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化学的学习方法总结(4)

学习总结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

  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

  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 =BaCl2+H2O+CO2↑。最后分别

  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

  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和OH: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CO32?:稀HCl和石灰水——有CO↑。 2?

  3?PO4 :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4+:强碱溶液(NaOH)——有NH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物质鉴别的原则

  ① 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 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 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① 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 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 一种试剂的鉴别:

  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Ba(OH)2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 不同试剂的鉴别:

  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 物质的鉴定:

  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SO4)。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NH4)2SO4。

篇四: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一)要科学地阅读教材和资料书

  新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学科特点、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课前阅读能把握好重点方能提高听课效率,课上阅读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分析思考问题,发现疑点,展示其特长,减少惰性,减少两极分化,课后充分利用资料书,可以及时弥补课堂上因疏忽等原因而产生的疑惑,并使已有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安排阅读应抓住时机,应本着阅读后能解决问题,能在提出新问题,再阅读再解决问题的原则,通过阅读仔细推敲,全面准确地领会知识的内涵,明确联系,掌握规律,使知识成块、成串,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二)课上注意学习化学方法,课下注意搞好复习总结

  高一新教材以化学基本理论开始,指导学生认识概念的涵义,理解概念的本质,明确概念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重视概念的运用和迁移,促使概念系统化,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指导学生采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找出知识的共性、差异性及递变规律,如卤族元素要要善于从代表物――Cl2出发,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递变性、特殊性的归纳方法并加以应用,以掌握科学地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高一新生常出现"一讲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知识不系统,知识点不到位,方法不灵活等,为了避免上述现象,要经常复习。

(三)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验技能

  高中学生只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能力,其它各方面的方法和能力还未形成,新教材使用的过程中应有改进实验的意识,增强动手能力。所以,请同学们多参加实验活动,这样,可以给自己创造一片广阔的天地,多动手、勤动脑,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开发内在的潜力。

  高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一化学教学中一开始就面临的一个难题。高一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关键期,千万不能落后。希记这篇文章能帮助同学们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过渡,让大家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化学的学习方法总结4篇】相关文章:

1.学习方法的总结

2.高一化学的学习总结

3.英语的常用学习方法总结

4.小升初学习方法的总结

5.理综学习方法总结

6.高中学习方法总结

7.初一学习方法总结

8.龙樱学习方法精华总结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ongwen/xuexizongjie/365538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