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化学的学习方法总结(3)

学习总结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3 建立错题档案 举一反三

  每次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或习题册上的题时,要把做错的题记录在错题本上,并要认真分析出错原因,以及这道题涉及的知识点,直到把出错的题分析明白为止,而且要举一反三,利用周末集中复习一遍,将再次出错的几率降到最小。

4 分类归纳知识点

  化学是门知识点比较分散的一门学科,学习时要把分散繁杂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比如所学的气体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可以将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如何制取和收集整理在一块,比较着去记忆。

5 记忆学习

  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必须熟记,若将它们归纳起来去记忆,将会事半功倍。

6 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一)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

  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二)总结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一、二、三”

  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人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即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即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三)总结实验中操作中固定的原理

  1、长短要分清

  (1)洗气时用双导管的洗气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即“长进短出”;而使用双导管的洗气瓶测量气体的体积时,应该“短进长出”

  (2)使用长颈漏斗要通过橡皮塞,插入液面下;使用分液漏斗时要插 进橡皮塞下短一些,不必插入液面内。

  2、大小要分清

  (1)称重时,先估计出质量,放砝码顺序是先放大的,后放小的,再调游码。

  (2)装入干燥管内的药品,颗粒不可太小,太小时气流不畅,太大时干燥效果不好。

  (3)固体药品(粉末或块状)应保存在广口(大口)试剂瓶中,液体试剂应放在细口(小口)试剂瓶中。

  3、上下要分清

  (1)滴定管零刻度在上面,量筒小刻度在下边。

  (2)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应打开旋塞从下边放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3)收集气体有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4、左右要分清

  (1)使用托盘天平左边放药品,右边放砝码,称为:“左物右码”。游码刻度从左到右,读数时读游码左边的刻度。

  (2)调天平零点时,左边轻时平衡螺母应向左移动;右边轻时,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3)制取气体,制取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气流方向从左至右。

  (4)将试管由长到短,从左到右放置在试管架。

  (5)组装仪器,先低后高,从左到右将各部分联接成整体。拆卸仪器相反

七、化学解题思维方法

  1 选择题

  解答选择题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排除法、直选法、推断法、分析比较法、计算法等

  例如(1)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C)

  A CuSO4 HCl KCl B K2SO4 BaCl2 HCl

  C Na2SO4 KCl Na2CO3 D FeCl3 KOH NaCl

  解题思路:此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根据题目要求无色透明溶液可排除A因为CuSO4溶液为蓝色。B选项中生成的BaSO4溶液是沉淀。D选项中生成的Fe(OH)3是红褐色沉淀,故选择C。

  2 物质推断题

  对于推断题的解答主要看其颜色、观其状态、观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主要依靠自己平时的知识归纳。比如一些带有颜色的特殊物质:含Cu2+溶液呈蓝色、含Fe3+溶液呈棕黄色、含Fe2+溶液呈浅绿色等。推断题型一直是化学中考的重要题型,其中最常见的有“叙述型”推断题、“实验型”推断题以及“框图型”推断题等。对于“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按部就班”,确定每一步骤中一定有什么物质,一定没有什么物质,结合问题这类题就不难解决。而“实验型”推断题主要与实验基本操作和鉴别方法相结合题型综合性强,既考查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又考查化学知识的一类题型.

  3 计算题

  解计算题是一般用到以下三个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常用计算公式。 初中化学计算题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包括化学式计算、化合价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溶液计算、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简单综合计算、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等,

  一般步骤:1设未知量 2列出化学方程式 3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 求解

  4 实验题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

知识要点:

1. 除杂题: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五种常用的方法: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xuexizongjie/365538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