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2017学习雷锋演讲稿:永恒的召唤(3)

稿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人为什么而活着?”

  有限与无限,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这三组矛盾,一直困扰着人类。

  从这个命题出发,人们寻找的答案各不相同。

  雷锋,一个普通的士兵,这样认识有限与无限的问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评价这个普通的士兵:“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

  一个普通的士兵以最朴素的认识,以最平凡的行动,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

  “把自己当做啄木鸟吧!用辛勤而艰苦的劳动,为万木除病灭害,使树木长得挺拔参天……”他热情讴歌着。

  雷锋燃起的生命烛光,照亮了中国精神的天空。

  “人为什么而活着?”

  为什么许多人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命题,被一个普通的年轻士兵酿成一壶甘醇?

  难道说他比别人更睿智、更高明?不,他只是找到了人生价值最佳坐标点,使他的人生摆脱了烦恼,充满光明。他点燃了自己生命的火炬,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的内心。

  他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要在一切实际行动中贯彻。”

  你渴了,他就是一碗水;你饿了,他就是一把粮;你心里要是感到了寒冷,他就是一团火,就是一缕阳光……

  他就是这样以平凡现伟大,以小事铸辉煌,以短暂固永恒,诠释了有限与无限、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正因为如此,雷锋牺牲已有半个世纪,但其精神的主旋律,始终在中国精神的天空回荡,引来无数人的仰视,引来无数人的倾听,引来无数人的齐声应和……

  “人为什么而活着?”

  雷锋战友乔安山说:“为了爱!……”

  早春二月,辽宁抚顺,雷锋墓前。

  红领巾结队去了又来。人们驻足墓前,献上鲜花,注目行礼……

  一个七旬老人细心地擦拭着墓碑,仰望着雷锋的雕像,思绪穿越着时空。

  他就是雷锋一辈子的战友——乔安山。

  50年前的那个上午,那辆13号车上,乔安山一个倒车,雷锋倒在了被车挤断的一根木杆下——从此,乔安山活在了对雷锋的回忆里,活在了雷锋精神的践行中,活在了宣传雷锋精神的征途上。

  “有人说我在为雷锋活着,而我却认为,是雷锋让我找到了活着的价值——把爱给大家,爱所有人。”

  他不知疲倦地把雷锋的生命价值讲给学生听,讲给农民听,讲给工人听,讲给干部听。

  雷锋感动了众人,众人感动了他。

  他给我们讲起亲历的一件往事,热泪盈眶:

  那年他在武汉做报告时误了飞机,满头大汗登机时,迎面一片恼怒的眼神。

  机长赶忙解释:“这是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他因为给小学生做雷锋事迹报告耽误了大家的行程。”

  瞬间,那怒火熄灭了,乘客全体起立向他致意,客舱里响起热烈的鼓掌声……

  那是向雷锋致敬的掌声。

  那是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雷锋生命价值的礼赞。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xinwengao/48666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