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垃圾分类国旗下讲话稿(2)

稿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垃圾分类国旗下讲话稿4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践行垃圾分类,共建美好家园”。

  现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发展,已成为共识。竹签、废纸、形形色色的垃圾包装袋。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些垃圾带来的危害吗?首先它们破坏了校园的美观,其次是这样零散的垃圾很难处理,在进行填埋或者焚烧后会出现很多问题:

  一、填埋垃圾时占用了大量的空间。严重影响了工农生产和生活。同时破坏了大量的植被,导致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并且固体废物、垃圾渗入液会改变土壤的结构。直接污染空气,土地和水源。对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造成严重损害。

  二、焚烧垃圾的危害则更大。会严重影响空气资源使人和动物患上多种难以治愈的疾病。

  三、浪费了大量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那我们就没有办法对付这种危害甚大的现象吗?有的,我们虽不能直接参与垃圾的处理,但我们可以现在从手头做起:在初始环节对垃圾进行梳理,筛选和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顾名思义它是将垃圾按照可回收使用不可回收使用分门别类的投放。并通过分类,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的方法。垃圾分类后被送往了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和焚烧所造成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在这场垃圾与人类的战役中人类把垃圾从敌人变化为了朋友。

  垃圾的分类也较为简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若包装上有循环三角标志的,一般为可回收垃圾。例如A4纸张、硬纸板、塑料瓶,易拉罐等。废电池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电子、化工产品等一般属于有害垃圾,需要特殊的安全处理。而渣土、手纸、餐巾纸、工程废料等则算为其他垃圾。

  同学们,学会垃圾分类,养成良好习惯,这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如果坚持垃圾分类,我们的环境质量会有所提高,校园会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我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垃圾分类国旗下讲话稿5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垃圾分类我先行”的相关知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量快速增长,生活垃圾处理的压力越来越大,并且每年以一定的速度增长。实行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已成为当前城市环境卫生建设的关键所在,进行垃圾分类收集,从垃圾产生的源头上着手,实行分类控制,已成为垃圾回收新的趋势。

  垃圾主要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塑料、金属、玻璃、纸类、织物等;不可回收垃圾包括食物残渣、瓜皮果壳、烟头、尘土、卫生废纸等;有害垃圾包括荧光灯管、油漆桶、化学品、过期药品、废旧电池等;其他垃圾包括建筑垃圾、装修垃圾、旧家具、旧家电等。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比如废纸、牛奶罐、塑料瓶都是可回收垃圾,餐巾纸、卫生纸、水果残渣、中餐残余、橡皮屑、废旧铅笔、地上的尘土都是不可回收垃圾。

  曾有人把垃圾比喻成放错地方的资源,在人与垃圾的战役中,我们应该把垃圾从敌人变成了朋友。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身边常见的垃圾怎么样变成宝了。

  1、废纸是我们学习生活最容易产生的垃圾,它的回收利用价值很高,回收利用1吨废纸可以再造出800kg好纸,可以挽救17棵大树,可以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厂空间,少用纯碱240公斤,降低造纸的污染排放75%,节约能源消耗40%~50%,

  2、塑料瓶等塑料制品来自于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石油,回收利用废塑料就等于是节约石油,而利用将废塑料还原成汽油、柴油的技术可以让所有的废塑料、废餐盒等回炼成为燃油。许多废塑料还可以还原为再生塑料,循环再生的次数可达十次。三只废餐盒就可以做一把学生用的尺子,20个废餐盒可以造出一个漂亮的文具笔筒。

  3、废玻璃经过我们的回收、再造,不仅可节约自然资源,还减少大约32%的能源消耗,减少20%的空气污染和50%的水污染。

  可见,进行垃圾分类可以把一些垃圾变成宝,变成资源。只有学会垃圾分类,养成习惯,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才会更加美好。

  我们的行动口号是:资源回收,清洁校园,保护环境,和谐发展。

  同学们,垃圾分类,造福人类,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垃圾分类国旗下讲话稿(通用5篇)】相关文章:

1.垃圾分类国旗下讲话稿

2.新年国旗下讲话稿(通用7篇)

3.节约国旗下讲话稿(通用7篇)

4.国旗下讲话稿通用15篇

5.校长国旗下讲话稿(通用5篇)

6.开学国旗下讲话稿(通用6篇)

7.国旗下讲话稿(通用15篇)

8.幼儿园国旗下讲话稿(通用5篇)

9.植树节国旗下讲话稿(通用5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425634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