我们需要澄清,暗示教学法和教学暗示艺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教学方法,后者是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当然也包括暗示教学法;前者主要用于语言教学,后者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不限于语言;前者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思路,是预设的,后者却随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而发生改变,是非预设的。虽然其二者建立在共同的教育理念基础之上,但各有自己的思路、体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kexingxingyanjiubaogao/22037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