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品德与社会优秀评课稿四篇(2)

稿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三:品德与社会评课稿2

  沈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我》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本课的课程目标要求是:“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其内容分为“走进残疾人、如果我是他、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人,社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通过沈老师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品质。达到润物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简要对沈老师的课进行一下回顾

一、教学的设计、教材的二次开发、符合学生的特点。

  沈老师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了这节活动课,内容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贴近学生,真实而又亲切。学生兴趣高涨。课本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载体,学生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生活性、开放性 、活动性的教学原则。。

二、以活动为主线,注重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本课的活动设计联系生活实际,从真情体验中了解丰富多彩的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开展心灵的对话,体会残疾人的内心世界。注重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力求体现课堂教学是学生的生命的历程。沈老师在上课时让学生做了三次体验:1、蒙上眼睛绕圈走上讲台,让学生体验盲人生活的艰辛。2、课中让大家告诉台上的同学一句话,但是要不用语言,而用手势表达,让他猜猜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体验聋哑人交流的困难。3、让学生用一只手穿衣服让学生体验肢残人的的疾苦。激发孩子的同情心让他们小小的心灵产生爱的共鸣。

三、课堂给了学生发展的空间

  学生的活动、活动之后的感悟和体验的表达给予了学生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学生在用心体验、真情表白之中,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在这一方面沈老师都做得比较好。体验之后老师都会问学生 “你的心情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给予了学生更多人文的关怀。学生在思考、交流、体验中得到了感情的升华。

四、对学情的关注度不够,评价的力度不够是本节课两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但是,白璧微瑕,这节课应该算是较好完成了教学任务,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尝试。

  王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中的第一个主题《不能忘记的屈辱》。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经历了哪些屈辱,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王老师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心灵的震撼,进行了一次无声的爱国主义教育。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王老师的这节课。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思路清楚

  王老师的设计从山河如何破碎,到最后国宝是如何被拍卖,是一环紧扣一环,学生的情感被层层推进,激情效果明显。

二、教学资源的利用,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这节课无论是课本资源,还是一些图片,视频的运用,都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尤其是火烧圆明园的片段,从视觉、听觉,多方位的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屈辱史,激起学生的情感。

三、注重换位思考,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堂上,当出示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园”的图片后,王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是你站在公园门口,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当时中国人受到的屈辱。

四、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精美,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五、教学五环节的过渡与衔接比较流畅,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最后,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把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在导入阶段播放,让学生上课伊始就感受到民族的耻辱,创设学习本课的情感氛围。

  以上都只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说的不到和不对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多多包涵和指正。

  篇四:优秀品德与生活评课稿范例

  李娜老师执教的《相信我能行》一课,是三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本第一单元的第四个主题。教学中李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系列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思想,体现了教育教学新理念。整节课层次清晰,设计巧妙,实效性强,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使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生动的课堂,让我们惊喜的看到,孩子们已走进文本,做到回归生活,体验深刻,帮助学生排除烦恼,战胜胆怯,自卑的心理,逐步铸就学生相信自我、展示自我、敢于大胆尝试的良好品质。纵观本节课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体现了课程价值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心理品质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自我发展为目标。《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新的综合课程,在课程价值上具有多元性,注重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的构建性,侧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验。《相信我能行》一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排除烦恼,战胜胆怯、自卑的心理,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能力,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经历,懂得只有相信自己,敢于表现自己,时刻给自己加油,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的道理。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图片展示等,再现生活情景,谈议结合,分析原因,追溯危害,让学生达到学文明理的目的,如:开课时,教师用两种方式问好,情境创设新颖独特;课尾舟舟指挥图片的启发、引诱,以及教师个人的亲行、亲历,学生联系自己生

  活中遇到的种种现象,把学生引入生活中,使学生入情入景,明白其中的道理。

  李老师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从时间观念来看,李老师能合理支配时间,开头简洁直奔主题,谈话精练,环节紧凑,其目的是把尽可能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多学多思多动多练,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学生品德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源泉。李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思维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参与起来”,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说、主动议、主动探究,我们看到了学生愿意展示自己,有意识地给自己加油,充满自信的话语和行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学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在课堂中,李老师善于“煽情”,能挖掘演绎教材内蕴的情感,用富有激情的教态、语言激发学生内在的情趣,鼓励学生体验情感,使学生情绪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稳定、持久的不同状态之中。情境创设比较到位,“煽情”恰到好处,学生有了情感体验,自然就有话说,这是教师空洞说教无法做到的。尤其是学生在朗诵诗歌《我能行》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拓展了“行”的内涵。学生的认知情感得到了深入,心理品质得到了拓展,思想意识得到了提高。

  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层层深入,由个体到集体,上升到社会,让学生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活生生的体验,它以学生的真

  实感受为来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进行积极的道德构建,使学习过程成为有意义的生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随着体验的日益丰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得到了不断的升华。

二、努力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使用者自己去完成的教材。在教学中,李老师为学生提供话题和范例,凭借这些话题和范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认知和经验、情感和体验。李老师的教学设计颇具匠心,能创造性地活用教材。《相信我能行》一课是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能力。课前教师用独特的问好方式,来引导学生,感受自信与自卑两种心理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接下来以教材中人物甜甜和丁丁的具体表现展开讨论,从讨论中使学生明白只有相信自己、敢于表现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不难看出,本课设计的思路很清晰,教师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把握教材要旨,洞悉和分析“学情”,从而制定出既新颖又实际的教学实施方案,因此,显得课堂的实效性很强。在情感与认知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中经常有的问题情景,如:弹琴给老师回课效果不好;英语单词难以记住等,引导学生辨析并给出正确的做法,上升到正确的行为。使学生从情感体验的基础层面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最终指导其以后的行为与生活。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的转变,努力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整堂课的教学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生活世界。

三、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区,达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此课的标准强调了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提出了学生个体品德与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来体验、来实现。

  李老师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如教师上课问好的两种表现,学生说的种种现象,这些都是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话题,让学生谈生活的体会,与学生讨论遇到的困惑,帮学生排除烦恼的经验,展示舟舟指挥的图片等,都说明教学内容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地制宜的;不是老调重弹的,而是与时俱进的。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思维是活跃的,情绪是饱满的,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来自于自信,我们也看了课堂生成的精彩。

四、本节课几点遗憾

  1.教师上课时也很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评价也比较很全面:如师生评、生生评、自我评,但语言方式有些单一。

  2.课堂上,教师语言激情高涨,但彰显教学艺术方面有待提高。

  3.课尾教师安排学生朗诵诗歌《我能行》,这恰到好处,学生的认识情感得到了深入,心理品质得到了拓展,思想意识得到了提高,这些很好,如果这时老师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续编一两句诗歌,我个人认为整个过程就更为完美,学生的体验会更加真切。

  4.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应不断锤炼自己,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 总之,瑕不掩玉,李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层次清晰,流程自然,结构紧凑,实效性强,课堂上体现了老师良好的素质与主导能力,是一节

  比较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

  以上是自己对这节课的一些看法,可能也有不成熟之处,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品德与社会优秀评课稿四篇】相关文章:

1.品德与社会评课稿范文

2.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评课稿

3.品德与社会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评课稿

4.品德与社会《你是我的好朋友》优秀评课稿

5.小学品德获奖评课稿

6.品德优质课评课稿

7.复习课评课稿四篇

8.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课稿参考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190755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