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七年级语文评课稿:《土地的誓言》(2)

稿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认真审视,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思考。我个人认为,如果把这个教学环节设计成朗读—分析—朗读(演读),或者设计为“语言积累”的教学板块,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听课随弹]

  总的来说,本节课有这样几个优点值得肯定:

  1.教学目标具体,切合文本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文本的教学价值;知识的传授准确、精要,技能的训练较好,基本上做到了“实在”、“清晰”、“灵活”。

  2.教学侧重点很明显,教学环节的额衔接与过渡比较自然。

  3.着眼于文章教学语言的品析,紧扣原文语句,反复揣摩,是在培养学生阅读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教师有意识地注重了学生阅读过程中思维训练的层次。

  4.充满激情的配乐朗读课文,是王仁根老师的优势,也是课堂上很大的一个亮点,是课文朗读的示范,也是课堂教学情境的精心设置(渲染与铺垫);教学中适时的材料穿插,起到了情感教育的作用。

  5.还有一点,王老师的公开课教案是很规范的。尤其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值得我们很多老师学习。

  ——听课之后的思考中,我只想就本堂课教学的两个问题做点儿拓展思考:一个是朗读课型与朗读教学的问题,另一个是课堂教学中的“穿插艺术”问题。(其中,我穿插渗透我阅读《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一书的相关内容,以及我个人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一、语文阅读的朗读课型中,朗读教学有这样一些基本任务

  1.训练朗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在朗读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的声调、音韵、节律之美。

  3.朗读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与理义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4.指导朗读文学作品,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5.指导朗读文学作品中的诗歌、散文,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

  6.朗读各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和形成语感。

  7.诵读古代诗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品析能力。

  8.组织各种朗读、演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中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技能、思维训练。

  朗读课作为一种课型,在得到充分的运用之后,以分析为主的课型将得到改造与遏制,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将得到环节上的简化、内容上的深化和方式上的美化,学生的听读实践与个性发展将得到一定的保证。

  朗读课型的设计与运用,对语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朗读教学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和较为厚实的素养。在朗读教学方面,我们起码要做到如下四点:

  第一,要有设计朗读课的基本能力;

  第二,要通晓关于朗读的基本知识;

  第三,要有较高的示范朗读的水平;

  第四,要熟悉朗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这里,最难的有两处:一是,教师自己的朗读水平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的要求;二是,如何根据课文的特点巧妙而有力度、有层次地让朗读起伏绵延于整节课的教学,如何做到多朗读、少讲析而教学过程又不显得单调乏味,还适时地完成了课文的教学任务。

  二、再简要说说课堂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请看一个教学片断:

  对同学们的畅所欲言,我大加赞扬,并参加他们的行列。谈一段亲身经历。那是在“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铁蹄长驱直入,家乡危在旦夕,小学即将解散。一天下午,音乐老师教我们唱《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尽管曲调温柔敦厚,节拍缓慢,但老师却教得那么激动,我们心中第一次闯进了“祖国”、“气节”、“亡国奴”这些大字眼,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现在想来,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老师用“心”在歌唱,唤起我们幼小心灵的觉醒。就像小弗朗士一样,这一课,我永远忘不了。

  这是于漪老师在教学《最后一课》中的一段“穿插”。这段故事式的演讲,穿插在教学过程之中,着力于抒情、移情、激情,营造出一种特别的学习氛围。老师的深情讲述,将历史、现实与小说教学联系在一起,拨动着学生的心弦,不仅恰切地丰厚了教学内容,而且有力地烘托了课文的主题,强化了教学效果。

  可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恐怕没有教师不使用“穿插”这种教学技巧的。

  在课程改革、教学手段现代化、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的教改环境下,“穿插”手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更是司空见惯。

  这种用“穿插”手法设计的教学思路,就是“穿插式教学思路”。

  “穿插式教学思路”也叫“穿插引入式思路”,这种思路的特点是,或在课始、课末阶段插入、加进与课文相关的其他内容;或暂时中断教学主线;或靠近教学主线有机地“切”进一些学习内容及活动片断。所谓“引入”,就是配合教学内容有机地“牵引”进一些知识内容。总的来讲,一并称为“穿插引入”。

  阅读教学中的“穿插引入”,从教学功用来讲,主要有如下内容:

  1.知识穿插:扩充教材中某个知识点的含量,引入“伴”读文章、引入作品的背景材料、引入有关的科技自然知识等等。

  2.调节穿插:穿插故事、寓言、笑话、小幽默、音乐与画面等内容,改变教学节奏,改善教学氛围。

  3.活动穿插:在教学中穿插竞赛、献题、抢答、创编、练习等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4.欣赏穿插:穿插音乐、诗朗诵、课文配乐诵读、课本剧演播等等,开发课文资源,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性情。

  5.情感穿插:或穿插教师的大段精彩独白,或穿插课文中人物的动人故事,或穿插情感丰富的精短美文——以加强课堂情感氛围,渗透思想情感教育。

  阅读教学中,“穿插引入式”的设计可以让很多很多的课堂表现得活泼灵动。不说别的,仅就“穿插阅读材料”这一项,设计手法就资源丰富、多姿多彩。【七年级语文评课稿:《土地的誓言》】相关文章:

1.土地的誓言评课稿范文

2.《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评课稿

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评课稿

4.品德与社会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评课稿

5.《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的评课稿

6.七年级语文《乌江自刎》评课稿

7.七年级语文乌江自刎评课稿

8.七年级语文关于《竹影》的评课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201045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