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初中校长在职提高培训个人思想总结(2)

思想总结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有效教研,营造氛围,不断提高教研文化水平。

  1、有效理解教研活动的意义。新课程前景下的教育,要求教师必须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所以,广大教师别无选择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这种能力,除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教书育人的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的能力,也就是教研活动的能力。

  2、有效确定教研活动的目的。教研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和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教研活动的课题不在大而在小,不在深而在实,应想教育教学之所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有人说过:“老师远离身边教学改革与发展实践的研究恐怕会高原缺氧”。因此,调整思路,选择道路,预防“高原反应”是必须的。

  3、有效采取教研活动方法。教研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如反思是教研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形式。老师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就应学会如何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自我反思。又如教研活动活动很强调集体研究,老师就要学会如何参加集体研究,如何在集体研究的氛围中学会将大家的智慧集于自己一身。教师绝不能只凭个人意志、自我感觉、工作习惯或几分热情去搞教研活动,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搞教研活动。

  4、有效提高教育活动的技能。在教研组的评课活动中,教师点评一般只是泛泛而谈,空洞泛理,出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怪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缺乏学习,对学科教育的本质与教育原理的内涵认识上局限性,对教学技能的评判,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缺乏先进理论与先进经验的引领。只有虚心学习,才能克服“油少”马达不响,“心虚”底气不足的困惑。

  四、深刻体会加强师德建设,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是立校之本,名师才能铸造师魂。严格执行师德师风建设“八倡导”、“八禁止”的规定,师德师风有正气,才能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明确师德建设目标。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为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校长负责制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制定相关政策,指导、监督师德建设工作。

  2、加强学习,注重践行,提升教师思想境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学习则是改变思想、提高师德意识的主要途径。在学校开展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师德教育,使教师人人知师德规范,人人规范师德行为,人人彰显师德魅力,增加广大教师以教书育人为荣,立志终生献身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自律、自警、自省,时时处处关爱学生,不体罚学生,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作用。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文明执教,立德树人,提高师德水平,讲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树师表,唱响“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主旋律。

  3、率先垂范,典型示范,树立为人师表形象。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作用,激发教师自觉参加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创建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

  4、讲职业道德,带动师德师风建设。学校领导班子争做师德师风建设的带头人,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广大教师。爱国守法:就是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就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边疆民族教育,具有职业理想,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严谨治学,对工作高度负责。关爱学生:就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教书育人:就是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人师表:就是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终身学习:就是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培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5、以党性为原则,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党员教师应起先锋模范作用。

  6、鼓励先进树典型,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注意挖掘、提炼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使他们贴近教师、感染教师、鼓励教师,引导教师。

  五、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管理、精细管理、规范管理,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1、这次培训明确提出了:一是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常规管理要“常态化、职责化、制度化、精细化、信息化、督查化”的要求。二是对教师教学常规提出了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三是对学生学习常规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要求。每一方面的内容都十分详尽,作为学校校长我们应该严格遵照常规进行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推进校长引导工程,加大管理、指导力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教学常规,对照自己的工作找出不足,把教师劳动前移,严格按照备课要求进行备课,抓好备课、上课环节。不断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每一个环节,形成课后反思习惯,做好教学札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发展;作为学生应该彻底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法,形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2、新时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新课改要求下,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认真领会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教学常规管理要精细化,只有真抓实干,理论联系实践,行动上才能跟上步伐。

  3、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实行常规管理的重要目的是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和行为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来自于“时间”,没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没有长期一贯的坚持执行,没有一视同仁的严格要求,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不会落实到实处,养成教育何从谈起,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全体教职工才能自学的遵守从而形成自然有序的工作氛围。

  4、教学常规严格安排,细致落实,随时检查。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心。课程、课时安排、任课教师配备、备课管理、上课管理、作业批改、命题制卷、考试检测、质量分析等等都要精细化管理。我们要经常强调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如期落实具体、落实到人、检查及时、检查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如果我们疏忽教学常规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教学管理容易变成瘫痪,教学活动很难正常有序进行,教学质量根本谈不上。

  5、认真组织安排年级组、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主持每周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相互促进,“师徒制”传帮带,备有效教案

  6、督促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要求“一案二备”,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对所有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做到了如指掌,传授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这样,学生就会在心里佩服老师,就会喜欢上任课教师的课,学生上课时静下心来“听一听”,老师提问时“说一说”,课堂作业时“做一做”,有效课堂是师生合作精炼出来的。

  7、组织好每学期期中、期末教学水平检测考务工作,精准监考人员,精准考试时间,精准阅卷效度,精准统计业务,精准质量分析。

  8、认真抓好学校“阅读课”设置,以“书海畅游、诵读经典”读书活动,有专任辅导员指导学生,进入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有针对性地进行读书学习活动,阅读课纳入学校课程、课表、课时管理,努力把阅读活动打造成校本特色教育之一。

  9、以生为本的教学为主,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制定“培优”、“转进”的措施, “培优” 、“转进”的人选要责任到班到人;二是对七、八、九级考试质量分析,及时通报,督促教师及时整改;三是抓好八、九年级毕业学科教学管理,研究学业水平备考指导工作,促进学业水平备考有效性;四是发挥家长和班主任校联系制度,共同做好“学困生”的帮扶工作,控辍保学,挂钩领导垂直管理,班主任跟踪督促,争取社会力量,抓好学额巩固工作。

  10、加强课堂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课堂、上讲台,努力谱写教育教学新篇章。一是进一步规范常态课的管理工作,做好督查巡课制度,重点督查教师执行课程计划、教学常规的落实、依法执教的情况;二是组织教学常规督导,重点督查对薄弱学科、薄弱班级的教学行为的不规范的矫正,转化薄弱学科,树立课堂教学质量观。

  11、加强对体育课的巡查力度,坚持“两课三操一活动”,开展每天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其目的是训练学生过硬的本领,强身健体,体育与健康有保障,素质教育有力量。

  12、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努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因此,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sixiangzongjie/315671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