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留守流动儿童服务体系调查报告

述职报告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关爱留守儿童从你我他做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留守流动儿童服务体系调查报告,希望你您喜欢,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关系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幸福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积极探索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努力构建融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为一体的多方位的关爱服务体系,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一、构建关爱服务体系的探索与成效

  针对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护这个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命题,我市经历了一个探索、推广、实践、有序推进、健康发展的过程。2005年,我市由文明委牵头,在三县3个乡镇开展关爱“留守孩子”工作试点。之后,妇联、教育、关工委、团委等相关部门各自为阵,发挥优势。2007年,市妇儿工委争取市政府重视支持,在全市实施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去年,又将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工程。通过建立“四项机制”、完善“四种模式”、打造“四个品牌”,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妇联协调,各方共管”的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关爱服务体系。

  (一)“四项机制”推进,倾心构建关爱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2007年,经市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研究,明确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由各级政府妇儿工委牵头实施,宣传、教育、卫生等12个部门为责任单位,以“十百千”行动(每个县区在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村、居、校建立10个“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培训100名班主任或临时监护人、聘请1000名“爱心家长”)为载体,开展关爱活动。市财政每年拨付15万元关爱工程专项经费。2010年,在省妇联的支持下,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又纳入了政府的民生工程,省财政为每个活动室配备2万元的物品,由市妇联牵头组织实施,各县乡镇长为责任人。目前,首批17个乡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已建成。市、县区和民生工程项目乡镇三级组织领导机制的完善为构建关爱服务体系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在7个文件中确立目标:在市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五项工程”解决“两纲”重难点问题的意见》中将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其中;在《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市妇联关于开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创建活动的意见》中确定了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的目标措施;下发的《市妇儿工委关于组织实施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的方案》、《市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实施办法》,《市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管理考核办法》使我市的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有章可循,有效管理,有序运行。

  三是建立调研督查机制。我市坚持“以调研出思路、以督导促提高、以交流带发展”增强关爱工作力度:坚持每年到各县区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全面开展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撰写的《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调研报告》,分别在省人大调研和市政协社情民意座谈会上做专题汇报和发言,并被党刊《工作》采用;坚持每年深入各县区督导关爱工程实施和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民生工程建设。并先后作为市政协主席督办提案和民生工程专项视察,深入各留守流动儿童之家、活动室实地查看;坚持每年组织交流观摩活动,全面推进关爱工作。连续两年召开了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程推进会、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民生工程现场观摩推进会,并挂牌命名表彰了11个“市优秀留守流动儿童之家”。

  四是建立宣传推进机制。我市通过强化“四个宣传”提高关爱工程、民生工程的知晓率,扩大留守流动儿童受益面。通过在妇联网上开设民生工程专栏、在电视台和《日报》、《新安晚报》、《江淮晨报》等新闻网络上刊登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的相关信息强化媒体宣传,营造了有利于关爱工作的舆论氛围;通过为活动室(家)统一制作宣传栏、设置醒目宣传牌、配送杂志架、影集等物品拓展场地宣传,为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积极创设条件;通过连续三年举办全市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管理者培训班扩大项目宣传,提升了留守流动儿童之家、活动室管理者的工作水平;通过组织四大领导班子深入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流动儿童活动之家慰问、招募“爱心大使”、志愿者服务、举办教育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深化社会宣传,不断提升关爱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shuzhibaogao/40769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